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我来答
己承天00U
2023-01-06 · TA获得超过49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下面详述之。
  (1)关于文章缘起(课文第一、二部分)。分两步,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纪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理清这两部分思路,可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深刻。为什么当时的中华民族沦为“衰亡民族”,为什么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然能够维持?鲁迅深知其原因在于中国庸人太多,他们的良知并未泯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不过是两星期,一切就淡漠了。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木的灵魂,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
  从写作的缘起出发是常见的思路,为什么关于写作缘起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为什么思路在第一、二部分老围绕这一点展开?可以看出,作者借写作缘起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爱国力量方面,学校举行追悼会,程君深情地怀念着刘和珍,可见正义力量并没有屈服于段政府的淫威,他们照样悼念被诬为“暴徒”的遇难者;反动势力方面,提到了“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对中间状态的市民,则勾画了他们淡漠的情状,此事在他们心中仅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一句,就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概括。再则,鲁迅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也坦陈在读者面前,这种感情就是大悲,大哀,大愤,大怒,为全文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2)关于烈士事迹(课文第三、四、五部分)。先依时间顺序,从平时到遇害。遇害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进一步探究第三、四、五部分之间的联系,理解就能更深入一步。
  第三部分写刘和珍,写她的正义感、责任感和反抗精神,这样一个热血青年“欣然前往”请愿,是很自然的。所谓“受人利用”就不值一驳,使人对流言家的下劣感到可卑、可恶。作者写刘和珍,反复写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其意蕴是说,世上哪有这样的“暴徒”?第五部分再详述刘和珍的遇害经过,铁证如山,证明真正滥施暴虐的是段祺瑞执政府。
  (3)关于请愿事件的意义(课文第六、七部分)。谈到请愿的意义,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赞扬,而鲁迅思想深刻之处,就在于不一味肯定,而是总结教训,提醒青年们改进斗争方式。
  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单纯地肯定和颂扬,也不过多地否定,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他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权利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思路从否定的一面又转向肯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奋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呐喊声中。
  鲁迅探究这次事件对于将来的意义,概括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这跟第三、五部分的思路也是相联系的。鲁迅对于中国女性的认识,随着妇女的解放,不断为事实所证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