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游牧民族欺负的北宋,为何还要压制武将?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是北宋经历之前五代十国的历史一种必然选择,因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决定是正确的。
首先,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是历史的选择,如果没有杯酒释兵权,北宋就会如同梁唐晋汉周一样,可能又是一个短命的朝廷。那么中原大地仍会处在军阀割据,文明衰退的漩涡当中。重文抑武,是给北宋王朝续了命,并且奇迹一般地让中原文化回光返照,并一鼓作气迈上巅峰。否则,哪来华夏文明造极于赵宋之说?因此宋朝政权建立后,明清的统治者逐渐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削弱武将势力,重用文臣,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其次,赵匡胤作为一个武将出身的皇帝,他心里也很清楚,武力对于一个国家多么的重要,因此他对于守边大将依旧给予足够的权利和信任,从而确保大宋边境的安宁;但是赵匡胤对于中枢机构的掌权武将,赵匡胤是坚决打击和压制的,因为他懂得掌握中央军队的武人,如果同时参与最高政务,对于国家是弊大于利的,乱世定天下的时候这样尚可,太平光景是绝不能这样。
最后,宋太祖篡位和传位,真宗的继位,高阶禁军武将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狄青既是枢密使,主管军事部署,又当过宣徽南院使,曾是禁军的高级将领,还在西线和南线边境带兵作战过,有过极高的战功。他在军队中的威信,恐怕就是当年的赵匡胤也无法比,所以宋仁宗一直限制狄青的权力。
总之,宋代以前,中央行政官员大多来自世家大族,他们的圈子是以家世、联姻等家族关系划定的。宋代以后,则是科举士子之间的同年、同窗、师生关系。而真正的职业军人,他们是朝中无人的,在任何朝代,都无法被重用。因此,宋朝一直重视文官,压制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