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大公无私,我们又该如何去做?
汉语成语的“大公无私”,现在已成为要求领导者和管理者必备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人我兼顾,扩然无私,是之谓公。蔽于私我,不能大公,是之谓私。
只有大公无私,方能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只有大公无私,方能公是公非,公事公办;只有大公无私,方能克己为公,而廉洁奉公。
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就要有公心而无私求,有公与而无私惠,有公怒而无私怨,有公用而无私费,有公差而无私使。反之,有私求则伤清廉,有私惠则伤公正,有私费则伤制度,有私怨则伤德行,有私使则伤正义。
管理的大公无私,就在于命令非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而在于循事物之性而为义。古人“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思想,就在于因物以应物,而无不当其理则。圣人之喜怒,是“在物不在己”。“在物”,则喜怒当其理;“在己”,则喜怒任意放肆。
大公无私,则仁。待人出于公心,就会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正当欲求,不强人所难、损人利己,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利思义,既求己之正当利益,又思人之合理利益,在互利中合作,在兼利中各得其所。
见得思义,是己欲得则思人之得,追求公平之利益。自己当得的,也希望别人当得。在共赢中合作,在双赢中各得其所。仁者爱人,爱人而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一旦有了大公无私之心,则心地宽而站位高,胸襟广而思虑全,待人诚而处事公,原则立而威信生。以此管理人,则人信服,不令而行;以之干事业,则人才聚,功成名遂。
大公无私之品德,还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树立权威、确立威信所必备的职业素质要求。犹如“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一样,领导者和管理者真诚故能信,无私故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