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 求解 注意看下说明?
第一个句号前的已知条件,如何用数学式表达?和第二个已知条件如何关联?重要事情,小学....小学.....小学!求解......
第一个句号前的已知条件,如何用数学式表达?和第二个已知条件如何关联?重要事情,小学....小学.....小学!求解...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觉得第一个句号前的已知条件不够充分,因为并不知道从甲书架拿出了几本书到乙书架。
第二个条件是进一步说明的,两个书架都拿出25本,结果乙书架比甲书架的少。是甲书架的22/25。这样才能说明乙书架上面的书本来就比甲书架的少。
第二个条件是进一步说明的,两个书架都拿出25本,结果乙书架比甲书架的少。是甲书架的22/25。这样才能说明乙书架上面的书本来就比甲书架的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解:设甲书架有A本书,乙书架有B本书,依题意
B-25=(A-25)×22/25
25B-25×25=22A-22×25
25B-22A=25×25-22×25
25B-22A=75
根据第1个条件,取几本书后才有B-A=5,此条件说明取的书不多于5本,即A-B<5,且A、B为自然数;结合两书架各取25本书,则有A>25,B>25。
分析“25B-22A=75”等式,A只能取25的倍数,结合A>25,
假如A=50,把A=50代入“25B-22A=75”,则B=47,A-B=50-47=3<5。符合题目所给条件。
假如A=75,把A=75代入“25B-22A=75”,则B=69,A-B=75-69=6>5。不符合题目所给条件。
假如A=100,把A=75代入“25B-22A=75”,则B=91,A-B=100-91=9>5。不符合题目所给条件。
显然A=125、150……所得B值离第1个条件更大。
综上分析,符合题目条件的答案是甲书架有50本书,乙书架有47本书。
答:甲书架有50本书,乙书架有47本书。
B-25=(A-25)×22/25
25B-25×25=22A-22×25
25B-22A=25×25-22×25
25B-22A=75
根据第1个条件,取几本书后才有B-A=5,此条件说明取的书不多于5本,即A-B<5,且A、B为自然数;结合两书架各取25本书,则有A>25,B>25。
分析“25B-22A=75”等式,A只能取25的倍数,结合A>25,
假如A=50,把A=50代入“25B-22A=75”,则B=47,A-B=50-47=3<5。符合题目所给条件。
假如A=75,把A=75代入“25B-22A=75”,则B=69,A-B=75-69=6>5。不符合题目所给条件。
假如A=100,把A=75代入“25B-22A=75”,则B=91,A-B=100-91=9>5。不符合题目所给条件。
显然A=125、150……所得B值离第1个条件更大。
综上分析,符合题目条件的答案是甲书架有50本书,乙书架有47本书。
答:甲书架有50本书,乙书架有47本书。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第一个已知条件 从甲取出书给乙,不是应该(B+n)-(A-n)=5 → B-A=5+2n(n为取出的书,由甲放入乙)即使几本书不多,是不是也会影响 B-A的值
以答案为例 甲书50本 乙书47本,这个前提还是在“几本书”表达含义是不多的情况下)如“几本书”的含义是1≤n≤9且n≠4,是不能满足第一个已知条件的,只有在n=4(从甲取走4本放入乙)的时才满足第一个已知条件。
没有扛的意思只探讨
追答
不知道是因字数限制还是咋回事,追答看评论。第1个条件就是暗含不多于5本。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小学数学应用题 求解 注意看下说明?
题目:小明有20枝笔,他分给了5个同学,每人都有多少枝笔呢?
解:每人分4枝笔。
题目:小明有20枝笔,他分给了5个同学,每人都有多少枝笔呢?
解:每人分4枝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