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节日习俗

 我来答
迷了路的冷兔B8
2021-01-19 · TA获得超过8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9
采纳率:52%
帮助的人:15.2万
展开全部

1、春节习俗: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2、春节习俗: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3、春节习俗: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4、春节习俗: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5、 春节习俗: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春节习俗: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7、春节习俗: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Songyi854
2021-01-19 · TA获得超过7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动,年味浓郁。

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具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千湖少01
2023-04-27 · 贡献了超过117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人们期盼已久的新年即将到来,虎年即将过去,春节期间,每个地区的大街上都洋溢着非常热闹的氛围,春节的到来就预示着旧年过去,从广义上说,春节开始的时间大约是从腊八节开始,或者是从小年开始一直到转过年来的正月十九。

中国有很多节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春节与中秋节等四个节日了。只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似乎都比较喜欢过洋节,这些传统节日中的习俗知道的很少,照这样下去也不知道老祖宗们的文化还能不能继续传承?以下十个民俗都是在春节期间的习俗,你还认识几个?

第一,新年掸尘。从古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春节期间掸尘的习俗。在春节掸尘可以将旧的东西以及晦气全部都带去,在新的一年里,凡事都会是新的,所有的霉运与厄运也都不会再来临了。

第二,祭祀祖先和神灵。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和神灵也是遍布中国的一种习俗,春节期间祭祀神灵的习俗都不是特别一致,但是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可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祭祀祖先一般都是在祭神之后,每个地区的习俗都不一样,就比如在我们老家,每天吃完中午饭之后,每家每户都会派出一个代表来带着一些酒水或糕点等去祠堂祭祖,直到正月十五以后祠堂就会关门了。

第三,守岁给压岁钱。在除夕夜守岁是春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不管是邻居朋友聚会还是家人团聚。大家都会在这一天里熬夜,一直等到黎明的到来,虽然在这一天有的人打牌,有的人看春节联欢晚会,不管活动是不是一样的,目的都很一致。

压岁钱是孩子们以及年轻人都比较喜欢的一个习俗,在古代,长辈们都会在吃过年夜饭后拿出一些红绳串的铜钱给孩子们戴在脖子上,老一辈人都认为这样做可以镇邪驱鬼,而这种习俗自从汉代就一直流传下来。

直到如今,虽然没有铜币了,但是都会用一个红包来代替。

第四,燃放鞭炮,在古代除夕夜会有年兽出没,于是人们便燃放鞭炮驱赶它,直到如今,这种习俗依然没有丢下,鞭炮是一种特别常见的喜事用品,不管是结婚还是其他喜事都会通过放鞭炮的方式来表达,燃放鞭炮在过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年文化。

燃放鞭炮有着驱邪除祟的寓意,可以通过燃放鞭炮的方式,让自己一家过的顺顺利利,在新的一年里运势红红火火,当春节来临的时候,人们只要打开门第一件事就会燃放鞭炮,以此方式来表达人们迎来新年的激动之情。

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很多外国人都会在过节的时候放烟花。但近几年来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禁放鞭炮了。

第五,贴祝福语,对联和门神。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给大人帮忙。过年的时候也会帮忙贴对联等等,自己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拿着浆糊与春联就开始贴,大人们则在下面提醒位置对不对,有的人也会将祝福的话语贴在墙上,门上以及门楣上,都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向往。

而且还会有人在门板上贴上门神图片,为的就是祈求自己一年可以过得平安。

第六,新年祝福,春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拜年,在新年的早上,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穿上新衣服,然后出门与同一个宗族的人出门拜年,每天早上起床之后最好可以先给家里人拜年,等到晚辈向长辈拜年之后再出门拜年比较好。

第七,舞龙舞狮。从电视剧中也能得知,龙是掌管雨水的,所以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舞龙求雨的习俗,在我国北方舞龙舞狮也叫做打狮子,自己还是孩童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但现在似乎很少见了。

第八,参观庙会。小的时候只要自己放假了,春节期间就会跟着家里长辈参观庙会,那时候的庙会还仅仅只是一种盛大的祭祀活动,但现在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好,庙会也增加了许多市场交易活动以及娱乐活动。

第九,吃饺子,吃年糕。在北方地区春节期间都会喜欢吃饺子,如果有人吃到了一枚含有硬币的饺子,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羡慕,他这一年会顺顺利利,但在其他一些地区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只是每个地区的年糕味道都不一样而已。

第十,踩高跷,尤其还在农村,春节期间会有很多的娱乐活动,就像踩高跷,唱大戏等等,踩高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表演者踩在两三英尺高的木高跷上,表演各种又怪异又滑稽的动作,现在在一些乡镇上还是能够看到的。

不管是哪一种年俗习惯,在其中都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节日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意义,也有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仪式感。希望中国的习俗与文化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不要在我们这代就悄然落幕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舞彩蛇到自新2
2023-04-03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春节节日习俗有如下:1、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干净自己家里,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3、办年货: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4、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于每个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别,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纪念祖先。5、游神:又称营神、游老爷,即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在社区里巡视,具有净土驱邪、保境平安、祈求丰登的民俗意义。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祈祷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压邪攘灾,万事吉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情倾一剑
2021-01-19 · TA获得超过6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76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60万
展开全部
春节习俗:
活动类(有些已经消失):舞狮、飘色、游神、年例、逛庙会、逛花街、烧烟花,也有踩高跷、扭秧歌等等。
祭祀类:祭祀神灵、拜祭祖先。
生活类: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