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境界?
何谓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其实质就是人们认识(知)客观世界的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属于哲学范畴,对于学习过哲学的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易如反掌。
1、第一阶段就是看山是山的阶段,也是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知是具体的,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馒头是馒头,看米饭是米饭,看张三是张三的阶段,这个时候,看问题是孤立的,尝不具备联系的观点。
2、第二阶段是看山不是山的阶段,也是中级阶段,是第二个境界。此阶段看事物不再是单纯孤立地看,而是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看问题的空间也增大了,看问题的角度也是多角度多层面。
比如红军长征时,困难和敌人不再是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像雪山、草地、大渡河、金沙江都是困难、都是红军的敌人,只有战胜困难,才能取得胜利,只有战胜敌人,才能保住自己。这时,雪山不再是雪山,雪山和大渡河以及恶劣的气候都变成了红军的敌人。
比如张三、李四都是人,但是二人表现不一样,张三有可能被称之为好人,李四是坏人。再比如,有的人吃不上馒头米饭,馒头不再是馒头的问题,是我们还有一部分人还没有解决温饱和小康问题。
3、第三阶段是看山还是山的阶段,是第三个层次,是最高境界。这个阶段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探寻事物规律的阶段。不管是以雄而著名的泰山,还是以险而著名的华山,还是以高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从本质上依然都是山,都是大自然造山运动的结果,都具备山的特征。犹如张三李四一样,虽然分为坏人和好人,但本质还都是人。
认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目的是指导实践、指导工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彻底脱贫年,贫困地区其实质就是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信息不通,贫困地区脱贫就要解决四不通的问题。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吃饭、住房问题,就是要让贫困人口顿顿有馒头吃,天天有米饭吃。从第三个境界来说,干工作就要解决根本问题。
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代表了初识世界的状态。在这个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具体的、直观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就像一个孩子看到山就是一座山,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没有去思考这座山的背后和深层次的意义。
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则代表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开始发生了变化。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看到一座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还有与之相关的自然、地理、历史等方面的意义。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对事物进行抽象和思考,从而对事物的认知更加深入。
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则代表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回归。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对事物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回归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一座山只是因为它是一座山,而不再强加给它其他意义。这个阶段人们已经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能够以一种更加从容和自在的心态面对事物。
因此,“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境界,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不同阶段对于某个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代表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逐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