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谁更厉害?

 我来答
一翎孔雀蓝
优质答主

2020-09-04 · 中小学教师
个人认证用户
一翎孔雀蓝
采纳数:31 获赞数:147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北宋中期以后,出现了冗官、冗兵,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财乏国穷;土地兼并、赋敛繁多,再加上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巧取豪夺,广大人民日益贫困。

与此同时,拥有百万大军的北宋朝廷,对内不能控制农民暴动,维护社会安定;对外无力抵抗辽夏侵扰,只能委曲求全。

范仲淹与王安石为北宋一前一后的两位政治改革家。其中,范仲淹比王安石大三十二岁,两人所领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前后相距二十五年。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十事疏》),标志着“庆历新政”的展开。就在此前一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

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越次入对”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展开,当时范仲淹已去世十六年。

“庆历新政”历时仅一年零四个月,而“王安石变法”历时十七年之久。

我们先来看看“庆历新政”。

北宋立国至范仲淹变法已历经八十余年。这八十年间,宋朝中央集权统治由稳固而出现全面危机,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仁宗时,又值辽夏交侵,而国内财政到达将次崩溃,为西夏用兵特起范仲淹,任以方面。

迨夏事稍缓,范仲淹、韩琦、富弼同时为相。仁宗屡次催他们条陈改革政治的意见。

范仲淹认为宋朝廷贫弱的根源在于政治的腐败。他曾说:“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盗贼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其中,范仲淹认为“澄其源”的中心措施是解决“官壅于下”,即必须整顿吏治,这是一切改革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仲淹的改革就是从整顿北宋官僚制度开始的。

庆历三年九月,仁宗特开天章阁,召对赐坐。给笔札,使当面疏奏。仲淹等不得已,始请退而列奏。

范仲淹与富弼联合上“条陈十事”疏,提出要“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戎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十项新政,前五项都是整顿吏治的措施。

仁宗对这“十事”全部的接受,但是范仲淹的改革方案一出台便受到强烈反对。宋朝八十多年以来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成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能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

仅仅半年多时间,范仲淹便待不住了,不得不请求离开中央到地方为官.其改革措施一次也没有贯彻执行。庆历新政流产,北宋日益衰。

再来看看“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即位第二年(公元1068年),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位当朝最出名的政治家和意见领袖,围绕“民间工商宽松发达,而中央财政匮乏,该怎么办”的主题,展开意义影响深远的延和殿廷辩。

王安石主张开源、理财,即“民不益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则坚持克俭、节流,以民为本,天下太平。

王安石嘲笑司马光对经营理财一窍不通,司马光反驳王安石殃民祸国,这让二十一岁的宋神宗在两者之间摇晃不定。

当时王安石在地方上的政绩,以及思谋已久的一整套改革方案逐渐被图强心切的宋神宗看上,开始支持王安石变法。

于是,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实际上,王安石变法的大背景与庆历新政相差不大,但王安石对北宋社会的认识、他变法的途径与范仲淹却迥然不同。

王安石认为北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会理财,变法应重点放在在生财、理财上。

对于范仲淹认为的官僚政治的腐败,王安石并不认同,认为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官吏俸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薪水少了才是造成官僚队伍贪腐的主要原因。

于是,王安石上疏给官吏加薪,厚禄养廉,让他们感受到改革的好处,支待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主要从理财着手,发展生产、增加税收,对官僚制度很少更张。他只是将反对变法的、老病昏庸、贪污腐化的官员给予闲职,或调任地方官,减少改革阻力。

同时,他还选拔勇于担当的年轻官员出任要职,主持新政。

新法的实施,抑制大贵族大地主的土地兼并,限制大商人的高利贷……社会经济迅速好转,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一倍。

可是,随着新法的实施,触动了贵族官僚的政治、经济特权,他们集结起来,阻挠新法,攻击王安石个人,最终迫使王安石罢相离开政府。司马光上台后,新法便被明令废止了。

百度网友770c4cc
2020-09-10 · TA获得超过6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25
展开全部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是北宋两次著名的改革运动,两位变法者范仲淹和王安石,他们变法的区别主要有。

范仲淹变法时很果决,不拘小节,深得同僚的尊重,即使是一些反对自己的人也能够任用,都对他的品德大加称赞。

他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主张。他的变法主要是针对吏治。范仲淹在变法时任人唯贤,与他一起支持变法的杜衍、富弼、韩琦、欧阳修、蔡襄、孙甫、苏舜钦、王益柔、石介等人皆是当世名臣,他们不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是首屈一指的。

王安石变法时期,社会问题凸显,庆历新政的失败,也让王安石认为,光是整顿吏治,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王安石在富国、强兵、取士这三个领域中进行了十多项改革措施。可是,他在变法时,由于不得人心,一些老的官员不支持他,他为了推行新政,只能大量提拔年轻官员,这些新人中有很多投机分子,他们以改革为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使得新政变了质。甚至触犯了最底层农民的利益,甚至有的农民为了躲避服兵役进行自残 。

这样一来,王安石失去了人心支持,很多正直的官员看到百姓之苦以后,也对王安石愤恨不已。

总体来说王安石的各项变法基本上都有成效,但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范仲淹的变法以整顿吏治为主,至于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范仲淹变法很少涉及。保留了名声。王安石救国之心强烈,变法大刀阔斧,有时往往连正确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对当时社会的动荡有不小的影响。

对于两个人的厉害与否,还是交给历史来评判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j1920928553
2020-09-17 · TA获得超过2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王安石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为了体现自己的改革成果,不惜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也为后来他的变法失败创造了条件。范仲淹变法时的北宋皇帝虽然懦弱,但是范仲淹也知道循序渐进的道理,虽然变法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也没有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而王安石变化时,北宋的皇帝是很强势的,他也大胆的使用王安石去进行变革,以便使自己的国力增强,但他们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使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以至于怨声载道,最后在复辟势力的反攻下,变法失败了。范仲淹厉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影视娱乐饭
2020-09-13 · TA获得超过1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主要是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主张,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主要是以富国、强兵、取士为主。虽然两次变法都失败了,但是都是为了国家强盛为目的,相差不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