中小企业如何做好人才培养?
构建人才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人治大于法治”等制度要素是员工犹豫是否选择企业工作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放缓,经营环境变得复杂,企业内部管理的挑战度也随之增加。构建符合市场规律和人才诉求的人力资本管理模式,把人才管理理念嵌入制度和日常管理动作中,这样才能为人才提供良性发展的环境。
企慧通在线培训考试
完善人才选拔与评价机制。不少企业管理者特别认同“相马不如赛马”的观点。诚然,奖励在实战中表现好的人才并没有错, 但是立下战功的人才,也许在能力或个性上并不适合晋升至更高阶的、需要带团队的管理岗位。仅仅依靠实战业绩选拔人才,人才的底层价值观、性格特质、职业动机与综合素质能力等多个维度都得不到关注,不利于企业建立系统的人才评估和发展机制。
明细人才选拔理念,使用专业评估工具。结合人才以往的业绩和行为表现,针对不同岗位和候选人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估工具,遴选适配人才,系统性地提升人-岗位,以及人-组织之间的匹配。在做绩效规划时,应当给予人才合理的适应周期和绩效成长预期。
二、创造有活力的组织氛围
纠正关于企业的刻板印象。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要澄清与企业管理理念不符的刻板印象。例如,很多求职者认为,企业就等同于“996”,工作强度大、加班多。而调研显示,仅有11%的企业高管认为公司应该采取“996工作制”,61%的高管支持员工周末不加班,兼顾个人生活;60%-70%的企业高管也趋于认同“工作生活平衡”。
激活人才内驱力。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企业要建立以“内驱”和“尊重”为主导的人才观,并意识到人才并不仅仅是为了薪酬等外在激励而工作。有7成员工认为,未来发展空间比眼下的薪酬福利更重要。
兑现承诺。由于外界普遍认为企业存在一定的“人治”管理,市场人才对老板是否能够兑现所承诺的回报与发展还心存顾虑。因此,企业在招聘和后续的人才管理实践中应该强调真心认可与诚意兑现。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网络安全人才实战能力白皮书》中提到,有高达92%的企业认为自己缺乏网络安全实战人才,安全能力建设不足,无法建立复杂的培训和能力培养体系,达不到企业安全合规要求。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受限于学历教育招生人数有限、培养周期长、自身实战环境缺失,培养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所培养的人才往往不能立即发挥作用,这也成为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命题。
与此同时,大多数安全培训都是通过在线或者面授的方式完成的,通过视频或讲座的形式进行,真正能够实践的培训少之又少。而网络靶场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它是一种便捷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评估和认证。根据Gartner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应有15%的大型企业使用网络靶场来培养其安全团队的技能,但受限于自建机房成本大,业务场景少、漏洞靶标有限,无法支持多人同时在线使用等难题,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
网络靶场作为政企、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人才培养支撑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学习、科研、检验、竞赛、演习、推演、决策等行为,从而提高人员及机构的网络安全整体防护水平。春秋云境.com企业版依托“数字风洞”产品体系,充分发挥网络靶场领军优势,打造场景化、实战化、体系化的培养模式,基于云端管控平台,可支持多台设备靶标单点下发,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实现独立靶场环境,仅需一键操作即可生成场景进行练习,不用再进行VPN链接、场景构建等复杂操作。基于平行仿真技术的成熟应用,以实战为导向,以真实漏洞和真实业务场景为试炼,围绕产业实际需求,可以对各种复杂、大规模异构网络进行逼真模拟,从而构建高仿真虚拟环境,打造网络安全“数字风洞”,全力推动网络安全人才衔接学与用,培养复合型创新网络安全实战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是个基础的工作。只所以说是基础的工作,是说明人才的培养要始终贯穿于企业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中,在每个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都要注意人才的培养。譬如,在技术开发方面,不能仅仅是为了做事而做事,而是应该通过做事把人才队伍同时也培养出来,其他业务工作的开展也是如此,所以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在带领团队开展任何一项业务的时候,都应该形成一个观念:我的团队成员是否会因为此一业务的开展而得到某些方面的提升。
第三,人才培养是个系统的工作。人才培养不仅仅只是领导找人谈谈话,送出去听听课那么简单,而应该从系统方面进行建设。企业是否形成了一个尊重人才的环境?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是否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企业是否能够就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一套系统的解决机制?在员工的薪酬、福利、工作环境、责任分配、监督检查、日常培训等等诸多方面,公司是否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持的系统?
第四,人才培养是一把手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在很多企业而言,一把手往往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他们知道,企业没有人才,很多业务是没有办法去推动的,不少企业老总为了人才问题,往往用尽心机,这是需要值得肯定的。这里我想强调的重点是,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果不是由公司高层来直接推动,这个系统工程运行起来就可能非常缓慢,甚至会游离出原来的方向和目标。人才梯队建设,需要很多东西提供支持,而很多资源是掌握在企业一把手手里的,这些资源,企业应该尽量释放出来,成为推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甚至关键力量。
第五,人才培养要区分重点与非重点。企业的人才队伍是由各种不同专业的人组成的,这里有核心与非核心的区别、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对待不一样的人才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培养方式。许多从事过企业培训管理研究的人士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不同的人才,个人的基础不一样,需求不一样,职业发展的规划不一样(人生定位),对企业的认同感也不一样。有些人,即使目前是公司的得力人才,但是,他可能的定位就只是在这家企业工作三两年,即使条件再好,他还是要走的,对于这样的人才就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有些人才往往看起来好象对企业没什么实际作用,但是,一旦培训得当,很可能就会成为公司的栋梁之才。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明,对培养的人才对象一定要有个科学的、全面的评估,更何况,企业里面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人才一样。
第六,人才培养不能搞形式主义。人才培养如果一旦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将是非常危险和可怕的,表面上公司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可真正要使用人才的时候,发现却没有可用之才,要么是培养方向错误了,要么就是培养方式错误了,要么还可能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根本就没有把培养工作落到实处。这是需要我们的企业给予足够重视的。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应该有一套闭环的机制,从任务布置到任务执行到效果检查,都应该形成惯例,而不能敷衍了事。
总之,企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大课题,很多知名企业自己建立各种培训学院或者商学院,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培养体系,这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值得推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