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 我来答
drinkrabbit
2021-05-12 · TA获得超过20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83
展开全部

名:一般就是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中也写得很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可见,古人的名字中,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由此可见,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独有。举例: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如并列,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

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白香山。

这些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也就是说,步入社会之后,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称他的字而不是名。因为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

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是文化意蕴,生活情怀的体现,所以古人在取名、字、号时如此讲究也就不足为奇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