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三章节的重点知识点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7-13 · TA获得超过519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5万
展开全部

对我们下节课老师讲的内容有所了解,让我们上课的时候不要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听不懂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做好我们的 课前预习 那是十分必要的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三政治 第三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政治第三章节的重点知识点1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_是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全国重大事务;地方各级_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地方重大事务。_常委会是_的常设机关,在_的闭会期间,行使_的部分职权。_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_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直接与间接),享有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和履行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_与人民、_与其他国家机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有利于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中国共产党: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作用: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执政方式)

(6)领导方式:政治领导、_领导、组织领导

(7)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8)指导_:马列主义、__、__、_重要_、科学发展观

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主题是团结和民主。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6、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国体决定政体)

(2)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立法权-审议通过[法律];②决定权-审议通过[决定、决议、 报告 ]③任免权-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④监督权-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 工作报告 ]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_代表做了什么事情?_代表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法律地位:_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要增强履职意识,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要依法行使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①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党为什么要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是?

(1)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5)党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党怎样做某事?

(1)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体系。(4)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政协委员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样或怎么完成一件事?

(1)地位:它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履行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6、民族问题上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民族自治地方取得发展的依据?

(1)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义务: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_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_的行为。

高三政治第三章节的重点知识点2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构成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 渠道 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及其构成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 教育 、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财政的作用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一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产业,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支持。

国家财政可以调控经济平稳运行。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之韵是,政府可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是,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高三政治第三章节的重点知识点3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 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2)中国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力量或意义):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爱国主义的内涵:具体性、历史性的统一。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52年)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1953年--)

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精神,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

(1)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_文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激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抵制霸权主义抵抗外来腐朽_文化的侵蚀。。

(5)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1)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文化的主心骨。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_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高三政治第三章节的重点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3第三单元

★ 高三政治学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三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识点整理

★ 高三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三政治重点知识点整理

★ 高三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三政治重点知识点专题复习

★ 2020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三知识点

★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归纳

★ 高三政治重点知识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