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下求剑文言文
1.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埋弯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局态,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3. 《刻舟求剑》文言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其剑自(从 )舟中坠于水
遽( 立刻,马上 )契其舟
是(这里或这个地方 )吾剑之所从坠
从其所契(刻 )者入水求之
这则寓言所想说明道理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桐液源因而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不能死守教条,拘于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4.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不译.其剑自舟坠于水,求剑若此,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舟止,立即.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遽(jù)契(qì)其舟.是--指示代词,匆忙,停止,糊涂。“不亦.从其所契者.之--代词。 9。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涉--本指徒步过河!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若--像,其。”船停止以后.自--从。 19:(指示代词)那,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8.:他的.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不是很糊涂吗,而剑不行。 16.坠--掉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7,这儿。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求--寻找:也。 13。 12。 15,像这样去找剑。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是吾剑之所从坠,其,之.止。 4:他.,不亦惑乎.契--用刀雕刻.行,曰.亦,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此指渡过,说。 14,迷惑。 3.。 8.遽--急忙。 7,其。 11?
注释
1:助词:前进?惑..【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楚--周代国名,代“剑”.遽契其舟。 2:动词。舟已行矣。 5,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10.是吾剑之所从坠
5.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消独。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寻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然而,表转折。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6.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评点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7.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注释①涉:过,渡。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急忙,立刻。④契:用刀刻(记号)⑤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⑥矣:了。
⑦若:像。⑧此:这样。
⑨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寓意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8. 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