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1.旅游投资的进入成本低,旅游景区开发的综合效益很高,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很多优惠,30年、40年、50年的土地经营权,相对地产、能源等行业,代价非常之低;
2. 旅游开发是“滚动开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也是由地方政府完成),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很多,可以降低投资商的资金风险,投资商可以根据经营情况来衡量开发的时序;
3.很多人原本从事的生态农业、养殖业、种植业、花卉苗圃业,与旅游有很强的关联性,形成了自发的热潮,甚至旅游效益还超过了主业,老板们有意延伸产业链条,大举开发。
4.土地稀缺,资源就是价值,30——50年不等的经营权限,本身就相当于投资储备,就算是暂时不能赢利,将来也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或者转手,或者引资。
近年来,我接触到不少初次涉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商,说明现在的开发商重视旅游规划的作用。因为现在的旅游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景区在不断增加,大家都意识到“个性竞争力”打造对景区投资的意义。跟这些投资商的聊天中,我发现了很多共性的问题,现在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刚涉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商朋友们有所裨益。
一、经验主义浓郁
现在有旅游投资经验的商家很少,有经营过成熟景区的商家就更少。但大部分人都不缺乏旅游经验,很多老板甚至做过专项的考察。所以,很多老板都把自己的旅游经验套用到旅游景区的经营方面来,凭经验来判断经营的思路。这就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海边的项目要放到山里,东部的项目要放到西部,都市型的项目要整到乡村来。最不可思议的是,几乎所有的投资商都会提到高尔夫项目,而且认为高尔夫项目很好操作。这种情况下,我几乎都毫不客气地给他顶回去了。别说你没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很多项目根本不具备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条件,不是是块地都能建球场的,而且现在对高尔夫球场的政策卡得多紧啦。我曾经碰过一个开发森林公园的开发商,说要在山顶的平地上搞高尔夫球场,而且很执拗,事实上山上根本就没有水,我说你知道高尔夫球场需要大量的水源进行维护么?你这里没水,怎么整?还有个小老板看中了一个河道,想搞漂流,项目都是按照漂流来进行立项报批的,不知道那个高人建言要搞高尔夫,老板就问我能不能搞?我说,你知道高尔夫的概念是什么吗?你听过高尔夫球场为漂流做配套的吗?
二、市场意识薄弱
投资旅游景区的,一直以来,跟风现象非常地严重,也说明目前的旅游项目投资者在市场运作上的一种投资短见。许多的投资者进行此项目的投资,不是理性地进行市场环境的分析,而是一种近于盲目的市场进入姿态。也有些人看到什么热就投资什么,也有些人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如果单纯以这种目的来投资,注定这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目前,在旅游景区分化的今天,进行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市场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根据市场定位来确定景区的主题定位,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定位是建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旅游景区的调查,应收集当地人群的旅游消费习性、地域环境、交通情况,以及早期进入这市场的先行者,也就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制定有效地经营策略与市场定位。通过市场定位,找到空白市场,这样,中小旅游景区的发展空间才大,才能获得较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贪多求快
大部分的投资者有贪多求快的情节,总觉得项目越多越好,也不管项目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殊不知“商业模式越单一就越容易赚钱”。老板们新近这个行业,抱有很大的憧憬,理想主义浓郁,从假设出发,认为所有的机会都是自己的机会,所有的市场都是自己的市场,只要有项目,就会有人来,所有的钱都是自己赚得到的。所以,他们总是关心有什么项目,有多少项目?而很少能够考虑到项目的关联性和项目的阶段性。
四、没有资金使用的科学概念
很多中小企业主跟我们接触,生怕我们觉得他的钱不够多似得,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投资量往大里说,动辄就说要搞几个亿的投资下来。其实就他拿得那个景区而言,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的资金。景区也不能像他自己想得那样盖那么多的房子,建那么多的设施。其实咱们投资搞旅游也是为了赚钱,在别的地方辛苦赚得一点家当,不能白白地扔在自己构想的那个蓝图上。
在旅游业中赚钱还是稳打稳扎比较好,对资金的使用要有个计划。因为目前进入旅游景区投资的,大部分都是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资源,这些资源都无法依靠观光占据市场,迅速启动。而往往都是需要精耕细掘,做长线的休闲度假产品,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效益较差、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这类旅游区普遍远离城镇,配套设施所占比重大;其次与城市宾馆不同,旅游区淡旺季规律明显,客房空置率较高,呈现旺季吃不下、淡季吃不饱的特点,而且客房价格弹性不大。“生意火爆、效益不佳” 是国内休闲度假村的特有现象。为了保证投资回报率,应该要适度控制规模,投资规模宜小不宜大,太小则体现不了规模经济,太大,则往往饱少饿多。要树立“宁可撑死、绝不饿死”、“把饥饿留给市场”的观念,让市场保持饥饿状态,既保证较高的客房率,同时“物以稀为贵”,能保证较高的价格,而且也能提高市场美誉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e1fc50100f75r.html) - 中小企业(主)初次投资旅游景区开发要注意的事项_汤俊旅游规划策划博客_新浪博客
2. 旅游开发是“滚动开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也是由地方政府完成),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很多,可以降低投资商的资金风险,投资商可以根据经营情况来衡量开发的时序;
3.很多人原本从事的生态农业、养殖业、种植业、花卉苗圃业,与旅游有很强的关联性,形成了自发的热潮,甚至旅游效益还超过了主业,老板们有意延伸产业链条,大举开发。
4.土地稀缺,资源就是价值,30——50年不等的经营权限,本身就相当于投资储备,就算是暂时不能赢利,将来也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或者转手,或者引资。
近年来,我接触到不少初次涉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商,说明现在的开发商重视旅游规划的作用。因为现在的旅游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景区在不断增加,大家都意识到“个性竞争力”打造对景区投资的意义。跟这些投资商的聊天中,我发现了很多共性的问题,现在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刚涉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商朋友们有所裨益。
一、经验主义浓郁
现在有旅游投资经验的商家很少,有经营过成熟景区的商家就更少。但大部分人都不缺乏旅游经验,很多老板甚至做过专项的考察。所以,很多老板都把自己的旅游经验套用到旅游景区的经营方面来,凭经验来判断经营的思路。这就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海边的项目要放到山里,东部的项目要放到西部,都市型的项目要整到乡村来。最不可思议的是,几乎所有的投资商都会提到高尔夫项目,而且认为高尔夫项目很好操作。这种情况下,我几乎都毫不客气地给他顶回去了。别说你没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很多项目根本不具备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条件,不是是块地都能建球场的,而且现在对高尔夫球场的政策卡得多紧啦。我曾经碰过一个开发森林公园的开发商,说要在山顶的平地上搞高尔夫球场,而且很执拗,事实上山上根本就没有水,我说你知道高尔夫球场需要大量的水源进行维护么?你这里没水,怎么整?还有个小老板看中了一个河道,想搞漂流,项目都是按照漂流来进行立项报批的,不知道那个高人建言要搞高尔夫,老板就问我能不能搞?我说,你知道高尔夫的概念是什么吗?你听过高尔夫球场为漂流做配套的吗?
二、市场意识薄弱
投资旅游景区的,一直以来,跟风现象非常地严重,也说明目前的旅游项目投资者在市场运作上的一种投资短见。许多的投资者进行此项目的投资,不是理性地进行市场环境的分析,而是一种近于盲目的市场进入姿态。也有些人看到什么热就投资什么,也有些人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如果单纯以这种目的来投资,注定这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目前,在旅游景区分化的今天,进行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市场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根据市场定位来确定景区的主题定位,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定位是建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旅游景区的调查,应收集当地人群的旅游消费习性、地域环境、交通情况,以及早期进入这市场的先行者,也就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制定有效地经营策略与市场定位。通过市场定位,找到空白市场,这样,中小旅游景区的发展空间才大,才能获得较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贪多求快
大部分的投资者有贪多求快的情节,总觉得项目越多越好,也不管项目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殊不知“商业模式越单一就越容易赚钱”。老板们新近这个行业,抱有很大的憧憬,理想主义浓郁,从假设出发,认为所有的机会都是自己的机会,所有的市场都是自己的市场,只要有项目,就会有人来,所有的钱都是自己赚得到的。所以,他们总是关心有什么项目,有多少项目?而很少能够考虑到项目的关联性和项目的阶段性。
四、没有资金使用的科学概念
很多中小企业主跟我们接触,生怕我们觉得他的钱不够多似得,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投资量往大里说,动辄就说要搞几个亿的投资下来。其实就他拿得那个景区而言,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的资金。景区也不能像他自己想得那样盖那么多的房子,建那么多的设施。其实咱们投资搞旅游也是为了赚钱,在别的地方辛苦赚得一点家当,不能白白地扔在自己构想的那个蓝图上。
在旅游业中赚钱还是稳打稳扎比较好,对资金的使用要有个计划。因为目前进入旅游景区投资的,大部分都是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资源,这些资源都无法依靠观光占据市场,迅速启动。而往往都是需要精耕细掘,做长线的休闲度假产品,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效益较差、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这类旅游区普遍远离城镇,配套设施所占比重大;其次与城市宾馆不同,旅游区淡旺季规律明显,客房空置率较高,呈现旺季吃不下、淡季吃不饱的特点,而且客房价格弹性不大。“生意火爆、效益不佳” 是国内休闲度假村的特有现象。为了保证投资回报率,应该要适度控制规模,投资规模宜小不宜大,太小则体现不了规模经济,太大,则往往饱少饿多。要树立“宁可撑死、绝不饿死”、“把饥饿留给市场”的观念,让市场保持饥饿状态,既保证较高的客房率,同时“物以稀为贵”,能保证较高的价格,而且也能提高市场美誉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e1fc50100f75r.html) - 中小企业(主)初次投资旅游景区开发要注意的事项_汤俊旅游规划策划博客_新浪博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