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展开全部
回不去的故乡
世上最无情的是什么?我认为可能是时间吧,快乐渐少,忧愁增多,容颜老去,记忆磨灭。离开故乡多年,相对于城市中的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是是非非,人情冷暖,睡觉前儿时的零星记忆,更容易跃入到我的脑海,也更能让我安静下来……
幼年时的程庄和朱庄,是我快乐的童年,是给我温暖和幸福的地方。朱庄,我的外婆家,改革开放初期,与中原地区很多农村一样,小桥流水,坑满河平,树木枝繁叶茂,炊烟袅袅升起,飞鸟返巢。
外婆家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土坯房,院落较大,土坯房西边原是一片空地,因姥爷的勤劳能干,在村里早早盖起了为数不多的三间瓦房,院里种了较多的树木,印象最深的是东屋门前又粗又高的春树,还有院里的五六株枣树、七八棵柿子树,院子的前方是清澈的池塘。
姥姥的模样,在记忆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总是那么慈祥, 每逢下雨涨水,姥爷在河里逮了一些小雨小虾,姥姥就会吩咐小舅和小姨“去前庄把慧勇叫来”,在那个缺油少盐的年代,这就是最美味的佳肴吧!仍记得小姨给我说过,我年幼啃不动甜杆(甘蔗),姥姥给我劈,把牙龈磨破流血。
姥姥体弱,我妈把她接到大队医疗室,一住好多天,期间小舅为哄我玩,逮了个小雀用绳子栓着给我,小雀猛地啄了一下我的大拇指飞跑了,我大姆手指上留下一个红色小点,直到1997年才自然褪去,我为此还纳闷很久。
五姨和小姨只大我三五岁,却比我懂甚多,事事都让着我,田埂边,河道旁,草地里,麦场上,割草、捉鱼、逮蚂蚱、喂鸡、牵牛,一起度过童年的青葱岁月……
小舅和我最亲吧,小时候就和他睡一张床上,我夜里尿床,知道不是好事,不好意思声张,一夜又能把尿湿的地方尽力暖干。小舅虽学问不高,但人很聪明,小时候就告诫我“长大了一定要读大学”,现在想想,小舅是我小时候人生方向的第一位导师。我本不爱吃鱼,但有次妗子烧火,小舅煎鱼,那次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一条最可口的鱼。日常随他去河里洗澡、地里看瓜、逢集赶会、夏天夜里院子的床上仰望星空,记得有次小舅说了一句话“谁要是有100万,一辈子都花不完……”
我记忆中最早最清晰的一个梦,那时可能生了个小病,在姥姥家的院子里的床上,梦中一个人在万米的高空中的飞机上,身边万籁俱寂,一片漆黑,感觉像在外星球一般。
82年二姨从新疆回姥姥家,除了带了我从未见过的葡萄干外,还带回了一个小我四岁的表妹,那年素红三岁,有次她生气在我头上咬了一口,哈哈,有疼又好笑,这个可爱的小表妹,真调皮,还扎着小辨。
二姨走的时候带上了五姨,我爸送她们三位去郑州,顺便捎上了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到城市的高楼,见到了郑州火车站格林兰大酒店,夜晚在楼下爸给我说“你查一下这楼有多少层?”三十多年后,我再从此楼经过,感慨万千:
儿时初逢格林兰,
直拔地面入云端。
父问此楼高几许,
仰首掰指数不完。
……
二姨和小姨、表妹上火车前的那一刻,小姨送给我了一些崭新的小毛票“一分、二分、五分”,并对我说:“留个纪念吧,多年后咱们再见面,看你是否还在保存着”。
大舅小时候就受姥爷的娇惯,几岁的时候随姥爷去赶集,姥爷怕他丢了,还用麻包装着他,我想应该是把头露出来吧,不然怎么呼吸?有次大舅被家里的马踢了一脚,姥爷很生气,拿着马鞭抽在马的身上。
四姨刚上小学时,和大舅在同一个班读过书,是姥爷派给她的任务“保护好弟弟,不能受别人欺负”。他们俩上初中时情景,我至今还能回想起来,赖明领是他俩的老师,赖老师不会的题,四姨反而给他讲解。四姨高考结束后,拿大学通知书之前,先去县城医院体检,回来时带了个拍的片子。
四姨读大学暑假返回家里,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吧,我问四姨:“为什么作文里总有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句话,为啥说这个会开后农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话?为什么我没感觉到农村有任何变化?”四姨就耐心给我解释“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党的政策实行了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吃大锅饭的形式……”
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在姥姥家见到了四姨夫,那时他和四姨还未结婚,和爸回家的路上我问爸“他怎么那么有学问?说话用词还用:“不但……而且……”,爸笑着说“那当然了,他是大学毕业!”
记忆中最热闹的场景就是春节时在姥姥家走亲戚的场景,姨、姨夫、舅、妗子,忙里忙外,欢声笑语。
三姨长的最漂亮吧,但在家出力最多,干活最多,为了姥爷、姥姥、弟妹未读书,常和前村的我大姑一起下地割草。三姨常说“慧勇小时候最 搞笑 了,想吃邻居家的饭了,就拿着盆和筷子,在邻居家院子里给人家说书。” 三姨还说“一些邻居爱给慧勇开玩笑,一说你大姑被老鹰叼跑了,你就还放声大哭了,边哭边说,以后谁给我做布鞋啊?”
有次生病发烧了,在姥姥家的床上躺着,那年可能五六岁,还没上学,爸问我“你妈去哪了”,我回答说“我妈坐飞机去了”,爸听了后哈哈大笑,嘴里还重复着“坐飞机去了”。
曾国藩曾总结过一句话“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此话有真理,咀嚼有深味。
可为何我日常事务繁多,儿时的记忆总会在某个时刻跳跃于脑海中,泪水在眼中凝聚?我想这就是内心最温暖、最柔弱的那根神经吧,父辈们的所处的艰辛时代,他们的坚强和勇敢,他们兄妹之间的感情,互帮互助,他们的青春岁月,他们一字一句教我们牙牙学语,他们牵着我们的小手一步步向前,看我们一点点长大会心的微笑。
而现在他们两鬓的白发,蹒跚的脚步,眼角的皱纹,慈爱的目光,怎能不让人至中年的我潸然泪下?
世上最无情的是什么?我认为可能是时间吧,快乐渐少,忧愁增多,容颜老去,记忆磨灭。离开故乡多年,相对于城市中的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是是非非,人情冷暖,睡觉前儿时的零星记忆,更容易跃入到我的脑海,也更能让我安静下来……
幼年时的程庄和朱庄,是我快乐的童年,是给我温暖和幸福的地方。朱庄,我的外婆家,改革开放初期,与中原地区很多农村一样,小桥流水,坑满河平,树木枝繁叶茂,炊烟袅袅升起,飞鸟返巢。
外婆家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土坯房,院落较大,土坯房西边原是一片空地,因姥爷的勤劳能干,在村里早早盖起了为数不多的三间瓦房,院里种了较多的树木,印象最深的是东屋门前又粗又高的春树,还有院里的五六株枣树、七八棵柿子树,院子的前方是清澈的池塘。
姥姥的模样,在记忆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总是那么慈祥, 每逢下雨涨水,姥爷在河里逮了一些小雨小虾,姥姥就会吩咐小舅和小姨“去前庄把慧勇叫来”,在那个缺油少盐的年代,这就是最美味的佳肴吧!仍记得小姨给我说过,我年幼啃不动甜杆(甘蔗),姥姥给我劈,把牙龈磨破流血。
姥姥体弱,我妈把她接到大队医疗室,一住好多天,期间小舅为哄我玩,逮了个小雀用绳子栓着给我,小雀猛地啄了一下我的大拇指飞跑了,我大姆手指上留下一个红色小点,直到1997年才自然褪去,我为此还纳闷很久。
五姨和小姨只大我三五岁,却比我懂甚多,事事都让着我,田埂边,河道旁,草地里,麦场上,割草、捉鱼、逮蚂蚱、喂鸡、牵牛,一起度过童年的青葱岁月……
小舅和我最亲吧,小时候就和他睡一张床上,我夜里尿床,知道不是好事,不好意思声张,一夜又能把尿湿的地方尽力暖干。小舅虽学问不高,但人很聪明,小时候就告诫我“长大了一定要读大学”,现在想想,小舅是我小时候人生方向的第一位导师。我本不爱吃鱼,但有次妗子烧火,小舅煎鱼,那次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一条最可口的鱼。日常随他去河里洗澡、地里看瓜、逢集赶会、夏天夜里院子的床上仰望星空,记得有次小舅说了一句话“谁要是有100万,一辈子都花不完……”
我记忆中最早最清晰的一个梦,那时可能生了个小病,在姥姥家的院子里的床上,梦中一个人在万米的高空中的飞机上,身边万籁俱寂,一片漆黑,感觉像在外星球一般。
82年二姨从新疆回姥姥家,除了带了我从未见过的葡萄干外,还带回了一个小我四岁的表妹,那年素红三岁,有次她生气在我头上咬了一口,哈哈,有疼又好笑,这个可爱的小表妹,真调皮,还扎着小辨。
二姨走的时候带上了五姨,我爸送她们三位去郑州,顺便捎上了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到城市的高楼,见到了郑州火车站格林兰大酒店,夜晚在楼下爸给我说“你查一下这楼有多少层?”三十多年后,我再从此楼经过,感慨万千:
儿时初逢格林兰,
直拔地面入云端。
父问此楼高几许,
仰首掰指数不完。
……
二姨和小姨、表妹上火车前的那一刻,小姨送给我了一些崭新的小毛票“一分、二分、五分”,并对我说:“留个纪念吧,多年后咱们再见面,看你是否还在保存着”。
大舅小时候就受姥爷的娇惯,几岁的时候随姥爷去赶集,姥爷怕他丢了,还用麻包装着他,我想应该是把头露出来吧,不然怎么呼吸?有次大舅被家里的马踢了一脚,姥爷很生气,拿着马鞭抽在马的身上。
四姨刚上小学时,和大舅在同一个班读过书,是姥爷派给她的任务“保护好弟弟,不能受别人欺负”。他们俩上初中时情景,我至今还能回想起来,赖明领是他俩的老师,赖老师不会的题,四姨反而给他讲解。四姨高考结束后,拿大学通知书之前,先去县城医院体检,回来时带了个拍的片子。
四姨读大学暑假返回家里,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吧,我问四姨:“为什么作文里总有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句话,为啥说这个会开后农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话?为什么我没感觉到农村有任何变化?”四姨就耐心给我解释“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党的政策实行了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吃大锅饭的形式……”
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在姥姥家见到了四姨夫,那时他和四姨还未结婚,和爸回家的路上我问爸“他怎么那么有学问?说话用词还用:“不但……而且……”,爸笑着说“那当然了,他是大学毕业!”
记忆中最热闹的场景就是春节时在姥姥家走亲戚的场景,姨、姨夫、舅、妗子,忙里忙外,欢声笑语。
三姨长的最漂亮吧,但在家出力最多,干活最多,为了姥爷、姥姥、弟妹未读书,常和前村的我大姑一起下地割草。三姨常说“慧勇小时候最 搞笑 了,想吃邻居家的饭了,就拿着盆和筷子,在邻居家院子里给人家说书。” 三姨还说“一些邻居爱给慧勇开玩笑,一说你大姑被老鹰叼跑了,你就还放声大哭了,边哭边说,以后谁给我做布鞋啊?”
有次生病发烧了,在姥姥家的床上躺着,那年可能五六岁,还没上学,爸问我“你妈去哪了”,我回答说“我妈坐飞机去了”,爸听了后哈哈大笑,嘴里还重复着“坐飞机去了”。
曾国藩曾总结过一句话“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此话有真理,咀嚼有深味。
可为何我日常事务繁多,儿时的记忆总会在某个时刻跳跃于脑海中,泪水在眼中凝聚?我想这就是内心最温暖、最柔弱的那根神经吧,父辈们的所处的艰辛时代,他们的坚强和勇敢,他们兄妹之间的感情,互帮互助,他们的青春岁月,他们一字一句教我们牙牙学语,他们牵着我们的小手一步步向前,看我们一点点长大会心的微笑。
而现在他们两鬓的白发,蹒跚的脚步,眼角的皱纹,慈爱的目光,怎能不让人至中年的我潸然泪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