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灵异。这是一所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蔓上台阶,苍翠碧绿,草色映入门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在这里可以弹弹素琴,看看佛经。没有管弦演奏的乐声使我的两耳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又有什么简陋呢?”
活板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指活版印刷)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刻好以后,拿到火上去烘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模,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他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火烧过的粘土字模,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他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了,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核舟记
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核桃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情景。核舟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有八分多,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竹笋壳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的胡须的人是苏轼(苏东坡),佛印(一个和尚)在右边,鲁直(黄庭坚)在左边。苏东坡、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卧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水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箬竹叶做的船篷、刻了船桨、刻了炉子、刻了茶壶、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共计文字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核桃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送东阳马生序
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办法得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也没有稍微把话说的柔和一点,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会遇到前辈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后,就再次去请教他。所以虽然我很愚笨,但最后还能有所收获。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和巨大的峡谷中行走。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破裂却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役的人用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起来,很久才暖和起来。住在旅馆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吃。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做的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好像神仙一样;我却在他们中间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我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的勤劳和艰苦大概就是像这个样子。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各个学生在太学里读书,朝廷天天有米粮供给,每年有父母给予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坐在大房子里面诵读诗书,没有奔波的辛劳;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请教却得不到解答,要求得不到实现的情况;凡是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亲手抄录,向人借书然后才读得到。他们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失呢? 东阳的学生马君则,在太学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才能。我进京朝见皇帝时,他以同乡晚辈人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文辞很通畅明白。我和他辩论,他的谈吐温和态度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读书很用心,十分劳苦。这可以说是擅于学习的人了!他现在要回家去探亲,因此我把求学的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屏风,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内,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副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的巷子里一阵狗叫声,随即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紧接着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啼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不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拍越慢,直到最后消失了。隐隐地听到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起火啦!”丈夫起身大喊,妻子也起身大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各种声音,应有尽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jī) 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屏风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灵异。这是一所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蔓上台阶,苍翠碧绿,草色映入门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在这里可以弹弹素琴,看看佛经。没有管弦演奏的乐声使我的两耳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又有什么简陋呢?”
活板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指活版印刷)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刻好以后,拿到火上去烘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模,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他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火烧过的粘土字模,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他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了,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核舟记
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核桃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情景。核舟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有八分多,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竹笋壳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的胡须的人是苏轼(苏东坡),佛印(一个和尚)在右边,鲁直(黄庭坚)在左边。苏东坡、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卧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水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箬竹叶做的船篷、刻了船桨、刻了炉子、刻了茶壶、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共计文字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核桃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送东阳马生序
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办法得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也没有稍微把话说的柔和一点,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会遇到前辈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后,就再次去请教他。所以虽然我很愚笨,但最后还能有所收获。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和巨大的峡谷中行走。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破裂却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役的人用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起来,很久才暖和起来。住在旅馆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吃。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做的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好像神仙一样;我却在他们中间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我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的勤劳和艰苦大概就是像这个样子。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各个学生在太学里读书,朝廷天天有米粮供给,每年有父母给予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坐在大房子里面诵读诗书,没有奔波的辛劳;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请教却得不到解答,要求得不到实现的情况;凡是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亲手抄录,向人借书然后才读得到。他们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失呢? 东阳的学生马君则,在太学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才能。我进京朝见皇帝时,他以同乡晚辈人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文辞很通畅明白。我和他辩论,他的谈吐温和态度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读书很用心,十分劳苦。这可以说是擅于学习的人了!他现在要回家去探亲,因此我把求学的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屏风,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内,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副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的巷子里一阵狗叫声,随即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紧接着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啼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不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拍越慢,直到最后消失了。隐隐地听到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起火啦!”丈夫起身大喊,妻子也起身大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各种声音,应有尽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jī) 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屏风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展开全部
来源自 3 e d u 教育网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 “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满井游记 1. 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 冻风时作 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 柔梢披风 披:分散。 7. 毛羽鳞鬣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2.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4.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 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7.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来源自 3 e d u 教育网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 “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满井游记 1. 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 冻风时作 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 柔梢披风 披:分散。 7. 毛羽鳞鬣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2.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4.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 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7.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来源自 3 e d u 教育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