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练习题

 我来答
筱rui爱
2006-12-02 · TA获得超过347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7万
展开全部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
  ③故渔者歌曰:“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三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菥苡苡
2006-12-15 · TA获得超过34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买教辅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meng阳光
2006-12-05 · TA获得超过3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
③故渔者歌曰:“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17.背诵喜欢的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