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剂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理气剂的定义
- 4 理气剂的适应证
- 5 理气剂的使用注意
- 6 理气剂的分类
- 6.1 行气剂
- 6.2 降气剂
- 7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理气剂
1 拼音
lǐ qì jì
2 英文参考
carminative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qi regulated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理气剂的定义
理气剂(carminative formula qi regulated formula[1])是指以理气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方剂的统称[2][1]。分行气剂、降气剂等[1]。
4 理气剂的适应证
气为人体一身之主,贵在冲和流畅,恶抑郁、逆乱和不足,其升降出入有序,则外可护卫皮毛,充实腠理,内可导引血脉,升降阴阳,周行全身,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2]。当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或寒温不适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生气机郁滞、逆乱等病证[2]。在临床上,气滞证以肝气郁结和脾胃气滞为主,气逆证以肺气上逆与胃气上逆为主[2]。气滞治宜行气,气逆治宜降气,故理气剂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两类[2]。
5 理气剂的使用注意
理气所用的药物大多有辛温芳香之性[2]。有较强的促进消化、兴奋平滑肌、解痉止痛等作用,对人体的消化、心血管、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调整功能[2]。使用理气剂时,首先要辨清是气滞还是气逆[2]。如气滞实证当行气而误用补气,则气滞益甚;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2]。若病情复杂、虚实夹杂者,当虚实并调[2]。理气剂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容易耗气伤津,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对年老体弱、阴血亏虚者以及孕妇,均当慎用[2]。
6 理气剂的分类
6.1 行气剂
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一般以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多见[2]。肝气郁滞多见胸腹胁肋胀痛,或疝气疼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常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如香附、柴胡、郁金、川楝子、乌药、青皮、橘核等为主组成方剂;脾胃气滞多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少难消,大便失常等,常用疏理脾胃气滞的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枳实、枳壳、砂仁等为主组成方剂[2]。由于气机郁所影响的脏腑不同,病情兼夹有异,故在组方时还应视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配伍[2]。代表方为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四磨汤、半夏厚朴汤、良附丸、金铃子散、枳实薤白桂枝汤等[2]。
例如,越鞠丸长于行气解郁、疏肝理脾,为治疗郁证的主方,可通治六郁,但以行气治疗气郁为主[2]。柴胡疏肝散、良附丸、金铃子散3方皆可疏肝行气,但柴胡疏肝散长于疏肝行气,主治肝气郁结所致诸症;良附丸主治肝郁气滞,兼有中焦寒凝证,以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为法;金铃子散疏肝行气,兼以泄热,主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之证[2]。半夏厚朴汤长于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治疗情志不畅,痰气郁结,阻塞咽嗌之梅核气[2]。枳实薤白桂枝汤长于通阳散结、祛痰下气,治疗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2]。四磨汤破滞降逆,兼以补气,主治七情伤感,上犯肺胃之上气喘促,胸闷不快[2]。
6.2 降气剂
降气剂适用于气机上逆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两个方面[2]。肺气上逆以咳嗽、气喘为主要见症,常用降气平喘药物如苏子、杏仁、紫菀、款冬花等为主组成方剂[2]。胃气上逆则见呕吐、呃逆、噫气等症,常用降逆止呕的药物如旋复花、代赭石、半夏、丁香、柿蒂等为主组成方剂[2]。由于气逆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异,兼证又各不相同,故应予适当配伍[2]。代表方为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2]。
例如,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主降肺气,平喘咳,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2]。而且前者能温肾纳气,温化寒痰,主治肾虚不纳,寒痰壅肺,上实下虚的咳喘;后者可以外散风寒,内清痰热,治疗痰热内蕴,兼风寒外束之咳喘[2]。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与丁香柿蒂汤三方则均主降胃气、止呕呃,治疗胃气上逆之呕恶呃逆[2]。但旋复代赭石汤降气力强,并能益气化痰,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心下痞鞭,噫气呕恶[2]。后2方均治呃逆,其中橘皮竹茹汤长于清胃热,治疗胃虚有热之呃逆;丁香柿蒂汤长于温中祛寒,治疗脾胃虚寒之呃逆[2]。
表71 常用理气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分类
常用方剂
药物配伍
功用
主治
行气
越鞠丸
瓜蒌薤白白酒汤
香附为君,川芎为臣
瓜蒌为君,薤白为臣
行气解郁
通阳行气散结
六郁证
胸痹证
降气
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为君,党参为臣
降逆益气和胃
2024-07-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