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的含义
1个回答
2022-10-06
展开全部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思是“富饶的湖泊”。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被誉为“塞上江南,黄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热土”。
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历经多次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和海陆变迁,最终形成了北部高原,中部山地、丘陵,南部平原的地形地貌。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原始社
会时期,巴彦淖尔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巴彦淖尔属九原郡。汉武帝时期,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开发和水利建设。此时,巴彦淖尔大地已是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巴彦淖尔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建设了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共同创造了河套文明。
现在的巴彦淖尔,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新兴城市,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人口176万,聚居着蒙、汉、回、满、鄂温克等20多个民族,2004年国家批准撤原巴彦淖尔盟设巴彦淖尔市,现辖一区二县四旗,市政府设在临河。
巴彦淖尔市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青(海)”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北与蒙古国有369公里长的边境线,是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这里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包兰铁路和110国道横贯东西,丹拉(丹东-拉萨)高速公路穿市而过。临哈(临河-哈蜜)铁路与临策(临河-策克)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中。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有了新的突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经济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9.5亿元,增长21.5%;财政收入达到15.6亿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910元和3518元,增长13.1%和1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7亿元,增长45.5%;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40.8亿元,增长37.6%。
巴彦淖尔是一方富饶的热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阴山山脉从巴彦淖尔腹部呈东西走向穿过,北部为乌拉特草原,是富饶的天然牧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甘其毛道口岸位于乌拉特草原的乌中旗境内,是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独联体等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草原上盛产牛、马、驼、羊,其中二狼山白绒山羊和戈壁红驼、白驼,是国内外少有的珍奇畜种。
阴山南部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称,现有耕地1000多万亩,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溉区。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牧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独具特色的河套优质小麦、葵花、河套蜜瓜、苹果梨、番茄、枸杞、黑瓜籽等名优产品,是全国著名的绿色产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巴彦淖尔市境内地貌神奇,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市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68种,铜、锌、硫铁等矿产储量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全国著名,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是矿山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富足。黄河流经我市345公里,黄河水年均过境流量316亿m3,年引黄河水量在50亿m3左右,地下水开采量达18亿m3。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是农牧业生产的命脉,而且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前提条件。
巴彦淖尔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秦汉开始就是著名的古战场、农垦区、游牧区及民族聚居区。悠久的文化和特定的地域,造就了巴彦淖尔特有的历史古迹,孕育了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
乌拉特草原埋藏着古生物的遗骸——恐龙化石。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后的晚白垩纪时代,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在乌拉特中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中国考古人员与加拿大、比利时等国考古队进行过三次发掘考察,获得了大量古生物资料。其中,发掘到的原角恐龙、甲龙和鸭嘴恐龙属世界稀有。还有乌龟、禽鸟及爬行动物、野生植物化石,对研究地质演变和生态发展变迁及物种更迭进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阴山山脉横跨东西3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石壁上,镌凿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以其形象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北魏郦道元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于史籍的第一人,在他记述中所描述的“鹿马之迹”正是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以其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堪称中华民族古代艺术的瑰宝。
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是古长城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战国时期,长城就延伸到了这里。《史记·匈奴传》记载:“赵武灵王迹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如今在乌拉山南麓发现的长城遗迹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27年所建的赵长城,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长城遗迹。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御外侵兴筑万里长城,阴山北坡之上的长城遗迹就是秦将蒙恬所建,在巴彦淖尔市境内长300多公里,由石块垒砌,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
乌拉特草原上南北并行东西延伸的长城遗迹,是汉武帝时期抵御外侵修筑的边防线,是当时汉王朝最北防线。
巴彦淖尔市辽阔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数十座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址,它们形式、布局、规模、建筑方式各异,分布于各个地区。高阙塞:战国时赵武灵王修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塞之一,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秦九原郡址:河套地区最早的郡治。汉武帝时期,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其下设有十六县,本境内就有四县。此外,较著名的还有鸡鹿塞、光禄塞等。
巴彦淖尔市有极具考古价值的恐龙化石、阴山岩画,有尘封久远的秦汉长城遗址、古城址,还有大量的古墓群,以及代表佛教文化的古代庙宇。阿贵庙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唯一的红教建筑。在巴彦淖尔市现有的600多件文物中,从最原始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到青铜器和铁器,从早期的手制彩陶到精制发达的瓷器均有发现,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精品。这些民族文物的保留与发现,更进一步展现了北方草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纵观河套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过程,河套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彦淖尔的文明进程与中华文明共生共荣。
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历经多次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和海陆变迁,最终形成了北部高原,中部山地、丘陵,南部平原的地形地貌。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原始社
会时期,巴彦淖尔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巴彦淖尔属九原郡。汉武帝时期,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开发和水利建设。此时,巴彦淖尔大地已是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巴彦淖尔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建设了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共同创造了河套文明。
现在的巴彦淖尔,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新兴城市,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人口176万,聚居着蒙、汉、回、满、鄂温克等20多个民族,2004年国家批准撤原巴彦淖尔盟设巴彦淖尔市,现辖一区二县四旗,市政府设在临河。
巴彦淖尔市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青(海)”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北与蒙古国有369公里长的边境线,是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这里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包兰铁路和110国道横贯东西,丹拉(丹东-拉萨)高速公路穿市而过。临哈(临河-哈蜜)铁路与临策(临河-策克)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中。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有了新的突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经济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9.5亿元,增长21.5%;财政收入达到15.6亿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910元和3518元,增长13.1%和1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7亿元,增长45.5%;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40.8亿元,增长37.6%。
巴彦淖尔是一方富饶的热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阴山山脉从巴彦淖尔腹部呈东西走向穿过,北部为乌拉特草原,是富饶的天然牧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甘其毛道口岸位于乌拉特草原的乌中旗境内,是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独联体等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草原上盛产牛、马、驼、羊,其中二狼山白绒山羊和戈壁红驼、白驼,是国内外少有的珍奇畜种。
阴山南部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称,现有耕地1000多万亩,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溉区。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牧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独具特色的河套优质小麦、葵花、河套蜜瓜、苹果梨、番茄、枸杞、黑瓜籽等名优产品,是全国著名的绿色产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巴彦淖尔市境内地貌神奇,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市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68种,铜、锌、硫铁等矿产储量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全国著名,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是矿山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富足。黄河流经我市345公里,黄河水年均过境流量316亿m3,年引黄河水量在50亿m3左右,地下水开采量达18亿m3。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是农牧业生产的命脉,而且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前提条件。
巴彦淖尔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秦汉开始就是著名的古战场、农垦区、游牧区及民族聚居区。悠久的文化和特定的地域,造就了巴彦淖尔特有的历史古迹,孕育了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
乌拉特草原埋藏着古生物的遗骸——恐龙化石。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后的晚白垩纪时代,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在乌拉特中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中国考古人员与加拿大、比利时等国考古队进行过三次发掘考察,获得了大量古生物资料。其中,发掘到的原角恐龙、甲龙和鸭嘴恐龙属世界稀有。还有乌龟、禽鸟及爬行动物、野生植物化石,对研究地质演变和生态发展变迁及物种更迭进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阴山山脉横跨东西3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石壁上,镌凿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以其形象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北魏郦道元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于史籍的第一人,在他记述中所描述的“鹿马之迹”正是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以其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堪称中华民族古代艺术的瑰宝。
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是古长城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战国时期,长城就延伸到了这里。《史记·匈奴传》记载:“赵武灵王迹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如今在乌拉山南麓发现的长城遗迹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27年所建的赵长城,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长城遗迹。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御外侵兴筑万里长城,阴山北坡之上的长城遗迹就是秦将蒙恬所建,在巴彦淖尔市境内长300多公里,由石块垒砌,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
乌拉特草原上南北并行东西延伸的长城遗迹,是汉武帝时期抵御外侵修筑的边防线,是当时汉王朝最北防线。
巴彦淖尔市辽阔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数十座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址,它们形式、布局、规模、建筑方式各异,分布于各个地区。高阙塞:战国时赵武灵王修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塞之一,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秦九原郡址:河套地区最早的郡治。汉武帝时期,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其下设有十六县,本境内就有四县。此外,较著名的还有鸡鹿塞、光禄塞等。
巴彦淖尔市有极具考古价值的恐龙化石、阴山岩画,有尘封久远的秦汉长城遗址、古城址,还有大量的古墓群,以及代表佛教文化的古代庙宇。阿贵庙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唯一的红教建筑。在巴彦淖尔市现有的600多件文物中,从最原始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到青铜器和铁器,从早期的手制彩陶到精制发达的瓷器均有发现,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精品。这些民族文物的保留与发现,更进一步展现了北方草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纵观河套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过程,河套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彦淖尔的文明进程与中华文明共生共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