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史笈多王朝之后到现在的历史为何?
印度内部自从孔雀王朝崩溃后,约有五个世纪是陷于分裂割据的局面,一直要到四世纪,笈多王朝据有孔雀帝国的故地摩揭陀,力图发展后,印度的统一遂得再度进行。当初,笈多王朝是在异族长期侵入统治(纪元前后)之后,以东印度的土地为根据地(受到异族影响最少),向西排除外围势力,而实现其国家统一的目标,可说是印度的民族运动。此一国家形成的方向,甚多可与孔雀王朝的统一帝国相对照。
笈多王朝的创始者是旃陀罗笈多(于西元三二O~三三五年在位)。他力图复兴孔雀王朝所创建的统一帝国,他的名字也是取自创建孔雀王朝的英雄之名。旃陀罗笈多一世乃摩揭陀地方一小国君主迦陀多加查之子,因与佛陀时代即已驰名的篦萨离的望族里查吠的五女鸠摩罗提篦(Kumara Devi)结婚,而提高了地位。不久即占有恒河中游的普拉雅加(现在的阿拉哈巴Allahabad)到华子城(注: Pataliputra,现在巴特那Patna)的地方,势力大张,奠定了笈多王朝的基础。始自西元三二O年的笈多纪元,可能是为了纪念旃陀罗笈多一世的登基而创。
笈多王朝第二代国王三慕达罗笈多(Samudragupta,大约于西元三三五~三七六年在位)是旃陀罗笈多与鸠摩罗提蓖之子,亦是笈多王朝最伟大的君主。其重臣诃梨先那(Harisena)所作赞颂词的阿拉哈巴石柱刻文,至今仍留存,由此可知此王的家系、统治时期的大事,尤其以统一印度为目标所展开向四方征服的详情。虽然在地理上有许多不尽明了之处,但大体说来,所控制的地域是以首都华子城为中心,恒河流域的全部都在其直接统治之下,并使旁遮普、尼泊尔、伽没路(注:Kamalupa,即今之阿萨密Assam)诸国称臣纳贡。旋又进军印度南部,南下东南海岸,至建志(Kanchi)。
三慕达罗笈多于完成统一之后,举行了一次「马祠Asvamedha)」。这是唯有完成大征服的国王始能举办的婆罗门教的祭祀,也是夸示征服的丰功伟业,而以马为牺牲所举行的祭典。
国王虽信奉婆罗门敦,但对于佛教也表关心,据说佛教学者世亲(Vasubandhu)即曾受到国王的照顾。三慕达罗笈多是个极出色的武人,同时也是一个卓越的文人,精通学艺的真义,为诗文名家,且擅长音乐技能,出土的金币就刻有手执「维那」琴(即harp)的国王坐像,颇饶趣味。
笈多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陀罗笈多二世(约西元三七六~四一四年)乃三慕达罗笈多及其妃达妲维之子,号「超日王」(Vikramaditya)。他继承父祖以来所行的和亲政策与军事征服并行的方针。首先他与印度中部有力的那嘎族(Naga)王女鸠维罗那嘎(Kuberanaga)结婚,其后又将爱女普拉巴维娣嫁与德干强国伐卡陀迦(Vakataka)的君主卢陀罗塞纳二世(Rudrasena II),以促进两国的关系。但不久卢陀罗塞纳二世去世,成为寡妇的普拉巴维娣,扶持幼儿摄政,遂使伐卡陀迦王朝沦入笈多王朝的势力范围内。另一方面,旃陀罗笈多二世亦积极地将军事行动指向西印度。他不但征服了萨喀族的刹多罗波王朝(Kshatrapa),统治了马拉瓦(Malwa)至卡提瓦半岛(Kathiawar Pen.),确保了首都-连结恒河流域与西海岸的要地-乌加印(Ujiain),并且把与西亚方面贸易而繁荣的康贝湾(Gulf of Cambay)沿岸地区收归统治。
笈多王朝的统一事业在五世纪即已完成。此时,那尔马他河(Narmada R.)以北的北印悉入其直接统治之下,不久周围地区以及南印也跟着归属,笈多王朝的版图达到最大。东晋佛僧法显留学印度,正值旃陀罗笈多二世统治时期,根据其「佛国记(法显传)」所载,当时的印度,境内旅行是自由而安全,大都市极为繁荣,疗养医院等福利设施亦相当完整,人们都很富裕,过着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由此亦能窥知笈多帝国巳实现了统一与和平。
笈多王朝的统一国家经过下一位国王鸠摩罗笈多王(Kumaragupta, 西元四一O~四五五年左右)后,一直延续到五世纪末年。这一长时期的统一可说是印度文化的黄金时代。就文化趋势而言,富有强烈的古典、复古的色彩,正统的婆罗门因受到笈多王朝诸王的政策性保护,乃得复兴。因此,印度教(Hindui *** ) 大肆扩张,成为印度教哲学、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印度最伟大的文学家迦里陀斯(Kalidasa)的各种作品、古典的二大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与「罗摩耶那」(Ramayana),以及历史故事集「普拉那」 (Purana)的完成,弥奴法典(Code of Manu)等的编纂,全印度笈多式雕像的出现等,无非都是古典印度文化的代表作品。
笈多王朝诸王均发行金、银、铜等各种货币,而货币上的图案极其生动,如旃陀罗笈多一世凝视王妃鸠摩罗提篦之图、三慕达罗笈多王坐弹「维那」琴之图、旃陀罗笈多二世猎狮之图、鸠摩罗笈多王猎犀与骑象之图等,这些都可说是工艺发达的结果。尽管笈多王朝诸王为维持国家统一,力图婆罗门教之国教化,但其他思想并未受到迫害,佛教、耆那教等各派宗教也都能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