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2)

 我来答
顺心还婉顺的君子兰5882
2022-06-10 · TA获得超过559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1万
展开全部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我发现了新开的商店》

  目标: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学会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

  过程:

  一,审清题意

  写一家"商店",而且是"新开的"店的位置,类别.

  二,指导观察

  1,整个小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仔细看看小店的布置,商品,营业员.

  三,课上交流你观察的小店

  四,口头交流,教师同学帮助评改

  五,撰写成文,交流纠正

  六,小结: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发现就能发现生活中都是美的.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四季》

  1,师:一年四季多奇妙,她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2,交流:

  生:(1)用画的方式来表达 (2)用唱的方式来表达 (3)背古诗的方式来表达

  3,读文悟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仿课文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季节

  古诗、 儿歌、 小散文

  六、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1)本课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清晰明确,表述语言准确且有分寸;(3)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4)目标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该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在这些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首先是从课本、课堂中识字从向生活识字,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汉字的意识和习惯。其次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积累相关的字。存在的问题是在许多记字的方法中,有些方法不够好,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法最好。其次,根据“菜”字,教师可以运用这样两种有效的方法来教学:第一种是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运用图片或蔬菜,让学生看看、读读、认认中识字。第二种是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识字,因为“菜”字是个形声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3、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这个词,一连问了5个问题,而且这5个问题都与“大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孩子能够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那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词义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4、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发展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思维”应与“语言”共生。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引导学生发生思维的迁移,把学生已经停留在五彩池“形美”的比喻,牵引到“神美”的想像中。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时从禁锢变得豁然开朗,“奇妙的想象”自然“脱口而出”了。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对语言的自主构建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发生了偏差或禁锢时,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更层次的文本价值。案例中的教师就是运用了示范引导才使学生的想象能天马行空。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案例中的教师就很善于“指点迷津”,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例子,就给学生的思维解了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