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在邯郸,为什么却被叫作“北京大名”呢?
公元79年,古罗马庞贝古城毁于火山爆发,火山灰的瞬间填埋使这座城市保存完整,成为世界故城历史上弥足珍贵的“活化石”。在我省,因大运河而兴衰千年的大名府,则被称为“东方庞贝城”。600多年前一场洪水,将曾三次为国都的“运河明珠”大名府淹没并埋在地下。这座运河上的“东方庞贝城”有着怎么的辉煌过往?古遗址能否重现天日?
明代大名府城墙
“大名”这个地名的由来,是公元前661年(距今2681年)春秋晋献公时,掌卜大夫卜偃从"魏"这个字中测解出来的,说它是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
大名府
历史上的大名,兴于隋唐魏州城,繁荣于唐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城。魏州,也就是今天的邯郸大名县。大运河开通后,魏州的漕运很发达,隋炀帝多次乘船巡游,并赐名为“御河”。
大名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桂世辉:因为漕运使魏州城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迅速提升,从北京到杭州,大运河的首端和末端,因为运河孕育而产生的城市当中,唯一做都城的城市只有大名府。
现在大名县县域布局,宋代大名府在县城东部,明代大名府在县城南部
唐朝大都督府的河北道设在大名,管辖今河南、山东黄河以北、京津冀全部及辽宁省的一部分,共18个州。如今,在距离大名县东北方向3公里永济渠古道西渠,依旧水流潺潺,景色宜人。在唐代时,这里曾有三处码头,八个渡口,每日往来粮船、商船、水师船多达3万艘。
大名博物馆讲解员李静:大名借助水运优势不断发展起来,唐朝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繁华,唐朝中期人口达百万,当时城墙一周是80里。
宋代大名府旧址模型
到了宋代,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更是辉煌至极。北宋时,除了首都开封以外,还有三个陪都,统称为“四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北京大名,这是当时的四座“一线城市”。公元1042年,宋仁宗对大名府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增建宫城,添置百官,并建了大型宫殿,规模宏大壮观,成为北宋第一个大都市,也是北宋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可惜的是,公元1401年,明朝建文三年,漳、卫两河齐发大水,当时水位高于城墙,一丈多深的淤泥将整个大名府城埋在地下。从此,运河岸边的一颗明珠被尘封。
明代大名府模型
大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城墙管理处负责人高扬说,宋代大名府被水淹没后,当时的明朝指挥使刘成便率领众人在离旧址不远处重建了明代大名府。
高扬接受行走大运河采访组采访
高扬:当时也是为了预防以后的水患,把这个城建成了“龟背城”,中间高、四边低,四边挖了四个大坑,下雨的时候或者有水患的时候,不会积攒在城里,咱们这里面有72条小街,在当时也是商贾云集、非常繁华的地带,现在可以看一下咱们的商铺还是非常多的。
明代大名府北城门楼
大名府城内的市井生活
如今,明代大名府城墙经过修缮已重现往日气势,而沉睡地下600多年的宋代大名府,能否再现往日辉煌?大名博物馆讲解员李静说,2006年,大名府故城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当地正在按照国家考古保护规划及工作安排,着手开发大名府故城遗址。
李静:北宋的首都是开封,开封这个地方也是经常被水淹,是城叠城,城压城,没有办法考古,而我们这个城,淹了之后,是异地新建,上面全部是耕地,文物专家考古论证说,(大名是)中国最具开发价值的北宋的都城,考古发掘,也将填补宋代都城的考古空白。
不仅如此,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名县,也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不断塑造自我。
大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赵卫广:大名是大运河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重要的一个古都,按照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规划,未来大名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可以观光、旅游、休闲、研学为一体的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