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文言文

 我来答
名成教育17
2022-10-01 · TA获得超过550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2万
展开全部

1. 形容很有骨气,不吃别人给的东西的一段文言文是什么

齐大饥⑴。黔敖⑵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⑶之。有饿者,蒙袂⑷辑屦⑸,贸贸然⑹来。黔敖左奉⑺食,右执⑻饮,曰:“嗟⑼!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⑽唯⑾不食嗟来之食⑿,以至于斯⒀也!”从而⒁谢⒂焉,终⒃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⑴大饥:严重的饥荒

⑵黔敖:春秋时期的贵族。

⑶食(sì):同“饲”,把食物给人吃。

⑷蒙袂(mè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

⑸辑屦(jù):拖着鞋子。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⑹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⑺奉:给予,送。这里是“递给”的意思

⑻执: 端

⑼嗟:打招呼的的声音,相当于“喂”,含有轻蔑侮辱的意思。

⑽予:代词,“我”。

⑾唯: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因为”。

⑿嗟来之食:带有不敬意味的施舍。

⒀斯:此。这种地步。

⒁从而:于是。

⒂谢:道歉。

⒃终:最终。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给他食物,右手端着汤,说 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于是断然谢绝黔敖的施舍,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2. 关于骨气的诗句

人有志,竹有节。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英雄流血不流泪。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土耳其)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希望可以帮到你。

3. 描写有骨气的诗句以及翻译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 魏)曹植《白马篇》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南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以《题竹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咏石灰》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唐)李颀《送陈章甫》

4. 求吴宓《谈骨气》原文

是吴晗的吧?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 *** 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谈骨气》原文共十二个自然段,选入课本时略去了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的原文是:“什么叫骨气,指的是抱有正确、坚定的主张,始终如一地勇敢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遭遇任何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够顶得住,吓不倒,坚持斗争的人。”)和第六自然段(这一段原文是:“从孟子的三句话举三个例子。”),现存的十个自然段,在阅读时可以分为三层。即:第一层(包括第1—4自然段),这一层首先直接申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继而从理论上阐明了“骨气”的含义;第二层(包括第5—9自然段)引述了三个例子,具体说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三层(第10自然段),这一层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加深一步,指出“骨气”在今天时代的具体内容和在当前发扬我们民族的这一光荣传统的意义。这三层紧密衔接,互相照应,层层深入,首尾贯通,对什么是有骨气,怎样做才算得有骨气,为什么要提倡有骨气等问题,进行了生动具体的阐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