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有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了体毛,其它灵长类却保留了?
体毛退化是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在外貌上的最大区别。
人类进化至今,除了头顶上还保留着浓密的头发外,身体上其它部位的毛发大多已褪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头顶上的头发也会日渐稀疏,更为难过的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熬夜等不良习惯,20多岁的90后也开始受到脱发问题的困扰。
体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抵御寒冷和保护皮肤,人类主要的活动区域在热带和温带,在温带时,会经历漫长的冬天,需要体毛御寒,那为什么人类体毛退化了呢?
100万年前人类开始用火,那时人类已经褪去了毛发
难道是人类有了衣服以后,不需要毛发,然后毛发自然褪去了吗?其实不是的,因为毛发褪去的时间比人类穿衣服的时间要早。
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研究清楚,只是有各种假说。
之所以有这个观点,是因为大约700万年前,非洲部分大陆被海水淹没了,生活在陆地上的猴子不得不适应水中生活,为了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毛发退化。
我个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虽然褪毛可以减少阻力, 但是现在水中也有很多长毛的动物,如海獭就有浓密的毛,牛也会游泳,也有皮毛。
海水较凉,长着皮毛还有利于保温,所以个人觉得水猿说不太可靠。
人类为了更好的散热,将毛发褪去。
我个人认为这点可能性更大 ,人类虽然现在足迹遍及五大洲,但是最早人类的祖先主要是生活在热带的,天气很热,而且从本质上说人类就是热带动物。人类祖先会直立行走时,被阳光照射的面积更大,为了增加散热,将厚重的毛发逐渐退化了。
其实现在很多动物也会因为温度高而褪毛,在我老家内蒙古,在春天的尾巴,夏天来临之际,大量的牛羊都会自动褪去一冬天的厚重毛发,在冬天来临前,它们毛发会再次长长。
只不过,人类的毛发褪去后再没有长出来。
还有观点说是为了防止寄生虫,个人感觉这种原因也许有,但不是主要原因。
为何只有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了体毛,其它灵长类却没有?在众多进化论质疑的理由中,这是其中之一。关键是这个问题,无法直接证明,因为毛发的成分是一种蛋白质,不像骨骼化石可以长期保存下来,但是在分子生物研究中,一些间接证据可以证明人类退化了体毛是符合进化论的,下面我聊聊。
体毛对于生存来说非常重要,在哺乳动物中,大部分动物都是有体毛的。雄狮的毛发是一种美学特征。动物的体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皮肤碰伤,刮伤,咬伤。食物能量获取不易,体毛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还可以低于严寒,防止内部脆弱的皮肤被紫外线灼伤。
这一切的种种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如果进化论是对的,人类真的是灵长目动物进化的,那么为何人类会褪去体毛,这种有利于生存的特征?为何人类是唯一一种没有体毛的灵长目动物?
在进化论中,人和动物的终极使命都是生存和繁衍。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特征有是“脑容量大”,“双脚直立行走”,这与人类褪去体毛密不可分。
人类脑容量得以增大主要有几点:
首先是基因突变是最主要条件:例如MCPH1(大脑发育)、FOXP2(语言)等基因。
自然选择:繁殖过程中,优胜劣汰,较为“聪明”的人类不断被优中选优的进行繁衍。
能量:高蛋白质的肉类是人类体型增大,脑容量扩张的营养来源,而 肉类来源于狩猎。
基础:人类直立起身体可以支撑柱沉重的大脑。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有一篇研究结果显示,人直立行走时所消耗的能量只是黑猩猩四肢行走时消耗的能量的四分之一。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中,节约能量更利于生存,所以人类一直朝着这个方向演化。这样的演化结果又延伸出两个优势:腾出的双手可以利用石头挖掘植物根茎,并且可以 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更利于生存。
动物极少有能长距离奔袭的。猎豹、老虎、狮子爆发力强,但距离短,这是因为它们身体厚厚的毛发,身体表面没有汗腺,无法散热,体内积蓄的热量压制行动距离,强行突破会“中暑”倒地。
人类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体格,想要获取肉类,那么只有几个人一起追踪一些攻击性的较小的动物(或者见人就跑的动物)。
因为很多动物体内无法存储大量能量,需要经常进食,通过不停地追踪,使得动物在压力下无法补充能量,还有大量动物因为能量和散热等原因,根本跑不了“马拉松”,所以 把猎物追到虚脱,是人类当时能获取到食物的主要技能 。
这种狩猎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在BBC的《哺乳类全传》中,制作团队开着车跟着非洲的原始部落,持续30多公里去追逐羚羊等猎物,直到猎物力再也跑不动了,在接近捕捉,如果太远对于原住民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在位于赤道附近,炎热的东非大草原上,狩猎对于早期的“身披”皮毛的人(人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生存人类经历了重大的抉择。
在漫长的演化史中,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但是利弊是由环境决定的。
比如镰刀型贫血症,全世界有4000万携带者,导致每年至少有10万人死亡。这是血红蛋白相关的基因变异( HbS)产生的,但这种致命的变异却可以抵御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疟疾,所以携带者幸存了下来,并且将该致命基因一代代遗传下去。
在狩猎时,手脚的汗腺不足以排出人类体内所产生的热量,厚厚的毛发也不利于汗液的蒸发和热量的散失,所以猎物的选择范围有限。因为需要经常停下来休息,所以时常跟丢猎物,获取不到食物。
在演化过程,由于偶然的基因突变,人类的汗腺开始遍布全身,并缩短了体毛,改为较短的汗毛,使得热量可以迅速排出体内,更适合获取能量。这样的基因组合在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汗腺和体毛的进化的先后顺序,目前还未可知。
虽然我们一开始提到体毛也是有利于生存的,但是就像镰刀型贫血症,体毛的优势和获取食物,两权相利取其重,并且后面人类的演化又进一步弥补了失去体毛的不足。
比如:遗传变异使得皮肤色素的沉着来抵御紫外线的伤害,更多的获取食物来源可以弥补没有毛发人体能量的散失,而对于炎热的非洲草原,保温和防寒的问题不大。
物种的演化过程中,生存是第一目标,当演化的方向出现了选择,物种会向着更容易生存的方向发展。因为方向取决于物种在生存赛道上的奔跑速度,而赛道就是自然环境。从整个演化史来看,人类之所以是灵长目中唯一个不长体毛的物种,是因为人类和其他灵长目动物有不同的演化方向。我们不能在同目物种之间吹毛求疵,就像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但是它会飞,飞得比一般鸟类都要好。
在原始时期人类的生活习性和自然和动物们是差不多的,而且由于我们人类没有和动物一样有锋利的爪牙以及飞快的奔跑速度。
因此大多数人类都是群居生活,吃肉食也都是动物撕扯它们猎物剩下的肉,更不要说我们人类会有各种各样遮挡身体的衣服了,而这个时候,体毛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我们人类遮挡身体还起到保暖的作用。
相对于凶猛的动物来说,那时的人类身体比较渺小,不过人类却不断利用自己头脑中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甚至开创了新的文明。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的毛发,比如汗毛能够维持人类身体的生态平衡,头发可以防晒,腋窝和髂窝的毛发则利于排汗和防止细菌、昆虫寄生,这些都有利于人类身体的 健康 。
“散热说”和“水猿说”的假说,“散热说”指的就是我们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和环境相适应,选择将身上多余的毛发褪掉来达到散热的作用。
“水猿说”则指的是原始时期的人类并不全是一直在陆地上生活的,他们过着水生、陆生的生活,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褪掉身上多余的毛发来达到更容易行动的目的。
还有原始时期生存条件恶劣,猿人避免不了长期暴晒,有着厚重体毛的遮挡可以很大情况下避免太阳的伤害,所以那个时候毛发算得上是一道屏障,反观现在,避免太阳暴晒已经不需要毛发了,衣服已经替代了毛发,衣服的出现可以在夏天时候遮阳,冬天时候御寒,所以毛发自然在长期不使用的过程中退化了。
其实人类为什么褪去大部分的体毛,并没有十分确切的答案,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慢慢发掘。
地球并不到处都是四季如春的,有的地方常年寒冷,这时候动物的皮毛则是他们的保暖的“利器”。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它们也会褪毛来达到散热的目的,这些都是在大家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所被保留下来的。
达尔文认为,环境的某种改变极有可能会引起动物某种习性的改变,而习性的改变又会使某些器官经常使用而得到某种发展,反之,另一些其他的器官使用的不频繁就极有可能会发生退化,并且在环境影响下还会可能发生定向变异。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代代遗传。总的来说,如果环境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改变,还有某些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些微小的变异会逐渐积累,从而使得生物会发生某些变化,而我们人类从古猿到猿人再到现在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人体的毛发相对于动物来说当然是太少了,这也成为人与动物之间的明显区别。但是从生物学上,人类属于灵长类动物,本质上与一般动物无异,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呢?
动物大多数都覆盖着浓密的体毛
在远古时期,那个时候的人类,应该叫猿人时代都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要出去打猎,与猛兽为伍,生存条件恶劣。经常在野外穿梭,也免不了在太阳下面暴晒,有着厚重体毛的遮挡可以很大情况下避免太阳的伤害。虽然那个时候的猿人都是皮糙肉厚的,浓密毛发至少也是一种屏障。
远古人类生存环境
其次几百万年前的地球上,比猿人凶猛的动物多的是,出去打猎捕捉比自己体型更庞大的动物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有着毛发的遮挡,可以增强伪装效果,使之不易发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现代人细皮嫩肉的,扔在远古时代,恐怕几公里外就被天敌盯到了,再加上跑步又不行,恐怕就只能被当作猎物了。
已经很难再去研究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中,是在什么时期开始逐步穿上衣物的。会给自己穿衣物应该也算得上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了,可能人类就是从穿衣服的时候就彻底跟猿人分道扬镳,走上更高层次的进化之路了。现代人类穿衣服某种情况是为了遮羞,实际上也是为了在夏天时候遮阳,冬天时候御寒。
灵长类动物都是多毛的
而猿人那个时候就只能靠着毛发来起到相同的作用了,久而久之,衣物就逐渐取代了毛发的作用。体毛就越来越细,皮肤的本色也就越来越显露出来,直到人类身体的毛发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了汗毛。从这种意义上,人类体毛的退化其实是符合达尔文进化论中,用进废退的原则的。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体毛越来越少
远古时期的猿人在进化道路上和现代人类分道扬镳之后,并没有走上智能生物的路子。它们最多也只能算得上是灵长类动物,仍然不懂得钻木取火的动物,也不知衣物为何物。所以毛发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伪装武器和防寒武器。
谢友邀请!对于为何只有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了体毛?其他灵长类动物却保留了呢之话题,我个人观点认为,主要原因是人类发明了衣服,代替了体毛的功能。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人体本原的体毛,具有保护皮肤和保暖御寒的功能作用,自从人类发明了衣服之后,能完全代替了体毛的功能作用,鉴于用进废退之演化原则,被衣服代替了的体毛,其功能没有发挥作用,自然会逐渐走向退化现象,久而久之,人体皮肤上的体毛就基本被退化掉了。
人类衣服的发明,不仅能起到代替体毛保护皮肤和保暖御寒的功能作用,还能增加人体外表美貌的造型;色彩缤纷多样化的外衣;保护隐私;会使人体皮肤变得更加光润夺目;更加性感动人;促进人类文明生活等作用。
而其他的灵长类动物,由于没有衣服的发明,其体毛功能一直都在使用着,因而,他们的体毛就能保留下来。
想要知道,人类为什么在进化中褪去体毛,我们首先要知道人类在何时褪去了体毛。
事实上,关于人类在什么时候褪去体毛,并不是那么好确定,这是因为所有的化石,几乎都是骨骼,没有皮肤。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从化石中直接寻找证据。
可能你会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寻找到针、面料等,也能直接证明人类什么时候褪去体毛,毕竟衣服只有褪去体毛的人需要。理论上这种想法很好,但实际上,人类在刚刚褪去体毛时,所采用的“衣服”大多是植物纤维和动物皮毛,而这两种东西都非常容易被分解,我们已经找不到最早的衣服,来确定人类是何时褪去体毛了。
1999年,分子生物学家马克.斯托金从自己儿子学校发来的一则短信中,找到了研究方法,这条短信说,学校里有两位孩子出现了虱子,希望家长们注意卫生。
马克.斯托金立即意识到,可以从虱子着手,来研究人类是何时褪去体毛的。我们知道,虱子是人类身上的一种寄生虫,而且它们只能生活在有毛发的地方,在没有毛发的地方无法生存。
在人类还没有褪去体毛之前,虱子应该是顺着全身的毛发四处攀爬。当人类褪去体毛之后,虱子只能留下头上以及阴部,由于身体没有毛发,因此这两种虱子无法穿越光滑的身体进行基因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虱子,即: 体虱 和 阴虱 。
根据虱子的分子钟测定法,我们只要知道体虱和阴虱有多少个碱基对差异,然后再计算一下体虱自我复制一次的速度,以及每进行自我复制一次会有多少个碱基对差异,即可得出两者是在什么时候分家的。
从这个角度分析,人类至少在114万年前就已经褪去体毛了。
在114万年前,人类还未走出非洲,但已经学会了使用火,这意味着即使人类褪去体毛,在寒冷的夜晚也可以用火取暖,所以人类不会因寒冷而灭绝。
关于人类为什么会褪去体毛,目前接受度最高的假说为: 散热说 。
我们知道,人类直立行走之后,速度并不快,在当时也不会使用复杂的工具来捕猎食物,只能通过采集植物以及食腐、食肉为生。
但是,植物和腐肉并不是每天都在一个地方出现,人类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可食用的植物,以及跟随食草动物种群,企图从别的食肉动物口中分一杯羹。偶尔人类也会打猎,但人类打猎的方式很可能是通过马拉松的方式,将对方累死,然后扛回家。
也就是说,远古时期的人类,不得不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行走,以便寻找食物。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动物界的马拉松冠军,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人类褪去体毛所致。
我们知道,人类褪去体毛之后,全身都可以散热,可以快速冷却下来,其他动物散热没有人类那么快,因此它们无法长时间的奔跑。
比如:豹子的速度虽快,但持续时间短。老虎和狮子在炎热的正午时,经常会躲在树荫下以及水潭里,不出来捕猎。
人类褪去体毛之后,可以避开大型食肉动物出没的时间,从而获取食物。因此该基因被保存了下来。
除了散热假说之外,还有寄生虫假说。
厚厚的毛发里藏着很多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可以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的性选择。我们知道,身上有寄生虫的生物,身体大多不 健康 ;而没有寄生虫的生物,代表着身体 健康 。
在远古时期,人类繁衍后代时更倾向于选择体毛更少,但寄生虫更少的个体,以至于人类的体毛随着人类的性选择导致减少,直到称为今天的模样。
事实上,进化是没有任何方向的,而且如果让人类重新进化一次,或许人类会进化成其他不同的生物。
再者,灵长类不会使用火,即使有个体在演化中褪去了个体,也可能在天气变冷时因寒冷而灭绝。事实上,动物园中存在着裸猿,但这种猿是近亲繁衍的结果,在自然界中很容易被淘汰。
而且,大多数灵长类的主要食物是植被以及树上的果实,不需要长时间奔跑,因此散热系统对它们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可能让它们忍受寒冷。
因此,人类褪去体毛的现象,才没有在其他灵长类中出现。
我们现在所见的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进化而来的,在不断与自然条件的搏斗中,每一个物种都进化出了更为强大的生存能力。
而人类在这一进化过程中显著区别于其它物种,先不说人类拥有独一无二的智慧使自己可以凌驾于所有动物之上,就单从外表来看,人类也与其它动物区别甚巨。人类外表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厚重的体毛。而反观其它灵长类兄弟,全都是毛绒绒的。这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要想知道人类为何如此特殊,那就必须要从人类独有的特性入手。
让我们抛开智慧因素不谈。除了智慧以外,人类相比较其它动物而言,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呢?
还真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体脂率要明显高于其它动物,而且人类累积脂肪的速度也是所有动物中的佼佼者。我们平日饲养的那些作为食用的家畜在这一点上都无法与我们相比,难怪减肥如此困难了。那么人类的这一特点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了,其赋予了人类持续奔跑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猎豹跑得快,而羚羊跑得久,但是和人类相比,羚羊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人类的持续奔跑能力远远超越了任何一种动物。
正是因为人类具有了强大的持续奔跑能力,人类才能够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奔袭来累死猎物,最终将其捕获。
当然,现在人类已经不会再利用这种能力去捕猎了,我们只能够在马拉松比赛上见识人类这独有的特长了。然而持续的奔跑会导致电解质失衡,于是人类就需要补充盐分,有了盐分就要排汗,而厚重的体毛就成了排汗的阻碍,为了更好的发挥人类这独有的特长,我们的祖先逐步在进化过程中褪去了体毛。能够顺畅的排汗了,人类也就能跑得更久了,于是也就能捕获到更多的猎物,保证了人类种族的持续发展。
这里就不能单纯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评判了。首先要说的是,人类跟其他的灵长目的动物相比,外形上,首先就是有体毛退化的区别,可以说,这个不是单纯依靠进化产生的,而是一种变异。而这种变异,在当时的环境中,并没有导致人类的灭绝,相反地,由于缺少体毛,作为人类就会自然而然地利用一些更有利生存的办法,比如利用工具,相对比其他灵长目动物,需要更需要外物来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这个才是进化的动力。而直立行走,也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灵长目动物的一个地方,这个也要考虑是变异导致的。之后才会涉及到优胜劣汰的一个过程,人类逐渐适应了直立行走,学会了更灵活地利用工具,发明创造工具,学会了用火,才最后站立在了地球的食物链的最顶点。
还要说的是,用进废退这个,是不符合进化的规律的,试想一下,我本来有了足够可以御寒的东西,为什么会要发明衣服呢?就是缺少,才会有这种发明的。
火不仅为古猿提供了可以获得更多能量的熟食,而且给他们带来了温暖,这也是人类无毛的一个主要原因。完全有理由这样设想:原始的有毛的古猿,在有火的生活中渐渐感到厚而长的毛不再是不可缺少,甚至于成为了一种累赘,因为他们在获得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运动而不感到寒冷,而在静下来以后可以凭借火来抵御寒冷,他们不再需要浑身带毛来御寒。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使原始古猿放弃他们与生俱来的体毛。
是另一个原因最终使古猿退掉了身上的长毛。
那是由于生命进化的本质原因决定的。
我们知道,哺乳动物都是恒温的,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的较高级的功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而要保持恒定的体温就要求他们在环境温度过高时必需设法排除掉身体内过多的热量。恒温动物可以通过皮肤来散热。皮肤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等。当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或相等时,前三种散热方式便无效。这时,汗和水分的蒸发即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人类在火的帮助下,通过吃熟的食物使身体获得了更多的能量(和其它生食灵长类动物比较),能量的最终最普遍产物“热”较之其它哺乳动物要多得多,这又会使体内温度过高,而温度过高会使催化酶失效从而导致代谢紊乱,因而必需通过一种比其它哺乳动物更高级的散热方式来保持一个恒定的体温。
这种更高级的散热方式就是出汗。出汗是有汗腺动物在热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是哺乳动物所独有的体温调节器官。其中大汗腺随动物体毛分散的分布,而人类则较不发达,分布于四肢结合处,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动物的大汗腺一般只分泌少量浓稠的液体,这种液体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在动物群居生活及性活动中有一定的意义。只有少数动物如牛、马等的大汗腺与体温调节有关,在高温和剧烈运动后,大汗腺分泌量大增,有助散热。小汗腺分布在哺乳动物的四肢末端,而只在灵长类,有毛皮肤才有这种汗腺。从功能上看来,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的有毛皮肤虽然有小汗腺,但无明显作用。猿猴的皮肤在高温环境中也不湿润。而小汗腺分泌的汗液是人汗的主要来源。这种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与血相比,汗液是一种低渗的液体。当环境温度达到和皮肤温度接近时,小汗腺便开始分泌汗液。随着汗液中水分在体表的蒸发,可散失大量的热。这时,汗液的分泌和其中水分的蒸发是人体散热的唯一方式。由此可见,人类的小汗腺是人类新发展的一项独特功能结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这样假设(由于我是一个业余科学爱好者,因此我的所有观点只能是一种假设)古人类的体毛和其它恒温动物一样,是为了御寒,然而由于吃熟的食物使身体获得了更多的能量,人类得以进化,结构随之向更高能量利用率的方向改变,最终产生更多的热能,和其它动物相比,体毛御寒的功能显得不再重要,特别是由于智力的发展,人类学会使用工具来利用动物的皮毛作衣服御寒。另一方面,在热环境中,人体内过多的热需要快速的散发,而长长的体毛阻碍了水分散发的效率,这时的体毛如果不退掉,人类体内的温度就会高出正常水平,从而导致人体各项生理功能失调,人类的进化就无法完成。最终,长长的体毛退化为短短的毳毛,已经失去了御寒的生理作用。然而正如达尔文所说的:“体毛的消失对人类来说是不方便的,并且可能是有害的,甚至在炎热气候的情况下世是如此,因为人类这样就会暴露在太阳的灼热以及骤然寒冷之中,在多雨的天气里更加如此。”人类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们发展了另外一种结构——皮下脂肪来抵御寒冷,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其它灵长类的一大特点,关于这一特点,曾经被作为人类起源于海洋的证据。其实,皮下脂肪的发展是为了弥补人类失去体毛所导致的御寒功能的降低。是一种在猿进化成人的漫长过程中才发展的结构,因此是其它灵长类动物所没有的。
这种假设也可以很好地解释头上的毛发和四肢结合处的毛发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头上的毛发被保留下来仅仅是为了御寒。由于进化的原因,人类的大脑逐渐增大,然而过大的大脑会造成一糸列的问题,比如在出生时就会造成困难,这就要求头部必须尽可能地节约空间以适应大脑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增大(同样是由于火的原因),因此头部几乎没有皮下脂肪来抵御寒冷,(这一点在其它灵长类动物可能也是如此,人类大脑皮层褶皱的增多巧妙地在增大面积的同时不增大体积也是为了节约空间)所以,很自然地,头上的毛发被保留下来御寒。
至于四肢结合处的毛发被保留下来的原因,我想是这样的;由于四肢结合处几乎不和外界接触,所以散发热量的功能在那里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那里的体毛被保留下来。
人类失去体毛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足够长的演化过程中,体毛渐渐消失将给人类提高能量利用率扫清障碍,而能量利用率的提高又使古猿的一支完成进化而最终成为人,这个过程仍然遵循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自然选择了体毛渐渐消失的一支古猿,是火给古猿带来了温暖,同时照亮了他们进化的道路。
歪理邪说[捂脸][捂脸]毛的退化.是怕人用火时把自己烧乐,一害怕,毛没乐[笑哭][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