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首先是陛下。事实上,陛下一开始并没有用它来称呼皇帝,而是用它来称呼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跟皇上说话,不能直接叫皇上,必须先叫台下的侍者告诉他。这一步叫“陛下”,故称“陛下”。“陛下”指的是皇宫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跟皇上说话,不敢直接叫皇上,必须先叫台下的侍者告诉他。后来,“陛下”成为了皇帝的尊称。
其次是殿下。陛下的陛,特指皇帝龙椅前的台阶,诸侯等贵族不能称为陛下。而他们的标志性对象是宫殿。太子殿下和陛下的意思是一样的。本来,这也是对皇帝的尊称。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太子的尊称。唐朝以后,只有太子、太后、太后才能称为“殿下”。
再者是阁下。皇宫是王室居住的地方。凡夫俗子,官职再高,府邸不准称宫,不称宫。一般的高官,所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盖茨”。阁下是古代对普通人的尊称,常用于字母。大人也因亲友同辈见面不便直呼其名,故常在大人中先称随从,再称随从为“大人”。后来逐渐演变成对亲朋好友的致敬。
最后是足下。另一种常用来称呼对方,称为足。在“陛下”这个词出现之前,下级官员通常使用“步”这个词来称呼他们的主人。后来,步子慢慢演变,同行也这样称呼对方。相传,文重耳王收复王国后,帮助他收复王国的英雄介子推隐居在山上。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下山,没想到,介子推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砍下这棵大树,做了木鞋穿在脚下。他平时看着脚下的木鞋,说道:“悲哀,一步一步来!”后来,他用“步步为营”作为对同龄人的尊称。
殿下:皇帝以外的皇族称呼。“殿”即“宫殿”,“殿下”本指宫殿之下,又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从人员。“殿下”的本意是以君王宫殿下的侍从指代君王,进而引申为对皇族的称呼
阁下:非皇室人员的称呼。阁为殿阁,古代三公有开衙建府之权,称为开阁,日本的“太阁”即来自于此,后来普通官员的衙门也称为阁。阁下本指阁台之下,又代指站在阁台下的官员侍从人员。引申为对官员或尊者的称呼。
足下:对地位同等或较自己低下的人的尊称。
对帝王的尊称。《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
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2、殿下
对帝后、帝妃及太子、皇子、公主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
3、阁下
对人的尊称、敬辞、称对方,多用于书信中。也指具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
4、足下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