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真正的宽容别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层次来理解,才会透彻。
1.从生物相存的角度
2.从世俗相安的角度
3.从哲学相容的角度
宽恕作为一个行为,它的产生和实施需要有完整的客观主体、情景状态和思想磨合,从而达到认知上的改变,让宽恕成为一个主观上自愿实施的结果。 我给宽恕下一个最基本简单的定义:是一方通过犯错或者损害对方的举动,从而使另一方在身体、心理、利益、情感等方面收到侵害,无论加害者有无对被伤害人的补偿、认错等举动,被害人最终选择放弃对犯错者的追究或惩罚,并从内心真实的予以原谅的善意行为。
1.从生物相存的角度
从低级的动物开始,互相残害与竞争就是难以避免,甚至是物种延续所必须的。比如新的狮王会杀害老狮王的幼崽,鬣狗群会偷偷杀死幼狮而并非为了果腹。这些当然谈不上犯不犯错,侵不侵害。与人类相近的猴子,行为就更加复杂,比如老猴王对年轻公猴的血腥镇压,后者变成新猴王之后,有一些会对老猴王赶尽杀绝,但也有的并不下毒手,还会对其后代进行抚养。灵长类动物的思想已经更加接近人类,但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行为是另一门科学,宽容与否,是人类以自己的认知来衡量罢了。
2.从世俗相安的角度
这个层次是我们的日常,也是最贴合问题本质的。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宽恕和饶恕的区别。有了伤害,我们就有了愤怒的理由,如果对方理亏,就会请求你饶了他,或者有力量和地位的悬枢对比,比如若是犯了圣怒,那更要跪拜,来请求饶了小的一条狗命。
饶恕当然也是一种善意,但多数来的并不够宽容,因为自己有了选择的权利,我要让你看到,或者让旁观者看到,才有饶恕的更大可能。因为你要感我的不杀之恩,旁观者会以大度来衡量,等等,这些因素的叠加,让更多的放弃追责加害倾向于饶,而不是宽。
这也触及真正的宽容一个人的核心:这需要对心中怨恨的完全释放和化解。
这里衍生出一个问题,我们最容易宽恕的人是谁?
那一定是我们自己。
苏格拉底说:宽恕自己一次则万过由之而生。对自己的宽恕往往成为无条件的,因为你需要解开的并不是对犯错者的愤怒和怨恨,而仅仅是自律底线的一次放松。
3.从哲学相容的角度
东方哲学对宽容的总结是忍、让。衍生出谦卑、大度的人生道理。
西方教旨主义则将宽容作为人与人相处、人与神父圣灵相处的基本准则。因为所有人都是有“原罪”的,所有的错误都应得到宽恕。
现实生活中,宽恕的两个难点:
1、宽恕需要把应激反应时间拉长,所谓应激反应,就是当时的反应,最简单的就是路怒症。为什么平时好好的人,开车上路容易呛火,斗气儿。就是因为这个反应的时间短,没有让你平复心情的准备,你正走着,旁边一下挤进来也不打转向灯,第一反应一定是按喇叭,紧接着口吐莲花。如果对方摇窗,你就开门了对吧,再加上旁边还有观众录小视频直播的,“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干!”
冲动是魔鬼,都是连锁反应,你出小王,我出炸弹,根本就不给耶稣上场的时间。
2、对于被害者而言,自己吃亏又占理,即使是个有教养的人,有宽仁之心的人。这时的主动权也都在犯错者的手里,因为人和人的反应是对等的,交互的。这就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犯错者的真心悔悟!素媛案的主犯出狱了,法律饶恕了他,人们为什么不愿宽恕?因为大部分人不相信这个魔鬼和上帝有过任何交流。
好好的品味生活吧,隐忍你心中的怨恨,释放你内心的善意。
当你越来越成熟,你就会给自己越来越多宽容对方的时间。
当你越来越善良,你就会给别人越来越多获得宽容的机会。
当你真正宽容了别人,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宽容。
1.从生物相存的角度
2.从世俗相安的角度
3.从哲学相容的角度
宽恕作为一个行为,它的产生和实施需要有完整的客观主体、情景状态和思想磨合,从而达到认知上的改变,让宽恕成为一个主观上自愿实施的结果。 我给宽恕下一个最基本简单的定义:是一方通过犯错或者损害对方的举动,从而使另一方在身体、心理、利益、情感等方面收到侵害,无论加害者有无对被伤害人的补偿、认错等举动,被害人最终选择放弃对犯错者的追究或惩罚,并从内心真实的予以原谅的善意行为。
1.从生物相存的角度
从低级的动物开始,互相残害与竞争就是难以避免,甚至是物种延续所必须的。比如新的狮王会杀害老狮王的幼崽,鬣狗群会偷偷杀死幼狮而并非为了果腹。这些当然谈不上犯不犯错,侵不侵害。与人类相近的猴子,行为就更加复杂,比如老猴王对年轻公猴的血腥镇压,后者变成新猴王之后,有一些会对老猴王赶尽杀绝,但也有的并不下毒手,还会对其后代进行抚养。灵长类动物的思想已经更加接近人类,但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行为是另一门科学,宽容与否,是人类以自己的认知来衡量罢了。
2.从世俗相安的角度
这个层次是我们的日常,也是最贴合问题本质的。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宽恕和饶恕的区别。有了伤害,我们就有了愤怒的理由,如果对方理亏,就会请求你饶了他,或者有力量和地位的悬枢对比,比如若是犯了圣怒,那更要跪拜,来请求饶了小的一条狗命。
饶恕当然也是一种善意,但多数来的并不够宽容,因为自己有了选择的权利,我要让你看到,或者让旁观者看到,才有饶恕的更大可能。因为你要感我的不杀之恩,旁观者会以大度来衡量,等等,这些因素的叠加,让更多的放弃追责加害倾向于饶,而不是宽。
这也触及真正的宽容一个人的核心:这需要对心中怨恨的完全释放和化解。
这里衍生出一个问题,我们最容易宽恕的人是谁?
那一定是我们自己。
苏格拉底说:宽恕自己一次则万过由之而生。对自己的宽恕往往成为无条件的,因为你需要解开的并不是对犯错者的愤怒和怨恨,而仅仅是自律底线的一次放松。
3.从哲学相容的角度
东方哲学对宽容的总结是忍、让。衍生出谦卑、大度的人生道理。
西方教旨主义则将宽容作为人与人相处、人与神父圣灵相处的基本准则。因为所有人都是有“原罪”的,所有的错误都应得到宽恕。
现实生活中,宽恕的两个难点:
1、宽恕需要把应激反应时间拉长,所谓应激反应,就是当时的反应,最简单的就是路怒症。为什么平时好好的人,开车上路容易呛火,斗气儿。就是因为这个反应的时间短,没有让你平复心情的准备,你正走着,旁边一下挤进来也不打转向灯,第一反应一定是按喇叭,紧接着口吐莲花。如果对方摇窗,你就开门了对吧,再加上旁边还有观众录小视频直播的,“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干!”
冲动是魔鬼,都是连锁反应,你出小王,我出炸弹,根本就不给耶稣上场的时间。
2、对于被害者而言,自己吃亏又占理,即使是个有教养的人,有宽仁之心的人。这时的主动权也都在犯错者的手里,因为人和人的反应是对等的,交互的。这就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犯错者的真心悔悟!素媛案的主犯出狱了,法律饶恕了他,人们为什么不愿宽恕?因为大部分人不相信这个魔鬼和上帝有过任何交流。
好好的品味生活吧,隐忍你心中的怨恨,释放你内心的善意。
当你越来越成熟,你就会给自己越来越多宽容对方的时间。
当你越来越善良,你就会给别人越来越多获得宽容的机会。
当你真正宽容了别人,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宽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