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是
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墨经》。
一、《墨经》
中国战国时期后期墨家的著作。指今本《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 6篇﹔《墨经》亦称《墨辩》﹐主要是讨论认识论﹑逻辑和自然科学的问题。
《墨经》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
癸巳(公元前388年)。《墨经》,又称《墨辩》。《墨子》的一部分。包括《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一说仅包括前四篇。其主要内容为认识论、逻辑学,将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强调“名实合”;提出“辟”、“侔”、“援”、“推”等逻辑范畴。
二、《墨经》创作背景
《墨经》之名始见于《庄子?天下》篇。晋代鲁胜曾以《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为
《墨辩》﹐作注﹐还“引《说》就《经》﹐各附其章”。秦汉以后﹐随着墨学的衰微﹐《墨经》也很少流传。现在可见的只有鲁胜的《墨辩注叙》﹐保存在《晋书?鲁胜传》中。
近现代学者谭戒甫的《墨辩发微》﹑高亨的《墨经校诠》﹑沈有鼎的《墨经的逻辑学》﹑詹剑峰的《墨家的形式逻辑》等著作﹐联系历史背景﹐比较古希腊﹑印度的逻辑学﹐综合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对《墨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使得《墨经》有一个大体可读的脉络。
三、《墨经》作品影响
晋朝时,鲁胜虽曾作《墨辩注》,但仅存其"叙"。只是到了近代以后,孙诒让、梁启超、章炳麟、章士钊、谭戒甫等人才开始把墨辩逻辑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后期墨家逻辑思想重新受到了重视,并有了新的发展。
后期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可以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古印度因明(见印度逻辑史)相媲美的科学体系,在中国逻辑史和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从秦汉以后,这份宝贵的遗产长期被忽视。
四、几何光学的定义
几何光学只是波动光学的近似,是当光波的波长很小时的极限情况。作此近似后,几何光学就可以不涉及光的物理本性,而能以其简便的方法解决光学仪器中的光学技术问题。
几何光学是光学学科中以光线为基础,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实用性分支学科。在几何光学中,把组成物体的物点看作是几何点,把它所发出的光束看作是无数几何光线的集合,光线的方向代表光能的传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