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展开全部
徘徊徜徉在林林总总色彩斑斓的书架间,总是匆匆而过。许多书翻看几下,不曾温手,即放回原处,转身离去,毫无记忆的划痕。而这一回,暑期领回的必读书目中单是书名随意一瞥就赫然入目的就是这本《自己培养自己》。
这本书是知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一本汇集了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集。作者语重心长,谆谆告诫:教师成长,关键在自己,要学会自己培养自己;作者坚守本心,真诚呼唤:不忘从教之初的教育憧憬,让每一个教师成长为他自己,价值和尊严最本色也最灿烂的标志——为年轻、迷惘的教师,点燃新明灯,指明崭新的教育之路。
这本书,再现了李老师育人的方方面面,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耐人深思的道理、一个个可操作性的方法,让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家的朴素与真挚,体会到了一个教育者的幸福与骄傲。30多年走过的教育路程和成长经历,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到全国语文界的“大拿”,李老师用69本著作宣告着他一路的追寻,一路的超越。用李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他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了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这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李老师用他内心真挚的情怀告诉我们,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时代,固守一颗执着而朴素的心,踏踏实实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相信只有最朴素最宁静的田园,才能长出最肥美的庄稼。但他并不是让我们如乡下农夫老黄牛似的只知勤勉耕作,而是要有思考,有情怀,及时用笔墨记下那些已将先进思想有机运用到班级实践和课堂教学的珍贵的原味的教育现场。
李老师无限的人格魅力和宽广的教育情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敬畏和长期坚持,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和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守,令我们叹服,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本书里,我还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追寻李老师实践探索的脚步声,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人生旅途的无限风景!
转变源于自我,成长不可替代。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我敬佩李老师35年,无论其间经历怎样的艰辛、困苦、挫折和打击,都从未停止过自己前进的脚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坚定执着的信念。李镇西老师说,他对教育的过人之处在于:“第一,很纯粹很真诚;第二,很专一很执着;第三,有浪漫的情怀;第四,有儿童的视角;第五,勤于思考;第六,乐于写作。”
对照李老师的“六个”过人之处,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除了对教育这项工作还算真诚和纯粹外,自己还剩下什么?当年初上讲台时那浪漫的情怀去哪儿了?在走走停停中,一路看着别人演绎的精彩,常常忘却最初的信仰,也渐渐失去挑战自我的勇气。偶尔有一些想法掠过心头,感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也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却又似燕翼触过湖面,转眼又平静下来,恢复了原来的状态,继续着原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重复着昨天的足迹,这样庸碌得近乎麻木的生活迟钝了自己敏感的神经。反思过后,悚然而惊,不由猛然痛恨起自己的得过且过。
同样的土壤空气,同样的阳光雨露,可是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丢掉了教育中很多珍贵的东西。不是自己守不住教育的本心,也不是自己没有呵护每一个孩子,而是自己没有善待每一个日子,混混沌沌中陷于自我满足的境地,殊不知,就这样与“更美好的自己擦肩而过”。
好在有领导为我们倾心安排,搭建一些学习、培训的平台,推荐一些必读、选读的优秀专业著作,让我们在丰富的培训内容,多样的阅读、交流形式中汲取到汩汩清泉,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傲气,又焕发出无限的生机。让我们心中能时刻点亮那盏思想的明灯,努力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去提升自己,去耕耘课堂。
的确,内心的宁静可以抵御外在的任何风暴。平台再好,不参与,也成就不了梦想;舞台再大,不表演,永远都是观众。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能决定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别人的鼓励只是短暂的,关键是自己的内驱力,自己要有成长的愿望和持之以恒的行动!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时间掌推后背向前匆匆,岁月的流逝固然无可奈何,但时光的力量总是惊人,它总会让你遇见一些人,对你生命的轨迹产生影响。而李老师就是这样由内而外散发着彩虹般的光芒的那个人。想到此,读李老师著作,便有了惶恐,有了敬畏,更有了目标,追求更完美的自己,无论何时上路,都不会嫌晚。
合上书卷,香味依然。“自己培养自己”,书名赫然入目。感谢李老师和他的这本书,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惊喜,让我有了观念上的洗礼,知识上的积淀;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审视自己的教学,汲取更多的精神养分,不断接纳更多的希望、勇气和力量,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它让我们懂得活着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如何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这份事业,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那份选择。
王学圻说,有些东西你认定为能做的,要坚持,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打造”是别人的事,“成长”是自己的事,成长不仅意味着生命的拔节,更蕴含着专业能力的进步和职业的幸福。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我愿以此作为人生的又一起点,哪怕徐徐跟在其后,也要努力拓展发展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一个个教育梦想。正如俞敏洪在《朗读者》中说的那样: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一个梦想,那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这本书是知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一本汇集了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集。作者语重心长,谆谆告诫:教师成长,关键在自己,要学会自己培养自己;作者坚守本心,真诚呼唤:不忘从教之初的教育憧憬,让每一个教师成长为他自己,价值和尊严最本色也最灿烂的标志——为年轻、迷惘的教师,点燃新明灯,指明崭新的教育之路。
这本书,再现了李老师育人的方方面面,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耐人深思的道理、一个个可操作性的方法,让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家的朴素与真挚,体会到了一个教育者的幸福与骄傲。30多年走过的教育路程和成长经历,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到全国语文界的“大拿”,李老师用69本著作宣告着他一路的追寻,一路的超越。用李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他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了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这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李老师用他内心真挚的情怀告诉我们,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时代,固守一颗执着而朴素的心,踏踏实实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相信只有最朴素最宁静的田园,才能长出最肥美的庄稼。但他并不是让我们如乡下农夫老黄牛似的只知勤勉耕作,而是要有思考,有情怀,及时用笔墨记下那些已将先进思想有机运用到班级实践和课堂教学的珍贵的原味的教育现场。
李老师无限的人格魅力和宽广的教育情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敬畏和长期坚持,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和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守,令我们叹服,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本书里,我还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追寻李老师实践探索的脚步声,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人生旅途的无限风景!
转变源于自我,成长不可替代。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我敬佩李老师35年,无论其间经历怎样的艰辛、困苦、挫折和打击,都从未停止过自己前进的脚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坚定执着的信念。李镇西老师说,他对教育的过人之处在于:“第一,很纯粹很真诚;第二,很专一很执着;第三,有浪漫的情怀;第四,有儿童的视角;第五,勤于思考;第六,乐于写作。”
对照李老师的“六个”过人之处,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除了对教育这项工作还算真诚和纯粹外,自己还剩下什么?当年初上讲台时那浪漫的情怀去哪儿了?在走走停停中,一路看着别人演绎的精彩,常常忘却最初的信仰,也渐渐失去挑战自我的勇气。偶尔有一些想法掠过心头,感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也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却又似燕翼触过湖面,转眼又平静下来,恢复了原来的状态,继续着原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重复着昨天的足迹,这样庸碌得近乎麻木的生活迟钝了自己敏感的神经。反思过后,悚然而惊,不由猛然痛恨起自己的得过且过。
同样的土壤空气,同样的阳光雨露,可是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丢掉了教育中很多珍贵的东西。不是自己守不住教育的本心,也不是自己没有呵护每一个孩子,而是自己没有善待每一个日子,混混沌沌中陷于自我满足的境地,殊不知,就这样与“更美好的自己擦肩而过”。
好在有领导为我们倾心安排,搭建一些学习、培训的平台,推荐一些必读、选读的优秀专业著作,让我们在丰富的培训内容,多样的阅读、交流形式中汲取到汩汩清泉,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傲气,又焕发出无限的生机。让我们心中能时刻点亮那盏思想的明灯,努力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去提升自己,去耕耘课堂。
的确,内心的宁静可以抵御外在的任何风暴。平台再好,不参与,也成就不了梦想;舞台再大,不表演,永远都是观众。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能决定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别人的鼓励只是短暂的,关键是自己的内驱力,自己要有成长的愿望和持之以恒的行动!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时间掌推后背向前匆匆,岁月的流逝固然无可奈何,但时光的力量总是惊人,它总会让你遇见一些人,对你生命的轨迹产生影响。而李老师就是这样由内而外散发着彩虹般的光芒的那个人。想到此,读李老师著作,便有了惶恐,有了敬畏,更有了目标,追求更完美的自己,无论何时上路,都不会嫌晚。
合上书卷,香味依然。“自己培养自己”,书名赫然入目。感谢李老师和他的这本书,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惊喜,让我有了观念上的洗礼,知识上的积淀;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审视自己的教学,汲取更多的精神养分,不断接纳更多的希望、勇气和力量,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它让我们懂得活着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如何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这份事业,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那份选择。
王学圻说,有些东西你认定为能做的,要坚持,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打造”是别人的事,“成长”是自己的事,成长不仅意味着生命的拔节,更蕴含着专业能力的进步和职业的幸福。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我愿以此作为人生的又一起点,哪怕徐徐跟在其后,也要努力拓展发展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一个个教育梦想。正如俞敏洪在《朗读者》中说的那样: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一个梦想,那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