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发病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展开全部
千百年来,古代医家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对发病过程的反复观察,并经过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逐步加深了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认识,并总结出了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从而有效地应用于中医学的临床实践。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即是在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使“阴阳失调”所致。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则正是这种平衡协调遭到破坏的结果。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病理性损害与人体正气抗损害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而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结局。因此发病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疾病发生和结局的各种情况和规律。
发病的基本原理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两个方面,所谓正气,即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修复(新生)能力。所谓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疠气、痰饮、瘀血及食积等。因此,中医发病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正邪相争的结果。整个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消长盛衰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1.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发病学特别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或病邪毒力较弱,则邪气不易侵犯机体,或虽有侵袭,亦不致于发生疾病。此时,人体内部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矛盾运动,其发展变化仍处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即“正能御邪”,故不发病。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如果人体正气虚弱,抗病能力低下,不足以抗御邪气,或病邪之毒力过强,则病邪即可乘虚而入侵,使体内矛盾运动的发展变化,超出其生理活动的范围,从而导致机体脏腑组织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即“正不胜邪”而发病。
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发病学认为,正气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致病的条件。所谓正气虚弱不外两种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导致病邪入侵机体,使脏腑组织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发生疾病。所以说,疾病的发生,虽然关系到正与邪的两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正气。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中“盖无虚”的“虚”,“其气必虚”的“虚”,都是指正气虚损。
中医学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但是亦应指出,中医发病学并不否认或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邪气虽然是发病的条件,但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甚至可以起主导作用,如高温灼伤、枪弹杀伤及虫兽咬伤等,即使是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特别是那些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疫邪”,在一定条件下亦能起到重要的致病作用,甚至导致疾病的大流行。
所以,中医学的发病学说,既强调人体正气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又不排除致病因素的重要作用。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即是在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使“阴阳失调”所致。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则正是这种平衡协调遭到破坏的结果。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病理性损害与人体正气抗损害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而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结局。因此发病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疾病发生和结局的各种情况和规律。
发病的基本原理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两个方面,所谓正气,即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修复(新生)能力。所谓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疠气、痰饮、瘀血及食积等。因此,中医发病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正邪相争的结果。整个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消长盛衰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1.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发病学特别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或病邪毒力较弱,则邪气不易侵犯机体,或虽有侵袭,亦不致于发生疾病。此时,人体内部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矛盾运动,其发展变化仍处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即“正能御邪”,故不发病。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如果人体正气虚弱,抗病能力低下,不足以抗御邪气,或病邪之毒力过强,则病邪即可乘虚而入侵,使体内矛盾运动的发展变化,超出其生理活动的范围,从而导致机体脏腑组织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即“正不胜邪”而发病。
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发病学认为,正气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致病的条件。所谓正气虚弱不外两种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导致病邪入侵机体,使脏腑组织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发生疾病。所以说,疾病的发生,虽然关系到正与邪的两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正气。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中“盖无虚”的“虚”,“其气必虚”的“虚”,都是指正气虚损。
中医学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但是亦应指出,中医发病学并不否认或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邪气虽然是发病的条件,但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甚至可以起主导作用,如高温灼伤、枪弹杀伤及虫兽咬伤等,即使是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特别是那些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疫邪”,在一定条件下亦能起到重要的致病作用,甚至导致疾病的大流行。
所以,中医学的发病学说,既强调人体正气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又不排除致病因素的重要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