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有必要多考吗?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付出的成本是值得的。我身边有很多小伙伴在上岸之前都经历了公务员巡考的,一开始会限定自己非某某地方不考,再后来只要有公务员招录,都会去尝试,因为如果只限定自己考某个省份的话,基本上一年的机会只有一次。直接分享两个小伙伴的备考经历供小伙伴参考~
1.家是浙江的,考的是安徽的公务员。浙江公务员固然好,但是竞争力特别大,那时候正好赶上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江苏省考,上海市考,因为他是应届毕业生,学的安全工程,而安徽有他专业对口的岗位,最终以笔试总成绩73分,报考的安徽省岗位中位列第一名,最终权衡之下,来到了异地。而就在去年,因为本地有人才回流政策,工作满三年就可以调回家乡,他果断提出了申请,同时自己家乡的接收单位也已经联系好了。去年年底已经回到家乡了。现在工资比他在安徽三线小城的工资要多两三倍。所以多省巡考,有时候未必是坏事,在各地大多都有人才回流的政策,本地想要上岸不易,不妨考虑曲线救国,能够调动回去也很香呀。
2.来自山东,现在在江西定居了。他是我的一位好友的媳妇儿,家是山东的,山东考试的竞争力很多,小伙伴都比较清楚,就是之前就听说只要国考或省考,就会有山东小伙伴的身影。她毕业后也是先后参加了山东省的省考,安徽省的省考,江西省的省考,因为是硕士研究生,她又报考了很多地方的定向选调,像是黑龙江吉林定向选调,她都有过报考,几乎在毕业后年内他都奔波在考试的路上,来回的车票都是厚厚的一沓,正是因为充满了不确定,还有一种对未来就业的担忧,所以只要有考试,他都会排除万难去考。后来他上岸了江西省考,本来是县市场监管局,后来又遴选到了市委生态环境局。因为都是体制内,她就在江西安家了,目前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所以当充满未知的时候,不妨多加尝试,说不定可以一并收获自己的幸福。
因为各种因素,我自己考试限定的范围是加强附近,每年基本上都要参加五场以上的考试,除了国考,省考,还有各个地方的事业单位考试,我也都有参加,有的是环境不太熟,我老爸老妈还会陪同我一起前去,那时间基本上考了一场试,接着又去赶赴下一场,没想到都是屡战屡败,上岸那年本来也不抱啥信心,就是现在想想能够上岸也是得益于之前失败的经验,还有的经验。多增加考试经验,多见见题,感受和考场氛围,对于将来考试上岸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些小伙伴,既然咱报名了,尽量就去参加考试,不问前程只管努力奔赴。而前期所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今年有909万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只有这一两年,国考已然结束,327的联考也已经落下帷幕,所以尽可能的利用好自己的身份优势。多去尝试一些考试上岸可能性,一些地方的事业单位,包括选调考试,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多去尝试。很多事情就怕努力二字,虽然我身边有一些小伙伴还在考公的路上,但是他们大多目标明确,不怕辛苦,在这种状态下总会上岸。
所以建议,小伙伴在报考岗位时尽量放宽报考门槛,不要限定在某某岗位或者某某区域不考,哪怕光当前考的地域并不满意。日后还会有调动和遴选的机会,先上岸再说。小伙伴加油!!
我提一下中肯的建议:
1、不要盲目报考异地公务员
不是所有地区的公务员都值得报考,不少地区排外严重,外地人根本无法融入。考生到了异乡,人生地不熟,本地人抱团取暖,互相抬轿子,自己一无资源二无人脉,搬砖干活,熬夜值班是你,提拔重用是本地人,备受冷落歧视。
即使无奈选择异地,建议不要报考比家乡经济条件更差的地区。道理也简单,人往高处走,何必为了一份工作,让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差?
我有个朋友是浙江人,因为本省考不上,报考了武汉公务员,现在异常后悔,一方面武汉公务员待遇不如浙江,另一方面本地经济条件好,到武汉发现生活不习惯。
还要衡量自己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特别是女生,在外地无依无靠,遇到一些挫折、困难,没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就不想融入当地环境,特别想回家乡。
2、衡量时间、经济上是否支持巡考
巡考总归要花钱,有没有时间和经济支持巡考,如果家里条件一般,参加一下国考、本省省考就行了,因为国考可以选择本地考场,本省省考可以在本地走完笔试、面试、体检流程,考试费用和时间成本较低。
3、衡量自身考试能力能否值得巡考
有些考生对公务员认识不太客观,总觉得能参加就参加,把考试当摸彩票,多摸几次总归能中。实际上,近十年的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2000-2009年那十年的随便考考就上岸的摸鱼机会大大减少。自身考试能力不达标,何苦来回巡考,次次被刷?付出时间和金钱,真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实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有了比较强的应试能力再参加巡考,付出和收益会更对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