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效果研究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魔弹效果论,魔弹论。
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40年。
观点: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有限效果论。
时间:20世纪40年代。
观点:有传播研究学者开始提出传播的“有限效果论”或“适度效果论”。这一理论认为:很多情况下,大众传播工具并不能够直接改变个人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所以,也就不应承担犯罪或其他不良社会现象的直接责任。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又进一步提出“固执的传播对象”的观点,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消极的“靶子”,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
3,适度效果论
时间: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观点: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得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4,强大效果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后
观点:强大效果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个含义和三个层面:
1,双重含义。
①它指的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受到了传播活动的影响,在什么方向、多大程度上加强或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三个层面。
既体现在具体微观的传播过程中,也体现在综合宏观的社会传播过程中。
①认知层面效果:作用于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
②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引起人们情绪或感情的变化。
③行为层面上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