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沉的夜,也就是这个夜是昏昏沉沉的,他都很难过,这美好的梦境的话,那么就是做了一个美丽的梦。
突出表现了作者在昏沉的夜里对好的故事的孜孜追求,再次把美好的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强烈的对照起来,倾注了自己对理想执着的爱,对现实的切齿恨。
《好的故事》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暗夜的原因被用来隐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待。如果是一个微弱的夜晚,它总会过去的,天空总会明亮的,太阳最终也会照亮大地。
起初,灯光越来越小,灯罩被“油”调暗,到处都是鞭炮和烟雾。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我”读了一本书,当困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好故事。”这里令人窒息、昏昏欲睡、令人厌恶的空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最后,我生活在现实中的“黑夜”中,但“我总是记得看到这个好故事”,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与“黑夜”抗争的决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周,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