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父母说话了?
为什么孩子年龄越大,和父母的话就越少?
说来奇怪,孩子小的时候,无论喜怒哀乐都愿意和父母分享,怎么长大了,就不愿意多说话了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①亲子间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互相不亲近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安全依恋关系”,人会有相信、依恋的对象,认为自己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会给自己提供支持。很显然,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父母就是这样一个最理想的对象。
但是,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长期久居外地,或者因为懒惰,把孩子长时间丢给其他人带。所以,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全感、满足感,让孩子信任、依恋自己。等孩子长大后,亲子间的关系,就像是最亲近的陌生人,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关系却不亲密,孩子有心里话自然不愿意和父母说。
②孩子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倾听和回复
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父母说话,可能是过往沟通失败的经历太多了。有心理学认为,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大部分要归因于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应有的倾听和回复,挫伤了孩子向父母袒露心事的欲望。
有的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模式,令人窒息。比如,使用上级对下级命令式的语气,告诉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时间久了孩子就感觉亲子间的沟通没有必要,心里有话也不愿意和父母说了。
③孩子对父母没有自信心,不把父母当成可求助的对象
孩子向父母倾诉心事,一方面是为了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得到情绪方面的释放。所以,父母要有能力接收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不过,有的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是“没有能力的”“弱者”。孩子会认为,即便说给父母听,父母也不理解,就算父母理解,也没有能力解决,最后孩子就选择闭口不语,和父母交流的频率越来越少。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愿意跟父母多说话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独立性的追求: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开始渴望获得更多的独立空间,希望能够自己处理问题,不再过度依赖父母。
发展阶段的差异: 青少年时期,孩子们可能会经历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他们会试图建立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身份,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疏远家人。
社交圈子的拓展: 随着孩子在学校、社区等地结交更多的朋友,他们可能更愿意与同龄人分享和交流,而减少了与家人交谈的频率。
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青少年时期可能伴随着许多情绪和心理的变化,有时他们会选择独处以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学业压力和课外活动: 随着学业的增加以及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被吸引到其他方面,导致与家人的交流减少。
技术的普及: 科技的普及使得孩子们更容易通过手机、社交媒体等途径与朋友交流,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与家人的交流。
家庭环境: 如果家庭中存在紧张、冷漠或矛盾等问题,孩子们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
文化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家长可能被视为权威,孩子们可能会感到难以开诚布公地与他们交谈。
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质都是独特的,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就比较内向,不太倾向于与人交流。
尽管孩子可能会减少与父母交谈的频率,但建立一个开放、信任和尊重的交流环境仍然非常重要。父母可以通过倾听、理解、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等方式,鼓励孩子愿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关心和支持,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随时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