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西文化差异英文举例有如下:
In the way of thinking,Westerners pay attention to speculation,rationality,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analysis as a whole and synthesis.
思维方式上方面,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
Chines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values,integrity and experience.
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
In the view of Western philosophers, only speculative things are the most real, perfect and beautiful.
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辨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hinking in China is to deduce without reasoning.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
Based on the fact,with the existing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the guests will recognize,understand and judge the essence and regularity of the things they see.
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Westerners pay attention to self centeredness,respect for individuals and competition.
价值取向方面,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
Chines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group,society and harmony.Westerners' values believe that individual is the fundamental point of human society.
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
In terms of ethics, Westerners pa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laissez faire,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glory.
伦理道德方面,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
Chines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modesty,prudence and impartiality.
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
In terms of norms of conduct,Westerners attach importance to interests and law.
行为规范方面,西方人重利、重法。
Western society,because of its emphasis on individual rights as the benchmark and the pursuit of self-interest as the goal,does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friendship between people.
西方社会由于强调以个人权利为基准,以追求私利为目标,因此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moral and interest thought,Chinese people value justice over interest,and value emotion over law.
中国人重义”、重情。中国人由于受传统的义利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重情轻法。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本文从语言与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在英语学习中,认识英汉两种文化交际差异的重要性。
要了解和掌握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显然这里所说的"文化"二字与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他没有文化"中的"文化"是不同的,与英语中的Culture表达 (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的涵义也不一样。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的涵义更广泛。
这是一个社会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还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如果忽视了语言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统一,不仅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常常造成语言的误用。
外语学习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训练,更应注意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具有运用能力,要更加注重外语的生活实用性,因为得体的语言运用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常,人们习惯上将文化分成两类。一类是知识文化。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另一类是交际文化。包括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交际文化在语言中的涉及面非常广,从日常谈话中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到了解、掌握委婉语至身势语等。
例如:中国人说:"伤心欲绝",英美人说heart-breaking;汉语隐喻"他是一只狐狸",译成英语是"He is a fox",可以说是非常贴切,因为东西方均把狐狸与狡猾联系在一起,不会引起误解;再如red(红色),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所以red-letter的转义就是"可纪念的"、"喜庆的"。
我们知道,汉语的"周末"相当于英语的"weekend"。所有的英汉词典上都用"周末"来注释"weekend",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的背景的差异,中国学生对下面这道题的选择就出现了问题。
例如:Which is the middle of the week?It is________ 。 A、Tuesday B、Wednesday C、Thursday D、Friday
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选择了C,因为周一到周日,星期四正好在中间,我们的电视预告节目就是这样安排的,殊不知英国人总将星期天作为一个星期的第一天,英美国家的电视预告节目总是从星期天开始,如果让英美国家的学生做这道题,那将毫无争议,但中国学生做这道题,就出现了麻烦。这就是交际文化差异所致。
再举个例子: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中国人所说的"西风"或"西北风",指的是凛冽的寒风,而英国人对west wind(西风)的联想却是温暖的风。因为英国是个岛国,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从西面吹来的风总是暖和的。诗人雪莱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西风颂》,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上述这些背景知识,是很难理解英国人对"西风颂"所持有的这种感情的。
在朋友见面时,中国人爱说:"吃饭了没有?""您去了什么地方来着?"这些在我们看来相应得体的言语一变成英语就是:"Have you eaten yet?" "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这多少触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即便勉强给你一个答复,心里也会嘀咕,问我吃过饭没有,有何用意?他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
同样,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用这两句英语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后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你管得着吗!)难道我就没有一点自由吗?这也难怪外国朋友生气,原来没有弄清楚在中国"你去哪?"是问候语。实际上,问话人并不想知道答话人去哪,只是为了礼貌而已。而在这种场合下,西方人只说Hello、或Hi。
在与朋友第一次相识时,我们会说"幸会",译成英语就是I am lucky to have met you。对方听了轻则以为你是言不由衷,阿谀奉承,重则以为你想在他身上打什么样主意。而在这种合下,讲英语的人只说:"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分手时,他们还要说句"It's nice meeting you或Have a good day"。(能认识你真高兴,再见)之类的话。
在中国,如有贵客或不太熟悉的人来访,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走好"之类的话。这些说法都不能直接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 Go slowly 或Walk slowly 听起来便十分生硬。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行了。
口语能力,其实还包含了交际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表现是否能衔接和连贯的语篇能力,和用来弥补自己语言能力不足的策略能力。
我们的小朋友和家长,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中用心体会超越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这对以后参加任何一场国内外考试,例如中高考,雅思托福,大学四六级考试,职业英语考试,都是隐藏的提分策略。
下一回,我们进一步聊聊有趣的语言和文化。不要走开哦!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本文从语言与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在英语学习中,认识英汉两种文化交际差异的重要性。
要了解和掌握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显然这里所说的"文化"二字与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他没有文化"中的"文化"是不同的,与英语中的Culture表达 (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的涵义也不一样。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的涵义更广泛。
这是一个社会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还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如果忽视了语言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统一,不仅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常常造成语言的误用。
外语学习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训练,更应注意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具有运用能力,要更加注重外语的生活实用性,因为得体的语言运用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常,人们习惯上将文化分成两类。一类是知识文化。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另一类是交际文化。包括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交际文化在语言中的涉及面非常广,从日常谈话中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到了解、掌握委婉语至身势语等。
例如:中国人说:"伤心欲绝",英美人说heart-breaking;汉语隐喻"他是一只狐狸",译成英语是"He is a fox",可以说是非常贴切,因为东西方均把狐狸与狡猾联系在一起,不会引起误解;再如red(红色),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所以red-letter的转义就是"可纪念的"、"喜庆的"。
我们知道,汉语的"周末"相当于英语的"weekend"。所有的英汉词典上都用"周末"来注释"weekend",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的背景的差异,中国学生对下面这道题的选择就出现了问题。
例如:Which is the middle of the week?It is________ 。 A、Tuesday B、Wednesday C、Thursday D、Friday
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选择了C,因为周一到周日,星期四正好在中间,我们的电视预告节目就是这样安排的,殊不知英国人总将星期天作为一个星期的第一天,英美国家的电视预告节目总是从星期天开始,如果让英美国家的学生做这道题,那将毫无争议,但中国学生做这道题,就出现了麻烦。这就是交际文化差异所致。
再举个例子: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中国人所说的"西风"或"西北风",指的是凛冽的寒风,而英国人对west wind(西风)的联想却是温暖的风。因为英国是个岛国,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从西面吹来的风总是暖和的。诗人雪莱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西风颂》,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上述这些背景知识,是很难理解英国人对"西风颂"所持有的这种感情的。
在朋友见面时,中国人爱说:"吃饭了没有?""您去了什么地方来着?"这些在我们看来相应得体的言语一变成英语就是:"Have you eaten yet?" "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这多少触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即便勉强给你一个答复,心里也会嘀咕,问我吃过饭没有,有何用意?他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
同样,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用这两句英语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后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你管得着吗!)难道我就没有一点自由吗?这也难怪外国朋友生气,原来没有弄清楚在中国"你去哪?"是问候语。实际上,问话人并不想知道答话人去哪,只是为了礼貌而已。而在这种场合下,西方人只说Hello、或Hi。
在与朋友第一次相识时,我们会说"幸会",译成英语就是I am lucky to have met you。对方听了轻则以为你是言不由衷,阿谀奉承,重则以为你想在他身上打什么样主意。而在这种合下,讲英语的人只说:"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分手时,他们还要说句"It's nice meeting you或Have a good day"。(能认识你真高兴,再见)之类的话。
在中国,如有贵客或不太熟悉的人来访,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走好"之类的话。这些说法都不能直接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 Go slowly 或Walk slowly 听起来便十分生硬。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行了。
口语能力,其实还包含了交际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表现是否能衔接和连贯的语篇能力,和用来弥补自己语言能力不足的策略能力。
我们的小朋友和家长,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中用心体会超越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这对以后参加任何一场国内外考试,例如中高考,雅思托福,大学四六级考试,职业英语考试,都是隐藏的提分策略。
下一回,我们进一步聊聊有趣的语言和文化。不要走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