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塔的历史
白塔是沈阳当时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至今仍然流传着种种关于白塔的故事和说法,在明代修建,“白塔镇孽龙”,在清代因日俄战争消失,百年后又重新修建……
《奉天通志》卷75记载了白塔“出生”的年代,“白塔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606年),为僧人德本监修。
塔座用经过琢磨的白石砌成,塔旁有一庙宇名弥院寺,故又名弥陀寺塔。
”早年在沈阳大南关药王庙南望,白塔可尽收眼底。
原白塔塔址就在白塔堡道东,塔胡同南侧的高埠处。
玲珑宝塔呈八角形,共七层,这就是所谓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七级浮屠”塔。
在我国,一般有塔的地方,附近都会伴有寺庙。
沈阳“白塔”的名字就与寺庙有关,与沈阳白塔相临的是一座叫“白塔弥陀”的寺庙。
明代修建的白塔有4活门,4死门,塔中有盘道直通塔顶,每天都有专人逐层扫塔,晚上到塔顶点灯。
据传,弥陀寺每到初一、十五寺院大殿之内向佛叩拜之人比比皆,可谓是香火旺盛,香客不断,人们祈求平安、吉祥。
根据《全辽志》记载,“白塔弥陀寺在城南20里”,明代嘉庆年间出版的《辽东志》,还绘出了沈阳中卫城的地域图,其中特意标明了位于城南白塔堡的弥陀寺。
历史上白塔受过一次“伤”。
那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农历八月初七,塔顶被狂风吹毁。
由于清咸丰年间塔顶被狂风吹掉,塔身震出裂纹,从而演绎出了“白塔镇孽龙”的民间神话故事。
相传“沈阳城南第一镇”的“镇”,不仅是指人口商贾聚居的“镇”,更有“镇”邪驱恶之意。
传说白塔下有“海眼”,建此塔以镇东海犯境之孽龙,被镇孽龙要逃出白塔,于是便“兴风作浪”。
让人感到巧合的是,白塔塔顶被损的时候,白塔周围有18家农舍受损;当年秋雨连绵,白塔堡河发生特大洪水,淹没两岸农田40里。
故民间有“塔损18家,洪水40里”的说法。
1905年3月6日,日军总攻沈阳。
日俄两军在沈阳郊区发生激烈交战,“白塔”和陈相屯的山塔都被日军当成了俄军的军事观察所,为了防止俄军通过制高点侦察到日军的行动,第二天,日军野蛮地用大炮摧毁了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白塔”……
如今,100年过去了,沈阳人重建了白塔,沈阳白塔地宫之谜也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