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简介(高悬赏)
三国人物全简介,只要有姓名的便要注上,乃怕是前期的一个黄巾贼头目所列人物需包括以下内容:姓名,主要事迹,怎么死的注释全的,必加分好吧,鉴于任务太难,调低难度只要说出三国人...
三国人物全简介,只要有姓名的便要注上,乃怕是前期的一个黄巾贼头目
所列人物需包括以下内容:姓名,主要事迹,怎么死的
注释全的,必加分
好吧,鉴于任务太难,调低难度
只要说出三国人物的姓名即可,最好把分类列一下,蜀、魏、吴等等 展开
所列人物需包括以下内容:姓名,主要事迹,怎么死的
注释全的,必加分
好吧,鉴于任务太难,调低难度
只要说出三国人物的姓名即可,最好把分类列一下,蜀、魏、吴等等 展开
28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吕布 字奉先,东汉名将。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猛将,论其晓勇,三国中无 人能出其右,但此人反复无常,虽征战各地,建立不少势力,但因为部下叛变,被擒处死。
2. 张飞 字翼德,蜀汉四大名将之一,与关羽,刘备结为异性兄弟。虎牢关与两位兄弟大战吕布,在长板坡前喝推曹操大军,但经常醉酒责罚士兵,后被部下所害。
3. 关羽 字云长,蜀将之首,常独当一面,与张飞,刘备结为异性兄弟。武艺超群。刘备入蜀后,独守荆州。最后被吴军捉住斩首。
4. 马超 字孟起,蜀汉四大名将之一,马腾之长子,因其武勇及英姿,有绰号“锦马超”为报杀父之仇大战曹操,率领系凉兵急攻长安,但最后失败,后归顺刘备。
5. 典韦 曹操麾下大将,威猛雄壮,绰号“恶来”乃取字古代豪杰之名。在宛城遭张绣夜袭时,为了掩护曹操脱险,赤手空拳奋战而死。
6. 赵云 字子龙,蜀汉之将,先后为袁绍,公孙瓒效力,后追随刘备,长板坡前曾在曹操军中救出阿斗。但并不是十分受到刘备的重视。
7. 许褚 字仲康,魏将,身长八尺的大汉,与典韦相斗不分上下,为曹操所赏识,提拔为贴身护卫,平时呆头呆脑,在战场上却英勇无比,所以人称“虎痴”。
8. 颜良 袁绍麾下猛将,白马坡之役充当先锋,斩杀宋宪,魏续,又击退猛将徐晃,但却被当时身在曹营的关羽所杀。
9. 文丑 袁绍麾下猛将,为给同僚颜良报仇,出军延津,遭到曹操军袭击,奋勇杀退张辽,徐晃等猛将,但最终被关羽所斩。
10. 孙坚 有人认为他是孔子后代,在讨伐黄巾军时建立功勋,成为长沙太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担任先锋,与袁术,刘表斗争。在襄阳战死。后来被追认为武烈帝。
11. 庞德 字令明,魏将,原来是马超的部下,但当马超寄身张鲁处时,他由于生病,便与马超主仆分离,后来投入曹操军中,曾于关羽大战。
12. 甘宁 字兴霸,吴将海盗出身,人称“锦帆贼”,曾在黄祖手下,但不得志,借助苏飞之力后投奔孙权,在进攻黄祖,赤壁之战,对魏作战中,表现勇猛,深得孙权信任。
13. 华雄 董卓麾下猛将,身长九尺。在汜水关之战时大败孙坚,原本想乘胜追击,但被关羽所杀。
14. 周泰 字幼平,吴将,与海盗伙伴蒋钦一起归顺孙策,宣城被山贼围攻时虽身负重伤,仍然救出孙权,夷陵之战斩了蛮将沙摩柯。
15. 太史慈 字子义,吴将,曾奉母亲的之命,解救了北海太守孔融的危机。后来投靠刘飖,后又投靠孙策,在与孙权一起进攻合肥时战死。
16. 黄忠 字汉升,蜀将,蜀汉四大名将之一,曾先后保过刘表,韩玄。在韩玄麾下时与关羽有过一场激战。归顺刘备后,也一直活跃在战场上。
17. 徐晃 字公明,魏将,本是杨奉的部属,但是接受满宠的劝说归顺曹操,文武兼备,成为曹操的主力战将,受封为魏,国的平南将军。
18. 夏侯敦 字元让,魏将,曹操的亲戚,在与吕布的战争中,受曹性暗算,失去左目,但后来仍然转战各地,曹操死后不久,也随之死去,
19. 夏侯渊 字妙才,魏将,夏侯敦的堂弟,从曹操起兵时就能独当一面,擅长于急袭的一员猛将,但在后来的定军山战中,受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斩杀。
20. 魏延 字文长,蜀将,原是刘表手下,后归顺刘备,成为蜀汉得力的大将,诸葛亮死后,与参谋杨义对立,后被受诸葛亮计策的马岱所杀。
21. 孙策 字伯符,孙坚的长子,靠着从袁术那借来的三千人马打天下,不久就收复江东一带,人称“小霸王”但后来打猎时遭受突击,深受重伤,不治英年早逝。
22. 曹彰 字子文,曹操之三子,卞氏所生,勇猛过人,是赤手打死过猛兽的猛将,绰号“黄须儿”在争夺汉中的战役中,救出深陷重围的曹操。
23. 王双 字子全,曹真麾下的猛将,惯使六十斤重的大砍刀和流星锤,在陈仓与蜀汉兵马大战,杀死了谢雄但在追击蜀军时,被魏延所杀。
24. 张合 魏将,本是袁绍的手下,但是由于郭图之计,深陷绝境,与高览一起归顺曹操,主要活跃于蜀汉战争中,曾在街亭大败马谡。
25. 张辽 字文远,魏将,曾为吕布的手下转战各地,与关羽英雄相惜,吕布身亡后,归顺曹操,守卫合肥时,仅凭八百士兵就击退十万吴军。
26. 文鸢 本名文淑,文钦之子。勇猛可比赵云,曾加入毋丘俭之乱,使司马师苦不堪言后来因父亲之死才归顺魏国。
27. 张任 刘璋麾下大将,在落凤坡射死刘备的军师庞统,败战后被俘,刘备劝降,他却以“忠臣不侍二主”加以拒绝,从容就义。
28. 徐盛 吴将,随军参加了赤壁,合肥,荆州之战,曹丕进攻东吴时,被任命为安东将军,用疑兵大败魏军。
29. 姜维 字伯约,蜀将,原为魏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顺蜀汉,诸葛亮临终时,将兵法传授给他九度北伐,使得国力衰退。
30. 曹仁 字子孝,魏将,曹操的堂弟,精通各种武艺,擅长射箭,骑马。赤壁之战后守备荆州,曹丕时代担任魏国的大司马。
31. 邓艾 字士载,魏将,得到司马懿的赏识,对蜀汉战争中表现活跃,与钟会联手灭掉蜀汉,但两人却是互不想让,最后被擒到,压往洛阳途中,被暗杀身亡。
32. 程普 字德谋,吴将,惯使铁脊神矛,孙氏三朝元老,身经百战,在赤壁之战中出任副都督协助周瑜,在长江之上击败曹操大军。
33. 凌统 字公绩,吴将,凌操之子,为报复仇,屡屡向归顺东吴的甘宁滋事,后来与魏将乐进对阵时,被甘宁救下性命,二人才和解,后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34. 张苞 蜀将,张飞的长子,手持张飞死后留下的长矛,在夷陵之战中崭露锋芒,与义兄弟关兴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
35. 高顺 吕布麾下之将,跟随吕布转战各地,绰号“陷阵营”,吕布战败被擒后,一言不发,从容就义。
36. 邓忠 魏将,邓艾之子,随父亲在段谷大破姜维,长城之战中,曾和姜维战得不分上下,后来中了钟会之计,与父亲一起被捉遭暗杀。
37. 韩当 字义公,吴将,孙氏三朝元老,参加过进攻扬州,赤壁,征讨关羽,夷陵等许多战役,是东吴水军大将。
38. 祝融 蜀将,南蛮王孟获之妻,据说是火神的后裔,善武勇善使飞刀,曾生擒马忠,但随后被魏延所捉,后归附蜀。
39. 关兴 字安国,蜀将,关羽的次子,刘备起兵东吴时,为报复仇加入复仇军。与张飞之子张苞义结金兰一同活跃于北伐战场。
40. 公孙瓒 字伯珪,东汉的北平太守,与刘备一起从师于卢值,所率精锐部队清一色的乘骑白马,在征讨黄巾军时表现活跃。
41. 黄盖 字公覆,吴将,自从孙坚起兵时,就为东吴效力的老将,善使铁鞭,赤壁之战时配合周瑜使用“苦肉计,诈降曹操伺机火攻,为东吴带来胜利。
42. 乐进 字文谦,魏将,从曹操起兵时就随从曹操四处征战,与张辽,于禁,徐晃,张合,并称魏国名将。
43. 蒋钦 字公奕,吴将,与周泰一起成为名声日盛的孙策的手下,进攻南郡时担任先锋,,但是大败,险些被处斩,在进攻关羽时立下大功。
44. 夏侯霸 字仲权,先后效力于魏,蜀汉。夏侯渊的次子,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感到自己也深陷险境,因而逃往到蜀汉,妹妹是张飞之妻,其女成为刘椫的皇后。
45. 马岱 蜀将,与堂兄马超一起投奔刘备,领军活跃在南征北伐中,诸葛亮死后,铲除了反叛的魏延,官拜蜀汉的平北将军。
46. 孙尚香 孙坚之女,吴夫人所生又名孙仁,嫁给刘备,但因刘备与孙权不和,于是返回东吴。
47. 周旨 晋国的大将,随杜预讨伐东吴,率领八百水军攻打夏口,斩杀敌将,立下大功。
48. 纪灵 袁术麾下大将,惯使三尖刀,刘备军前来攻打时,曾与刘备手下大将关羽大战三十回合,后又奉命攻打刘备,遭吕布调节,撤兵而去。
49. 文聘 字仲业,刘表麾下大将,与刘丛一起投降曹操,但以没有守住国土为耻不愿为官,曹操欣赏其节气,封为江夏太守。
50. 朱桓 字休穆,吴将,负责守卫防卫魏国的要塞,用五千兵马打败率领数万大军的曹仁,孙权即帝位后被封为前将军。
51. 张燕 黑山山贼的头目,曹操打败袁谭后,率领十万大军投降曹操,因为此项大功,被任命为平北将军。
52. 董卓 字仲颖,东汉并州刺史,应何进召集进宫,乘混乱夺取大权,废少帝,自居太师之位,暴虐无度,最后被王允,吕布诛杀。
53. 傅俭 蜀将,傅彤之子,击毙魏将**等,屡见战功,在阳平关抗击魏军进攻,但副将投降,自己在乱军中战死。
54. 丁奉 字承渊,吴将,初次上阵即击败魏将张辽,多有活跃表现,成为大将军,后来奉命解救快要灭亡的蜀汉,可惜为时已晚。
55. 李严 字正方,蜀将,本是刘璋属下,刘备入蜀后归顺刘备,诸葛亮对他评价极高,称他不在陆逊之下,但在北伐时,因补给不利,遭到撤职免官。
56. 冷苞 刘璋麾下大将,与刘贤共同抵御刘备军的魏延,黄忠,被擒诈降后逃走,后又被俘后处死。
57. 严颜 蜀将,原本是刘璋的手下,负责守卫巴郡,后来与张飞作战时被俘,但感于张飞之义,归顺刘备,攻打汉中时与黄忠一起立下大功。
58. 关平 蜀将,关定的次子,深受关羽喜爱收为义子,刘备入蜀后,与关羽一起镇守荆州,后被俘于吴军,被斩首。
59. 孙礼 魏将,大石山打猎时,打死跑到曹睿身前的猛虎,立下大功,担任曹真,司马懿手下大将,在征讨蜀汉时立下大功。
60. 文钦 字仲若,魏将,扬州刺史被司马师的暴虐激怒,后叛乱,失败后逃到东吴,但遭到怀疑被斩。
61. 孟获 南蛮之王,刘备死后,发动叛乱攻打蜀国,与远征而来的诸葛亮顽抗,遭七擒七纵后,投降蜀汉。
62. 陈武 字子烈,吴将,容貌怪异,黄脸赤目与孙鎐作战时投入孙策麾下,在赤壁之战中以第四位大将的身份参战,后被庞德杀死。
63. 胡奋 字玄威,晋将,镇压叛乱并任平南将军讨伐东吴。
64. 曹洪 字子廉,魏将,曹操的堂弟,曹操起兵时,与曹仁一起加入,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转战各地,表现活跃。
65. 鄂焕 高定麾下的大将惯使方天戟,担任高定军的先锋与魏延作战,最后被俘,与高定一起投降,被封为牙门将军。
66. 关索 蜀将关羽的三子,荆州陷落时受伤,南征之时,出任先锋,用计俘虏过孟获。
67. 李通 字文远,魏将,在曹操与张肃,刘表作战时投降曹操。
68. 董袭 字元代,吴将,曾向孙权推荐过华佗,在濡须口防卫战中英勇战斗,但是由于大风使得船颠覆,逆水而死。
69. 兀突骨 乌戈国国王身长十二尺的大汉,率领刀枪不入的藤甲军与蜀军作战,但在盘蛇谷被烧死。
70. 吕蒙 字子明,吴将,原来是一名猛夫,但是在孙权的激励下努力研究学问,终于成为智勇兼备的大将。担任都督时,设计取回荆州,并生擒关羽。
71. 马腾 子寿成,东汉的西凉太守,是东汉初期名将马授的子孙,曾于董成等人计划铲除曹操,未果,后来被曹操召唤进京,再次密谋对策,但被发觉后处斩。
72. 徐质 魏将,辅国将军,惯使大斧,司马师对其勇猛对其评价极高,与廖化张翼交战,将二人击退,但后与姜维交手,败在姜维手下。
73. 管亥 黄巾军将领,黄金之乱后,率领数万之众袭击北海,与前来救援的刘备军鏖战,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最后战死。
74. 潘璋 字文珪,吴将,与朱然协力捉住关羽,被赐予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后被关兴杀死。
75. 沈莹 吴将,左将军,对抗晋军,由于战局不利,最后一直战死。
76. 牛金 魏将,曹仁麾下大将,对吴作战中,将甘宁困于夷陵,但被救援而来的周瑜围困,为扭转态势,夜袭周瑜大寨,可是被识破,招致大败。
77. 蒋舒 蜀将,姜维出兵伐魏,受命守备阳平关,但在钟会进攻时投降。
78. 俞涉 袁术麾下大将,随袁术参加讨伐董卓的战役,在汜水关,被华雄所杀。
79. 韩德 魏将227年诸葛亮北伐时出任魏军的先锋,但与其四个儿子都死于赵云之手。
80. 郝昭 字伯道,魏将,因司马懿的推荐被推荐为镇西将军,受命守备陈仓,擅长守备战,以三千之众,抵挡诸葛亮数万大军二十天之久。
81. 凌操 吴将,孙策麾下大将。凌统之父,大破严白虎后归顺孙策,后来与黄祖的斗争中被甘宁射死。
82. 李典 字曼成,魏将,,曹操起兵时就追随曹操,,喜好学问,曾多次制止同僚的躁动。
83. 孙韶 字公礼,吴将,孙桓的堂弟,孙坚的养子,追击魏军的时候,与许徐盛的意见不一致,独自发兵致使曹军混乱,在丁奉等人的协助下大败曹军。
84. 忙牙长 南蛮王孟获的副将,奉孟获之命抵御诸葛亮,被马岱杀死。
85. 陈泰 字玄伯,魏将,陈群之子,率领军队的能力在其父之上,当司马师在朝中专横,魏帝死后,他着丧服入宫,以表忠诚。
86. 高览 袁绍麾下之将,官渡之战时与曹操手下许褚交战,后来与同僚张合一起归顺曹操,后来在攻打刘备汝南时,斩杀刘辟。
87. 胡遵 魏将,正东将军,讨伐公孙渊时出任先锋,后来毋丘俭叛乱,与邓艾王基一起大败毋丘俭,评定淮南一带。
88. 曹操 字孟德,黄巾大乱之际参加讨贼,崭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构筑大魏国德基业。死后被追认为魏武帝。
89. 刘备 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组织义军征讨黄巾军,转战各地,终于鼎立于三国之中,谥号蜀汉昭烈帝。
90. 郭淮 字伯济,魏将,在曹真,司马懿手下统率军马,后就任雍州刺史,追击夏侯霸,救出司马昭。
91. 杨任 张鲁属下,随张卫守卫阳平关,以抗曹军英勇抵抗夏侯渊,张合,但关被攻破后死在夏侯渊之手。
92. 王平 字子均,蜀将,本是魏将,但汉中守卫战时与徐晃不睦,就此投降蜀汉,南征北战表现出色。
93. 刘封 蜀将,刘备的义子,守备上庸时,拒绝发兵救援关羽,后在刘备盛怒之下,将其斩首。
94. 潘凤 韩馥的手下,汜水关大战时,大战华雄被杀。
95. 王浑 晋臣征吴时,受命为安东大将军。
96. 程远志 黄巾军将士,率叛军五万攻打幽州,在大兴山大战刘备,与关羽交战只一个回合,就被杀。
97. 毋丘俭 字仲恭,魏将,由于反对司马师与文钦一起造反,最后失败。
98. 廖化 蜀将,原是黄巾军后为刘备效力,直致蜀汉灭亡。
99. 于禁 字文则,魏将,从曹操起兵时就开始追随,与张辽徐晃等齐名,但在樊城之战时败给关羽被俘,投降,被送回魏国遭曹丕讽刺,羞愧而死。
100. 胡车儿 张绣手下,据说能被俘五百斤并日行七百里,曾盗窃典韦的双戟。
你看看还满意不啊!?
蜀:刘备字玄德,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益德,赵云字子龙,孙乾字公佑,糜竺字子仲,简雍字宪和,马超字孟起,魏延字文长,徐庶字元直,黄忠字汉升,庞统字士元,马良字季常,马谡字幼常,蒋琬字公琰,刘禅字公嗣,廖化字元俭,陈震字孝起,伊籍字机伯,法正字孝直,孟达字子度,关兴字安国,黄权字公衡,刘巴字子初,彭羕字永言,王平字子均,费祎字文伟,李严字正方,霍峻字仲邈,董和字幼宰,李恢字德昂,秦宓字子敕,谯周字允南,邓芝字伯苗,刘永字公寿,刘理字奉孝,王连字文仪,吕凯字寄平,姜维字伯约,诸葛瞻字思远,马忠字德信,王甫字国山,冯习字休元,向朗字巨达,刘巴字子初,许靖字文休,杨仪字威公,来敏字敬达,何宗字彦英,张南字文进,张嶷字伯歧,张翼字伯恭,胡济字伟度,郤正字令先,费观字宾伯,郭攸之字演长,诸葛乔字伯松,董允字休昭,董和字幼宰,董厥字龚袭,廖立字公渊,樊建字长元,霍弋字绍先,吕乂字季阳,陈到字叔至,尹默字思潜,宗预字德艳,张裔字君嗣,费诗字公举,郝普字子太
吴:孙权字仲谋,孙坚字文台,孙策字伯符,程普字德谋,黄盖字公覆,韩当字义公,祖茂字大荣,朱治字君理,吕范字子衡,周瑜字公瑾,张昭字子布,张纮字子纲,太史慈字子义,蒋钦字公奕,周泰字幼平,陈武字子烈,虞翻字仲翔,董袭字元代,鲁肃字子敬,诸葛瑾字子瑜,顾雍字元叹,严畯字曼才,陆绩字公纪,张温字惠恕,骆统字公绪,吾粲字孔休,徐盛字文向,潘璋字文珪,丁奉字承渊,步骘字子山,甘宁字兴霸,吕蒙字子明,陆逊字伯言,凌统字公绩,薛综字敬文,程秉字德枢,朱桓字休穆, 阚泽字德润,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孙朗字早安,孙韶字公礼,孙静字幼台,赵咨字德度,孙桓字叔武,孙皎字叔朗,全琮字子璜,诸葛恪字元逊,孙峻字子远,孙綝字子通,孙休字子烈,孙皓字元宗,吕岱字定公,吕据字世议,朱然字义封,华核字永先,全琮字子璜,孙和字子孝,孙河字伯海,孙亮字子明,,孙登字子高,孙瑜字仲异,孙虑字子智,孙霸字子威,孙奋字子扬,孙贲字伯阳,孙辅字国仪,孙奂字季明,张休字叔嗣,张承字仲嗣,张悌字巨先,陆凯字敬风,陆抗字幼节,邵悌字元伯,周鲂字子鱼,留赞字正明,士仁字君义,楼玄字承先,糜芳字子方,滕胤字承嗣,潘浚字承明,薛悌字孝威,濮阳兴字子元,是仪字子羽,胡综字伟则,刘敦字子仁,贺齐字公苗,钟离牧字子干,楼玄字承先,韦曜字弘嗣,朱异字季文,朱据字子范
魏:曹操字孟德,乐进字文谦,李典字曼成,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夏侯敦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达,郭嘉字奉孝,程昱字仲德,刘晔字子扬,满宠字伯宁,吕虔字子恪,毛玠字孝先,于禁字文则,许褚字仲康,徐晃字公明,董昭字公仁,张辽字文远,臧霸字宣高,李通字文达,陈登字元龙,张郃字隽乂,许攸字子远,贾诩字文和,司马懿字仲达,文聘字仲业,蒋干字子翼,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崔琰字季珪,庞德字令明,杨修字德祖,陈群字长文,曹休字文烈,傅巽字公悌,刘馥字元颖,张既字德容,傅干字彦才,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彰字子文,管恪字公明,耿纪字季行,丁仪字正礼,丁廙字敬礼,曹睿字元仲,夏侯茂字子休,郭淮字伯济,曹真字子丹,郝昭字伯道,王双字子全,辛毗字佐治,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尚,夏侯霸字仲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惠字稚权,夏侯和字义权,曹芳字兰卿,何晏字平叔,邓飏字玄茂,李胜字公昭,丁谧字彦静,毕轨字昭先,桓范字元则,钟会字士季,邓艾字士载,曹髦字彦士,曹奂字景明,毋丘俭字仲恭,贾充字公闾,诸葛诞字公休,羊祜字叔子,田畴字子泰,韩遂字文约,马钧字德衡,曹爽字昭伯,杨阜字义山,秦朗字元明,华歆字子鱼,山涛字巨源,王朗字景兴,曹纯字子和,韩浩字元嗣,夏侯尚字伯仁,夏侯玄字太初,卫瓘字伯玉,王凌字彦云,文钦字仲若,毋丘甸字子邦,桓阶字伯绪,陈泰字玄伯,陈矫字季弼,徐宣字宝坚,田豫字国让,牵招字子经,徐邈字景山,胡质字文德,王昶字文舒,郭奕字伯益,王基字伯舆,胡奋字玄威,胡烈字玄武,和洽字阳士,常林字伯槐,杨俊字季才,杜袭字子绪,赵俨字伯然,裴潜字文行,钟毓字稚叔,王观字伟台,王肃字子雍,王修字叔治,王祥字休徵,刘劭字孔才,刘放字子弃,刘勋字子台,尹奉字次曾,申耽字义举,史涣字公刘,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望字子初,司马孚字叔达,任峻字伯达,刘馥字元颖,孙礼字德达,孙观字仲台,孙资字彦龙,社预字元凯,邴原字根矩,吴质字季重,应劭字仲远,辛毗字佐治,辛敞字泰雍,张特字子产,张缉字敬仲,陈骞字休渊,金祎字德伟,孟宗字恭武,孟建字公威,赵昂字伟章, 荀恽字长倩,荀顗字景倩,郗虑字鸿豫,姜叙字伯奕,娄圭字子伯,贾逵字梁道,夏侯茂字子林,徐璆字孟玉,高柔字文惠,曹宇字彭祖,曹昂字子修,董昭字公仁,蒋济字子通,傅嘏字兰石,裴秀字季彦,曹冲字仓舒,崔林字德儒,高堂隆字升平,卫觊字伯儒,刘廙字恭嗣,阎温字伯俭,阎行字彦明,徐奕字季才,何夔字叔龙,杜畿字伯侯,梁习字子虞,温恢字曼基,袁涣字曜卿,张范字公仪,国渊字子尼,王修字叔治,管宁字幼安
其他:张松字永年,左慈字无放,祢衡字正平,吉太字称平,华佗字元化,刘协字伯和,董卓字仲颖,吕布字奉先,丁原字建阳,伍孚字德瑜,陈宫字公台,袁绍字本初,袁术字公路,郑玄字康成,孔融字文举,陶谦字恭祖,刘表字景升,蒯越字异度,蒯良字子柔,刘繇字正礼,审配字正南,袁谭字显思,袁熙字显奕,袁尚字显甫,刘璋字季玉,马腾字寿成,司马徽字德操,逢纪字元图,蔡邕字伯喈,黄琬字子琰,张鲁字公祺,陈珪字汉瑜,刘焉字君郎,刘岱字公山,何进字遂高,卢植字子干,淳于琼字仲简,公孙瓒字伯珪 ,刘虞字伯安,关靖字士起,张杨字稚叔,公孙度字升济,眭固字白兔,公孙渊字文懿,王匡字公节,李傕字稚然,杨彪字文先,士孙瑞字君荣,田丰字元皓,郭图字公则,韩嵩字德高,张邈字孟卓,臧洪字子源,王允字子师,韩遂字文约,韩馥字文节,孔伷字公绪,桥瑁字元伟,袁遗字伯业,高干字元才,朱儁字公伟, 皇甫嵩字义真,边让字文礼,伍琼字德瑜,许劭字子将,李福字孙德,何颙字伯求,辛评字仲治,陆康字季宁,金旋字元机,周奂字文明,周昕字大明,周毖字仲远,庞德公字山民,郑泰字公业,荀谌字友若,袁逢字周扬,袁隗字次阳,桥玄字公祖,曹嵩字巨高,蔡邕字伯喈,蔡琰字文姬,士燮字威彦
还有很多人不是很出名就不放上去了
2. 张飞 字翼德,蜀汉四大名将之一,与关羽,刘备结为异性兄弟。虎牢关与两位兄弟大战吕布,在长板坡前喝推曹操大军,但经常醉酒责罚士兵,后被部下所害。
3. 关羽 字云长,蜀将之首,常独当一面,与张飞,刘备结为异性兄弟。武艺超群。刘备入蜀后,独守荆州。最后被吴军捉住斩首。
4. 马超 字孟起,蜀汉四大名将之一,马腾之长子,因其武勇及英姿,有绰号“锦马超”为报杀父之仇大战曹操,率领系凉兵急攻长安,但最后失败,后归顺刘备。
5. 典韦 曹操麾下大将,威猛雄壮,绰号“恶来”乃取字古代豪杰之名。在宛城遭张绣夜袭时,为了掩护曹操脱险,赤手空拳奋战而死。
6. 赵云 字子龙,蜀汉之将,先后为袁绍,公孙瓒效力,后追随刘备,长板坡前曾在曹操军中救出阿斗。但并不是十分受到刘备的重视。
7. 许褚 字仲康,魏将,身长八尺的大汉,与典韦相斗不分上下,为曹操所赏识,提拔为贴身护卫,平时呆头呆脑,在战场上却英勇无比,所以人称“虎痴”。
8. 颜良 袁绍麾下猛将,白马坡之役充当先锋,斩杀宋宪,魏续,又击退猛将徐晃,但却被当时身在曹营的关羽所杀。
9. 文丑 袁绍麾下猛将,为给同僚颜良报仇,出军延津,遭到曹操军袭击,奋勇杀退张辽,徐晃等猛将,但最终被关羽所斩。
10. 孙坚 有人认为他是孔子后代,在讨伐黄巾军时建立功勋,成为长沙太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担任先锋,与袁术,刘表斗争。在襄阳战死。后来被追认为武烈帝。
11. 庞德 字令明,魏将,原来是马超的部下,但当马超寄身张鲁处时,他由于生病,便与马超主仆分离,后来投入曹操军中,曾于关羽大战。
12. 甘宁 字兴霸,吴将海盗出身,人称“锦帆贼”,曾在黄祖手下,但不得志,借助苏飞之力后投奔孙权,在进攻黄祖,赤壁之战,对魏作战中,表现勇猛,深得孙权信任。
13. 华雄 董卓麾下猛将,身长九尺。在汜水关之战时大败孙坚,原本想乘胜追击,但被关羽所杀。
14. 周泰 字幼平,吴将,与海盗伙伴蒋钦一起归顺孙策,宣城被山贼围攻时虽身负重伤,仍然救出孙权,夷陵之战斩了蛮将沙摩柯。
15. 太史慈 字子义,吴将,曾奉母亲的之命,解救了北海太守孔融的危机。后来投靠刘飖,后又投靠孙策,在与孙权一起进攻合肥时战死。
16. 黄忠 字汉升,蜀将,蜀汉四大名将之一,曾先后保过刘表,韩玄。在韩玄麾下时与关羽有过一场激战。归顺刘备后,也一直活跃在战场上。
17. 徐晃 字公明,魏将,本是杨奉的部属,但是接受满宠的劝说归顺曹操,文武兼备,成为曹操的主力战将,受封为魏,国的平南将军。
18. 夏侯敦 字元让,魏将,曹操的亲戚,在与吕布的战争中,受曹性暗算,失去左目,但后来仍然转战各地,曹操死后不久,也随之死去,
19. 夏侯渊 字妙才,魏将,夏侯敦的堂弟,从曹操起兵时就能独当一面,擅长于急袭的一员猛将,但在后来的定军山战中,受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斩杀。
20. 魏延 字文长,蜀将,原是刘表手下,后归顺刘备,成为蜀汉得力的大将,诸葛亮死后,与参谋杨义对立,后被受诸葛亮计策的马岱所杀。
21. 孙策 字伯符,孙坚的长子,靠着从袁术那借来的三千人马打天下,不久就收复江东一带,人称“小霸王”但后来打猎时遭受突击,深受重伤,不治英年早逝。
22. 曹彰 字子文,曹操之三子,卞氏所生,勇猛过人,是赤手打死过猛兽的猛将,绰号“黄须儿”在争夺汉中的战役中,救出深陷重围的曹操。
23. 王双 字子全,曹真麾下的猛将,惯使六十斤重的大砍刀和流星锤,在陈仓与蜀汉兵马大战,杀死了谢雄但在追击蜀军时,被魏延所杀。
24. 张合 魏将,本是袁绍的手下,但是由于郭图之计,深陷绝境,与高览一起归顺曹操,主要活跃于蜀汉战争中,曾在街亭大败马谡。
25. 张辽 字文远,魏将,曾为吕布的手下转战各地,与关羽英雄相惜,吕布身亡后,归顺曹操,守卫合肥时,仅凭八百士兵就击退十万吴军。
26. 文鸢 本名文淑,文钦之子。勇猛可比赵云,曾加入毋丘俭之乱,使司马师苦不堪言后来因父亲之死才归顺魏国。
27. 张任 刘璋麾下大将,在落凤坡射死刘备的军师庞统,败战后被俘,刘备劝降,他却以“忠臣不侍二主”加以拒绝,从容就义。
28. 徐盛 吴将,随军参加了赤壁,合肥,荆州之战,曹丕进攻东吴时,被任命为安东将军,用疑兵大败魏军。
29. 姜维 字伯约,蜀将,原为魏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顺蜀汉,诸葛亮临终时,将兵法传授给他九度北伐,使得国力衰退。
30. 曹仁 字子孝,魏将,曹操的堂弟,精通各种武艺,擅长射箭,骑马。赤壁之战后守备荆州,曹丕时代担任魏国的大司马。
31. 邓艾 字士载,魏将,得到司马懿的赏识,对蜀汉战争中表现活跃,与钟会联手灭掉蜀汉,但两人却是互不想让,最后被擒到,压往洛阳途中,被暗杀身亡。
32. 程普 字德谋,吴将,惯使铁脊神矛,孙氏三朝元老,身经百战,在赤壁之战中出任副都督协助周瑜,在长江之上击败曹操大军。
33. 凌统 字公绩,吴将,凌操之子,为报复仇,屡屡向归顺东吴的甘宁滋事,后来与魏将乐进对阵时,被甘宁救下性命,二人才和解,后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34. 张苞 蜀将,张飞的长子,手持张飞死后留下的长矛,在夷陵之战中崭露锋芒,与义兄弟关兴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
35. 高顺 吕布麾下之将,跟随吕布转战各地,绰号“陷阵营”,吕布战败被擒后,一言不发,从容就义。
36. 邓忠 魏将,邓艾之子,随父亲在段谷大破姜维,长城之战中,曾和姜维战得不分上下,后来中了钟会之计,与父亲一起被捉遭暗杀。
37. 韩当 字义公,吴将,孙氏三朝元老,参加过进攻扬州,赤壁,征讨关羽,夷陵等许多战役,是东吴水军大将。
38. 祝融 蜀将,南蛮王孟获之妻,据说是火神的后裔,善武勇善使飞刀,曾生擒马忠,但随后被魏延所捉,后归附蜀。
39. 关兴 字安国,蜀将,关羽的次子,刘备起兵东吴时,为报复仇加入复仇军。与张飞之子张苞义结金兰一同活跃于北伐战场。
40. 公孙瓒 字伯珪,东汉的北平太守,与刘备一起从师于卢值,所率精锐部队清一色的乘骑白马,在征讨黄巾军时表现活跃。
41. 黄盖 字公覆,吴将,自从孙坚起兵时,就为东吴效力的老将,善使铁鞭,赤壁之战时配合周瑜使用“苦肉计,诈降曹操伺机火攻,为东吴带来胜利。
42. 乐进 字文谦,魏将,从曹操起兵时就随从曹操四处征战,与张辽,于禁,徐晃,张合,并称魏国名将。
43. 蒋钦 字公奕,吴将,与周泰一起成为名声日盛的孙策的手下,进攻南郡时担任先锋,,但是大败,险些被处斩,在进攻关羽时立下大功。
44. 夏侯霸 字仲权,先后效力于魏,蜀汉。夏侯渊的次子,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感到自己也深陷险境,因而逃往到蜀汉,妹妹是张飞之妻,其女成为刘椫的皇后。
45. 马岱 蜀将,与堂兄马超一起投奔刘备,领军活跃在南征北伐中,诸葛亮死后,铲除了反叛的魏延,官拜蜀汉的平北将军。
46. 孙尚香 孙坚之女,吴夫人所生又名孙仁,嫁给刘备,但因刘备与孙权不和,于是返回东吴。
47. 周旨 晋国的大将,随杜预讨伐东吴,率领八百水军攻打夏口,斩杀敌将,立下大功。
48. 纪灵 袁术麾下大将,惯使三尖刀,刘备军前来攻打时,曾与刘备手下大将关羽大战三十回合,后又奉命攻打刘备,遭吕布调节,撤兵而去。
49. 文聘 字仲业,刘表麾下大将,与刘丛一起投降曹操,但以没有守住国土为耻不愿为官,曹操欣赏其节气,封为江夏太守。
50. 朱桓 字休穆,吴将,负责守卫防卫魏国的要塞,用五千兵马打败率领数万大军的曹仁,孙权即帝位后被封为前将军。
51. 张燕 黑山山贼的头目,曹操打败袁谭后,率领十万大军投降曹操,因为此项大功,被任命为平北将军。
52. 董卓 字仲颖,东汉并州刺史,应何进召集进宫,乘混乱夺取大权,废少帝,自居太师之位,暴虐无度,最后被王允,吕布诛杀。
53. 傅俭 蜀将,傅彤之子,击毙魏将**等,屡见战功,在阳平关抗击魏军进攻,但副将投降,自己在乱军中战死。
54. 丁奉 字承渊,吴将,初次上阵即击败魏将张辽,多有活跃表现,成为大将军,后来奉命解救快要灭亡的蜀汉,可惜为时已晚。
55. 李严 字正方,蜀将,本是刘璋属下,刘备入蜀后归顺刘备,诸葛亮对他评价极高,称他不在陆逊之下,但在北伐时,因补给不利,遭到撤职免官。
56. 冷苞 刘璋麾下大将,与刘贤共同抵御刘备军的魏延,黄忠,被擒诈降后逃走,后又被俘后处死。
57. 严颜 蜀将,原本是刘璋的手下,负责守卫巴郡,后来与张飞作战时被俘,但感于张飞之义,归顺刘备,攻打汉中时与黄忠一起立下大功。
58. 关平 蜀将,关定的次子,深受关羽喜爱收为义子,刘备入蜀后,与关羽一起镇守荆州,后被俘于吴军,被斩首。
59. 孙礼 魏将,大石山打猎时,打死跑到曹睿身前的猛虎,立下大功,担任曹真,司马懿手下大将,在征讨蜀汉时立下大功。
60. 文钦 字仲若,魏将,扬州刺史被司马师的暴虐激怒,后叛乱,失败后逃到东吴,但遭到怀疑被斩。
61. 孟获 南蛮之王,刘备死后,发动叛乱攻打蜀国,与远征而来的诸葛亮顽抗,遭七擒七纵后,投降蜀汉。
62. 陈武 字子烈,吴将,容貌怪异,黄脸赤目与孙鎐作战时投入孙策麾下,在赤壁之战中以第四位大将的身份参战,后被庞德杀死。
63. 胡奋 字玄威,晋将,镇压叛乱并任平南将军讨伐东吴。
64. 曹洪 字子廉,魏将,曹操的堂弟,曹操起兵时,与曹仁一起加入,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转战各地,表现活跃。
65. 鄂焕 高定麾下的大将惯使方天戟,担任高定军的先锋与魏延作战,最后被俘,与高定一起投降,被封为牙门将军。
66. 关索 蜀将关羽的三子,荆州陷落时受伤,南征之时,出任先锋,用计俘虏过孟获。
67. 李通 字文远,魏将,在曹操与张肃,刘表作战时投降曹操。
68. 董袭 字元代,吴将,曾向孙权推荐过华佗,在濡须口防卫战中英勇战斗,但是由于大风使得船颠覆,逆水而死。
69. 兀突骨 乌戈国国王身长十二尺的大汉,率领刀枪不入的藤甲军与蜀军作战,但在盘蛇谷被烧死。
70. 吕蒙 字子明,吴将,原来是一名猛夫,但是在孙权的激励下努力研究学问,终于成为智勇兼备的大将。担任都督时,设计取回荆州,并生擒关羽。
71. 马腾 子寿成,东汉的西凉太守,是东汉初期名将马授的子孙,曾于董成等人计划铲除曹操,未果,后来被曹操召唤进京,再次密谋对策,但被发觉后处斩。
72. 徐质 魏将,辅国将军,惯使大斧,司马师对其勇猛对其评价极高,与廖化张翼交战,将二人击退,但后与姜维交手,败在姜维手下。
73. 管亥 黄巾军将领,黄金之乱后,率领数万之众袭击北海,与前来救援的刘备军鏖战,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最后战死。
74. 潘璋 字文珪,吴将,与朱然协力捉住关羽,被赐予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后被关兴杀死。
75. 沈莹 吴将,左将军,对抗晋军,由于战局不利,最后一直战死。
76. 牛金 魏将,曹仁麾下大将,对吴作战中,将甘宁困于夷陵,但被救援而来的周瑜围困,为扭转态势,夜袭周瑜大寨,可是被识破,招致大败。
77. 蒋舒 蜀将,姜维出兵伐魏,受命守备阳平关,但在钟会进攻时投降。
78. 俞涉 袁术麾下大将,随袁术参加讨伐董卓的战役,在汜水关,被华雄所杀。
79. 韩德 魏将227年诸葛亮北伐时出任魏军的先锋,但与其四个儿子都死于赵云之手。
80. 郝昭 字伯道,魏将,因司马懿的推荐被推荐为镇西将军,受命守备陈仓,擅长守备战,以三千之众,抵挡诸葛亮数万大军二十天之久。
81. 凌操 吴将,孙策麾下大将。凌统之父,大破严白虎后归顺孙策,后来与黄祖的斗争中被甘宁射死。
82. 李典 字曼成,魏将,,曹操起兵时就追随曹操,,喜好学问,曾多次制止同僚的躁动。
83. 孙韶 字公礼,吴将,孙桓的堂弟,孙坚的养子,追击魏军的时候,与许徐盛的意见不一致,独自发兵致使曹军混乱,在丁奉等人的协助下大败曹军。
84. 忙牙长 南蛮王孟获的副将,奉孟获之命抵御诸葛亮,被马岱杀死。
85. 陈泰 字玄伯,魏将,陈群之子,率领军队的能力在其父之上,当司马师在朝中专横,魏帝死后,他着丧服入宫,以表忠诚。
86. 高览 袁绍麾下之将,官渡之战时与曹操手下许褚交战,后来与同僚张合一起归顺曹操,后来在攻打刘备汝南时,斩杀刘辟。
87. 胡遵 魏将,正东将军,讨伐公孙渊时出任先锋,后来毋丘俭叛乱,与邓艾王基一起大败毋丘俭,评定淮南一带。
88. 曹操 字孟德,黄巾大乱之际参加讨贼,崭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构筑大魏国德基业。死后被追认为魏武帝。
89. 刘备 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组织义军征讨黄巾军,转战各地,终于鼎立于三国之中,谥号蜀汉昭烈帝。
90. 郭淮 字伯济,魏将,在曹真,司马懿手下统率军马,后就任雍州刺史,追击夏侯霸,救出司马昭。
91. 杨任 张鲁属下,随张卫守卫阳平关,以抗曹军英勇抵抗夏侯渊,张合,但关被攻破后死在夏侯渊之手。
92. 王平 字子均,蜀将,本是魏将,但汉中守卫战时与徐晃不睦,就此投降蜀汉,南征北战表现出色。
93. 刘封 蜀将,刘备的义子,守备上庸时,拒绝发兵救援关羽,后在刘备盛怒之下,将其斩首。
94. 潘凤 韩馥的手下,汜水关大战时,大战华雄被杀。
95. 王浑 晋臣征吴时,受命为安东大将军。
96. 程远志 黄巾军将士,率叛军五万攻打幽州,在大兴山大战刘备,与关羽交战只一个回合,就被杀。
97. 毋丘俭 字仲恭,魏将,由于反对司马师与文钦一起造反,最后失败。
98. 廖化 蜀将,原是黄巾军后为刘备效力,直致蜀汉灭亡。
99. 于禁 字文则,魏将,从曹操起兵时就开始追随,与张辽徐晃等齐名,但在樊城之战时败给关羽被俘,投降,被送回魏国遭曹丕讽刺,羞愧而死。
100. 胡车儿 张绣手下,据说能被俘五百斤并日行七百里,曾盗窃典韦的双戟。
你看看还满意不啊!?
蜀:刘备字玄德,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益德,赵云字子龙,孙乾字公佑,糜竺字子仲,简雍字宪和,马超字孟起,魏延字文长,徐庶字元直,黄忠字汉升,庞统字士元,马良字季常,马谡字幼常,蒋琬字公琰,刘禅字公嗣,廖化字元俭,陈震字孝起,伊籍字机伯,法正字孝直,孟达字子度,关兴字安国,黄权字公衡,刘巴字子初,彭羕字永言,王平字子均,费祎字文伟,李严字正方,霍峻字仲邈,董和字幼宰,李恢字德昂,秦宓字子敕,谯周字允南,邓芝字伯苗,刘永字公寿,刘理字奉孝,王连字文仪,吕凯字寄平,姜维字伯约,诸葛瞻字思远,马忠字德信,王甫字国山,冯习字休元,向朗字巨达,刘巴字子初,许靖字文休,杨仪字威公,来敏字敬达,何宗字彦英,张南字文进,张嶷字伯歧,张翼字伯恭,胡济字伟度,郤正字令先,费观字宾伯,郭攸之字演长,诸葛乔字伯松,董允字休昭,董和字幼宰,董厥字龚袭,廖立字公渊,樊建字长元,霍弋字绍先,吕乂字季阳,陈到字叔至,尹默字思潜,宗预字德艳,张裔字君嗣,费诗字公举,郝普字子太
吴:孙权字仲谋,孙坚字文台,孙策字伯符,程普字德谋,黄盖字公覆,韩当字义公,祖茂字大荣,朱治字君理,吕范字子衡,周瑜字公瑾,张昭字子布,张纮字子纲,太史慈字子义,蒋钦字公奕,周泰字幼平,陈武字子烈,虞翻字仲翔,董袭字元代,鲁肃字子敬,诸葛瑾字子瑜,顾雍字元叹,严畯字曼才,陆绩字公纪,张温字惠恕,骆统字公绪,吾粲字孔休,徐盛字文向,潘璋字文珪,丁奉字承渊,步骘字子山,甘宁字兴霸,吕蒙字子明,陆逊字伯言,凌统字公绩,薛综字敬文,程秉字德枢,朱桓字休穆, 阚泽字德润,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孙朗字早安,孙韶字公礼,孙静字幼台,赵咨字德度,孙桓字叔武,孙皎字叔朗,全琮字子璜,诸葛恪字元逊,孙峻字子远,孙綝字子通,孙休字子烈,孙皓字元宗,吕岱字定公,吕据字世议,朱然字义封,华核字永先,全琮字子璜,孙和字子孝,孙河字伯海,孙亮字子明,,孙登字子高,孙瑜字仲异,孙虑字子智,孙霸字子威,孙奋字子扬,孙贲字伯阳,孙辅字国仪,孙奂字季明,张休字叔嗣,张承字仲嗣,张悌字巨先,陆凯字敬风,陆抗字幼节,邵悌字元伯,周鲂字子鱼,留赞字正明,士仁字君义,楼玄字承先,糜芳字子方,滕胤字承嗣,潘浚字承明,薛悌字孝威,濮阳兴字子元,是仪字子羽,胡综字伟则,刘敦字子仁,贺齐字公苗,钟离牧字子干,楼玄字承先,韦曜字弘嗣,朱异字季文,朱据字子范
魏:曹操字孟德,乐进字文谦,李典字曼成,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夏侯敦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达,郭嘉字奉孝,程昱字仲德,刘晔字子扬,满宠字伯宁,吕虔字子恪,毛玠字孝先,于禁字文则,许褚字仲康,徐晃字公明,董昭字公仁,张辽字文远,臧霸字宣高,李通字文达,陈登字元龙,张郃字隽乂,许攸字子远,贾诩字文和,司马懿字仲达,文聘字仲业,蒋干字子翼,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崔琰字季珪,庞德字令明,杨修字德祖,陈群字长文,曹休字文烈,傅巽字公悌,刘馥字元颖,张既字德容,傅干字彦才,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彰字子文,管恪字公明,耿纪字季行,丁仪字正礼,丁廙字敬礼,曹睿字元仲,夏侯茂字子休,郭淮字伯济,曹真字子丹,郝昭字伯道,王双字子全,辛毗字佐治,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尚,夏侯霸字仲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惠字稚权,夏侯和字义权,曹芳字兰卿,何晏字平叔,邓飏字玄茂,李胜字公昭,丁谧字彦静,毕轨字昭先,桓范字元则,钟会字士季,邓艾字士载,曹髦字彦士,曹奂字景明,毋丘俭字仲恭,贾充字公闾,诸葛诞字公休,羊祜字叔子,田畴字子泰,韩遂字文约,马钧字德衡,曹爽字昭伯,杨阜字义山,秦朗字元明,华歆字子鱼,山涛字巨源,王朗字景兴,曹纯字子和,韩浩字元嗣,夏侯尚字伯仁,夏侯玄字太初,卫瓘字伯玉,王凌字彦云,文钦字仲若,毋丘甸字子邦,桓阶字伯绪,陈泰字玄伯,陈矫字季弼,徐宣字宝坚,田豫字国让,牵招字子经,徐邈字景山,胡质字文德,王昶字文舒,郭奕字伯益,王基字伯舆,胡奋字玄威,胡烈字玄武,和洽字阳士,常林字伯槐,杨俊字季才,杜袭字子绪,赵俨字伯然,裴潜字文行,钟毓字稚叔,王观字伟台,王肃字子雍,王修字叔治,王祥字休徵,刘劭字孔才,刘放字子弃,刘勋字子台,尹奉字次曾,申耽字义举,史涣字公刘,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望字子初,司马孚字叔达,任峻字伯达,刘馥字元颖,孙礼字德达,孙观字仲台,孙资字彦龙,社预字元凯,邴原字根矩,吴质字季重,应劭字仲远,辛毗字佐治,辛敞字泰雍,张特字子产,张缉字敬仲,陈骞字休渊,金祎字德伟,孟宗字恭武,孟建字公威,赵昂字伟章, 荀恽字长倩,荀顗字景倩,郗虑字鸿豫,姜叙字伯奕,娄圭字子伯,贾逵字梁道,夏侯茂字子林,徐璆字孟玉,高柔字文惠,曹宇字彭祖,曹昂字子修,董昭字公仁,蒋济字子通,傅嘏字兰石,裴秀字季彦,曹冲字仓舒,崔林字德儒,高堂隆字升平,卫觊字伯儒,刘廙字恭嗣,阎温字伯俭,阎行字彦明,徐奕字季才,何夔字叔龙,杜畿字伯侯,梁习字子虞,温恢字曼基,袁涣字曜卿,张范字公仪,国渊字子尼,王修字叔治,管宁字幼安
其他:张松字永年,左慈字无放,祢衡字正平,吉太字称平,华佗字元化,刘协字伯和,董卓字仲颖,吕布字奉先,丁原字建阳,伍孚字德瑜,陈宫字公台,袁绍字本初,袁术字公路,郑玄字康成,孔融字文举,陶谦字恭祖,刘表字景升,蒯越字异度,蒯良字子柔,刘繇字正礼,审配字正南,袁谭字显思,袁熙字显奕,袁尚字显甫,刘璋字季玉,马腾字寿成,司马徽字德操,逢纪字元图,蔡邕字伯喈,黄琬字子琰,张鲁字公祺,陈珪字汉瑜,刘焉字君郎,刘岱字公山,何进字遂高,卢植字子干,淳于琼字仲简,公孙瓒字伯珪 ,刘虞字伯安,关靖字士起,张杨字稚叔,公孙度字升济,眭固字白兔,公孙渊字文懿,王匡字公节,李傕字稚然,杨彪字文先,士孙瑞字君荣,田丰字元皓,郭图字公则,韩嵩字德高,张邈字孟卓,臧洪字子源,王允字子师,韩遂字文约,韩馥字文节,孔伷字公绪,桥瑁字元伟,袁遗字伯业,高干字元才,朱儁字公伟, 皇甫嵩字义真,边让字文礼,伍琼字德瑜,许劭字子将,李福字孙德,何颙字伯求,辛评字仲治,陆康字季宁,金旋字元机,周奂字文明,周昕字大明,周毖字仲远,庞德公字山民,郑泰字公业,荀谌字友若,袁逢字周扬,袁隗字次阳,桥玄字公祖,曹嵩字巨高,蔡邕字伯喈,蔡琰字文姬,士燮字威彦
还有很多人不是很出名就不放上去了
展开全部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相国曹参后代,小字阿瞒,任丞相,魏王。
曹嵩,字巨高,曹操父,夏侯敦叔父。灵帝时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
曹腾,字季兴,嵩养父,中常侍大长秋。
曹德,操弟。
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琬,昂继子,丰愍王。
曹廉,琬子,丰愍王。
曹安民,操弟子,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铄,操子,相殇王。
曹潜,铄子,相愍王。
曹偃,潜子,相怀王。
曹竦,铄继子,阳都乡公。
曹冲,字仓舒,操子,邓哀王。
曹琮,冲继子,平阳公。
曹据,操子,彭城王。
曹宇,操子,大将军,燕王。
曹奂,字景明,武帝孙,宇子,魏国末代皇帝,禅位给司马炎,废为陈留王,谥曰元皇帝。
曹林,操子,沛穆王。
曹纬,林子,沛穆王。
曹衮,操子,少好学,中山恭王。
曹孚,衮子,中山恭王。
曹玹,操子,怀王。
曹赞,玹继子,怀王。
曹壹,玹继子,怀王。
曹恒,壹子,怀王。
曹峻,字子安,操子,陈留恭王。
曹澳,峻子,陈留恭王。
曹矩,操子,范阳闵王。
曹敏,矩继子,范阳闵王。
曹焜,敏子,范阳原王。
曹干,操子,赵王。
曹上,操子,临邑殇公子。
曹彪,字朱虎,操子,楚王。
曹嘉,彪子,常山真定王。
曹勤,操子,刚殇公子。
曹乘,操子,谷城殇公子。
曹绍,郎中。
曹整,操子,叔父绍继子,郿戴公子。
曹范,整继子,悼公。
曹阐,范弟,叔父整继子,郿公。
曹京,操子,灵殇公子。
曹彬,蓟恭公。
曹均,操子,叔父彬继子,樊安公。
曹抗,均子,屯留公。
曹谌,抗子,屯留公。
曹棘,操子,广宗殇公子。
曹玉,朗陵哀侯。
曹徽,操子,叔父玉继子,东平灵王。
曹翕,徽子,东平灵王。
曹茂,操子,乐陵王。
曹彰,字子文,操子,少善射御,膂力过人,越骑将军,任城威王。
曹楷,彰子,任城王。
曹芳,字兰卿,楷子,继给曹睿,魏国第三代皇帝,被废为齐王。
曹植,操子,陈思王。
曹志,植子,济北王。
曹熊,字子建,操子,萧怀王。
曹炳,熊子,萧哀王。
曹丕,字子桓,曹操太子,文皇帝。
曹睿,字符仲,文帝太子,
曹协,丕子,赞哀王。
曹寻,协子,赞殇王。
曹蕤,丕子,北海悼王。
曹赞,琅邪王子,蕤继子,文安王。
曹鉴,丕子,东武阳怀王。
曹霖,丕子,性粗暴,东海定王。
曹髦,字彦士,文帝孙,霖子,魏国第四代皇帝,后被废为高贵乡公。
曹启,霖子,东海定王。
曹礼,丕子,元城哀王。
曹悌,任城王楷子,礼继子,梁王。
曹邕,邯郸怀王。
曹温,任城王楷子,鲁阳王。
曹贡,清河悼王。
曹俨,广平哀王。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大司马,忠侯。
曹泰,仁子,镇东将军,假节,宁陵侯。
曹初,泰子,宁陵侯。
曹楷,泰弟,列侯。
曹范,泰弟,列侯。
曹纯,仁弟,仪郎参司空军事,高陵亭侯。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骠骑将军,恭侯。
曹馥,洪子,恭侯。
曹震,洪子,列侯。
曹瑜,洪族父,卫将军,列侯。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大司马,都督扬州,壮侯。
曹肇,休子,有当世才度,散骑常侍、屯骑校尉,壮侯。
曹兴,肇子,壮侯。
曹纂,肇弟,殄吴将军,列侯。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迁大将军,给事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邵陵侯。
曹彬,真弟,列侯。
曹爽,字昭伯,真子,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武安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羲,真子,中领军,武卫将军,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训,真子,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则,真子,列侯。
曹彦,真子,散骑常侍,侍讲,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皑,真子,列侯。
曹熙,真族孙,新昌亭侯
曹遵,宗族。
曹肇,屯骑校尉。
曹璠,左丞。
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后代,大将军,高安乡侯。
夏侯充,敦子,忠侯。
夏侯廙,充子,忠侯。
夏侯劭,廙子,忠侯。
夏侯茂,敦子,娶清河公主,历任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列侯。
夏侯廉,敦弟,列侯。
夏侯渊,字妙才,敦族弟,征西将军,愍侯,在阳平关战死。
夏侯衡,渊长子,安宁亭侯。
夏侯绩,衡子,虎贲中郎将,安宁亭侯。。
夏侯褒,绩子,安宁亭侯。
夏侯霸,渊子,讨蜀护军、右将军,博昌亭侯,被司马氏怀疑逃入蜀。
夏侯威,霸弟,渊子,兖州刺史。
夏侯惠,威弟,渊子,乐安太守。
夏侯和,惠弟,渊子,河南尹。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征南大将军,荆州牧,昌陵乡侯。
夏侯奉,尚弟,关内侯。
夏侯玄,字太初,尚子,太常。
夏侯本,尚从孙,昌陵亭侯。
夏侯献,领军将。
夏侯儒。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侍中,尚书令,敬侯。
荀恽,彧长子,娶安阳公主,虎贲中郎将,敬侯。
荀甝,恽子,散骑常侍,广阳乡侯。
荀頵,甝子,广阳乡侯。
荀霬,恽子,中领军,贞侯。
荀恺,霬子,贞侯。
荀俣,恽弟,御史中丞。
荀诜,俣弟,大将军从事中郎。
荀顗,诜弟,司空。
荀衍,彧兄,监军校尉,列侯。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尚书令,陵树亭侯。
荀缉,攸长子,有攸风。
荀适,攸次子,陵树亭侯。
荀彪,攸孙,丘阳亭侯。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太尉,魏寿乡侯。
贾穆,诩长子,驸马都尉,魏寿乡侯。
贾模,穆子,魏寿乡侯。
贾访,诩子,列侯。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侃,涣子,郡守、尚书。
袁霸,涣从弟,大司农。
袁亮,霸子,河南尹、尚书。
袁徽,霸弟,以儒素称。
袁敏,徽弟,有武艺而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河堤谒者。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议郎,参丞相军事。
张陵,范子。
张承,字公先,范弟,丞相参军祭酒,赵郡太守。
张戬,承子。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太子太傅。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太仆。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议郎,关内侯。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奉常。
王忠,修子,东莱太守、散骑常侍。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五官将长史。
张泰,巨鹿人,大鸿胪。
庞迪,扶风人,河南尹。
张阁,东郡人,永宁太仆。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光禄勋。
管邈,宁子,博士。
管贡,宁族人,州吏。
王烈,字彦方,丞相掾。
张臶,字子明,巨鹿人,
胡昭,字孔明,颖川人。
胡纂,昭子,郎中。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中尉,被赐死。
杨训,巨鹿人。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尚书仆射。
毛机,玠子,郎中。
徐奕,字季才,东莞人,谏议大夫。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太仆,成阳亭侯。
何曾,夔子,司徒,靖侯。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关内侯。
刑友,颙子,关内侯。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汉朝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右中郎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大司农。
司马岐,芝子,陈留相。
司马肇,岐子。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三公之一,太傅,平阳乡侯。
钟毓,字稚叔,繇子,青州刺史,后将军,假节,都督荆州,惠侯。
钟骏,毓子,惠侯。
钟会,毓弟,司徒,东武亭候。
钟邕,会兄子。
钟毅,会兄子。
钟峻,会兄子。
钟劭,繇子,列侯。
钟豫,繇孙,列侯。
钟演,繇弟,列侯。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三公之一,司徒,安乐乡侯。
华表,歆子,尚书,安乐乡侯。
华缉,歆弟,列侯。
王郎,字景兴,东海郡人,三公之一,司空,兰陵侯。
王肃,字子雍,郎子,擅长贾、马之学,中领军,加散骑常侍,景侯。
王恽,肃子,景侯。
王恂,肃子,兰陵侯。
王详,郎兄子,列侯。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卫尉,安乡侯。
程武,昱子,安乡侯。
程克,武子,安乡侯。
程良,克子,安乡侯。
程延,昱子,列侯。
程晓,昱孙,汝南太守,列侯。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军祭酒,洧阳亭侯。
郭奕,嘉子,太子文学,洧阳亭侯。
郭深,奕子,洧阳亭侯。
郭猎,深子,洧阳亭侯。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卫尉,千秋亭侯。
董胄,昭子,郡守、九卿。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帝子阜陵王延后代,太中大夫,东亭侯。
刘寓,晔子,东亭侯。
刘陶,晔少子,平原太守。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太尉,都乡侯。
蒋秀,济子,都乡侯。
蒋凯,秀子,封下蔡子。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代,资卫将军,领监,方城侯。
刘正,放子,方城侯。
孙资,秘书郎,骡骑将军,侍中,左乡侯。
孙宏,资子,左乡侯。
秦朗,骁骑将军。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扬州刺史。
刘靖,馥子,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建成乡侯。
刘熙,靖子,建成乡侯。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兖州刺史。
司马遗,朗子,昌武亭侯。
司马洪,遗子,昌武亭侯。
司马孚,朗弟,
赵咨,太常。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并州刺史,大司农,申门亭侯。
梁施,习子,申门亭侯。
王思,济阴人,豫州刺史,列侯。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凉州刺史,西乡侯
张缉,既子,光禄大夫,西乡侯。
张翁,既小子,关内侯。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温生,恢子,关内侯。
孟建,汝南人,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豫州刺史,建威将军,阳里亭侯。
贾充,逵子,中护军,阳里亭侯。
胡质,东莞太守。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长水校尉,都亭侯。
任先,峻子,都亭侯。
任览,峻子,关内侯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侍中,都亭侯。
苏怡,则子,都亭侯。
苏愉,则弟,尚书,都亭侯。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尚书仆射,统留事,丰乐亭侯,实验楼船淹死。
杜恕,字务伯,畿子,散骑黄门侍郎,幽州刺吏,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丰乐亭侯,被废为庶民。
杜预,恕子,丰乐亭侯。
王才,骑都尉。
程喜,字申伯,征北将军。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大匠。
郑崇,浑子,郎中。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敦煌大守。
吴瓘,陈国人,魏郡太守。
任燠,乐安人,清河太守。
颜斐,济北人,京兆太守。
孔义,鲁国人,济南相。
令狐邵,太原人,弘农太守。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前将军,晋阳侯。
张虎,辽子,偏将军,晋阳侯。
张统,虎子,晋阳侯。
张汛,辽兄,列侯。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以骁果显名,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右将军,威侯。
乐綝,进子,有父风,扬州刺史,愍侯,诸葛诞反叛时被杀。
乐肇,綝子,愍侯。
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最好毅重,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左将军,假节钺,厉侯。
于圭,禁子,益寿亭侯。
张郃,字俊义,河间鄚人,以巧变著称,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征西车骑将军,鄚侯,在木门与孔明军交战,被飞矢击中战死。
张雄,郃子,鄚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右将军,阳平侯。
徐盖,晃子,阳平侯。
徐霸,盖子,阳平侯。
朱灵,后将军,高唐亭侯。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破虏将军,都亭侯。
李祯,典子,都亭侯。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汝南太守,都亭侯。
李基,通子,奉义中郎将。
李绪,通兄,平虏中郎将。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镇东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良成侯。
臧艾,霸子,青州刺史,少府,恭侯。
臧权,艾子,恭侯。
臧观,霸孙,青州刺史,假节,恭侯,讨伐孙权时阵亡。
臧毓,青州刺史,恭侯。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后将军,新野侯。
文岱,聘子,列侯
文厚,聘从子,关内侯。
文休,聘养子,新野侯。
文武,休子,新野侯。
桓禺,谯郡人,江夏太守。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徐州刺史,威虏将军,万年亭侯。
吕翻,虔子,万年亭侯。
吕桂,翻子,万年亭侯。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勇力绝人,人称虎痴,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牟乡侯。
许仪,褚子,牟乡侯,被钟会所杀。
许综,仪子,牟乡侯。
许定,褚兄,振威将军,都督徼道虎贲。
典韦,陈留己吾人,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校尉,张秀叛乱时战死。
典满,韦子,都尉,关内侯。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被关羽称为白马将军,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被关羽所杀。
庞会,德子,勇烈有父风,中卫将军,列侯。
董衡,将军,欲降关羽被庞德斩杀。
董超,部典将,欲降关羽被庞德斩杀。
成何,督将。
庞淯,字子异,酒泉表氏人,中散大夫,附马都尉,西海太守,淯,关内侯。
庞曾,淯子,关内侯。
阎温,字伯俭,天水西城人,凉州别驾守上邽令,被马超杀死。
张恭,功曹,素有学行,西域戊己校尉,关内侯。
张就,恭子,金城太守。
张华,恭弟。
马艾,敦煌太守。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侍中,关内侯。
徐干,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
陈琳,字孔璋,广陵人,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门下督。
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仓曹掾属。
应玚,字德琏,汝南人,建安七子之一,五官将文学。
应贞,璩子,参相国军事。
应籍,贞子,步兵校尉。
应璩,玚弟,侍中。
刘帧,字公干,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
吴质,济阴人,元城令,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
嵇康,谯郡人,文辞壮丽。
丁仪,沛园人,文人。
丁廙,沛园人,文人。
杨修,弘农人。
荀纬,河内人。
桓威,下邳人,安成令,著《浑舆经》。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尚书,闵乡侯。
卫瓘,觊子,镇西将军。
王象,河内人,散骑常侍。
潘勖,河南人,尚书右丞。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侍中,关内侯。
刘阜,弟子,关内侯。
刘伟,廙弟。
刘助,字孔才,广平邯郸人,尚书郎、散骑侍郎,关内侯。
刘琳,助子,关内侯。
郗虑,御史大夫。
缪袭,东海人,有才学,尚书、光禄勋。
苏林,陈留人,散骑常侍。
韦诞,京兆人,光禄大夫。
孙该,任城人,陈郡太守。
杜挚,河东人,郎中令。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傅介子后代,尚书仆射,阳乡侯。
傅祗,嘏子,泾原子。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侍中,安乐乡侯。
桓纂,阶弟,散骑侍郎,关内侯。
桓嘉,阶子,乐安太守,安乐乡侯,与吴战于东关,阵亡。
桓翊,嘉子,安乐乡侯。
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人,司空,尚书事,颖阴侯。
陈泰,字玄伯,群子,左仆射,颖阴侯。
陈恂,泰子,颖阴侯。
陈温,恂弟,封慎子。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侍中,光禄大夫,司徒,东乡侯。
陈本,矫子,有统御之才,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东乡侯。
陈粲,本子,东乡侯。
陈骞,本弟,车骑将军。
薛悌,东郡人,尚书令。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左仆射,待中光禄大夫,津阳亭侯。
徐钦,宣子,津阳亭侯。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司徒,长垣侯。
卫烈,臻子,光禄勋。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司空,光禄大夫,侍中,容城侯。
卢钦,毓子,尚书。
卢珽,毓子,泰山太守。
卢藩,毓孙,容城侯。
王昶,骠骑将军。
王观,光禄大夫。
王祥,司隶校尉。
和洽,字阳土,汝南西平人,太常,西陵乡侯。
和禽,洽子,西陵乡侯。
和适,禽弟,廷尉、吏部尚书。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光禄大夫,乐阳亭侯。
常旹,林子,泰山太守,乐阳亭侯。。
常静,旹弟,乐阳亭侯。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南阳太守。
杜袭,字子绪,颖川定陵人,太中大夫,大将军军师,平阳乡侯。
杜基,袭兄,关内侯。
杜会,袭子,平阳乡侯。
赵俨,字伯然,颖川阳翟人,骠骑将军,迁司空,都乡侯。
赵亭,俨子,都乡侯。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太尉军师,大司农,清阳亭侯。
裴秀,潜子,尚书仆射,清阳亭侯。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司徒,南乡亭侯。
韩肇,暨子,南乡亭侯。
韩邦,肇子,南乡亭侯。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崔琰族弟,司空,安阳乡侯。
崔述,林子,安阳乡侯。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太尉,安国侯。
高浑,柔子,昌陆子。
刘龟,宜阳典农。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并州刺史,振武将军,使特节,护匈奴中郎将,大利亭侯。
孙元,礼孙,大利亭侯。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司空,阳乡侯。
王悝,观子,胶东子。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卫尉,颖乡侯。
辛敞,毗子,河内太守。
刘放,中书监。
孙资,中书令。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大匠,关内侯。
杨豹,阜孙,关内侯。
杨昆,阜宗族,与马超作战阵亡。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侍中,太史令,关内侯。
高堂琛,隆子,关内侯。
栈潜,任城人,县令。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太尉,景侯。
满伟,宠子,卫尉,景侯。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使持节护匈中郎将军,振威将军,并州刺史,长乐亭侯。
田彭祖,豫子,长乐亭侯。
王雄,幽州刺史。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右中郎将,雁门太守,关内侯。
牵嘉,招子,关内侯。
牵弘,招次子,振威护军。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雍、凉诸军事,阳曲侯。
郭统,淮子,荆州刺史,阳曲侯。
郭正,统子,封汾阳子。
陈泰,雍州刺史。
徐邈,字景山,燕国苏人,司空,都亭侯。
徐武,豫州刺史,都亭侯。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阳陵亭侯。
胡威,刺史,阳陵亭侯。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骠骑将军,司空,持节,武观亭侯。
王浑,昶子,越骑校尉,武观亭侯。
王豹,北海太守。
王基,字伯兴,东莱曲城人,豹子,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武侯。
王徽,基子,东武侯。
王廙,徽子,东武侯。
王淩,字彦云,太原祁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宜城亭侯,欲立楚王被杀。
令狐愚,淩外甥,兖州刺史。
毋丘兴,武威太守,高阳乡侯。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兴子,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安邑侯。
毋丘秀,俭弟。
毋丘重,俭孙。
文钦,杨州刺史,前将军,反叛司马氏失败逃入吴。
文鸯,钦子,将军,关内侯。
文虎,钦子,将军,关内侯。
胡遵,征东将军。
王颀,玄菟太守。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后代,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骡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
陈骞,安东将军。
州泰,兖州刺史。
石苞,监军。
唐咨,利城人,安远将军。
胡奋,大将军司马。
王祚,将领。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征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邓侯。
邓忠,艾子,亭侯。
邓于,艾孙。
邓朗,艾孙,郎中。
师纂,益州刺史。
梯俊,建中校尉。
刘夏,太守。
刘茂,乐浪太守。
弓遵,带方太守。
蔡风,辽东太守。
姚光,玄菟太守。
陈登,字元龙,广陵太守。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太乐令,协律都尉。
陈颃,下邳人,司律中郎将。
张式,将领。
朱建平,沛国人,五官将。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太史。
王弼,山阳,尚书郎。
邵悌,西曹属。
夏侯咸,司马。
胡烈,护军。
句安,将军。
诸葛绪,雍州刺史。
张绣,武威祖厉人,后投降曹操,做了很多贡献,在随从曹操去柳城征讨乌丸,途中去世。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代,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蜀汉昭烈皇帝。
刘禅,字公嗣,后主。自缚投降。
刘永,字公寿,先主子,鲁王。
刘理,字奉孝,后主庶弟,梁王。
刘辑,理子,奉车都尉,封乡侯。
刘胤,理子,哀王。
刘承,胤子,殇王。
刘封,刘备义子,有武艺,气力过人,副军中郎将。被赐死。
甘皇后,沛人。
穆皇后,陈留人。
孙夫人,东吴宗室。
敬哀皇后,张飞长女,后主皇后。
张皇后,敬哀之妹,后主皇后。
王贵人,敬哀张皇后侍人。
刘璇,字文衡,后主太子。死于乱军中。
刘瑶,后主子,安定王。
刘琮,后主子,西河王。
刘瓒,后主子,新平王。
刘谌,后主子,北地王。蜀灭亡时自杀。
刘恂,后主子,新兴王。
刘虔,后主子,上党王。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病死于军中,时年54岁。
诸葛瞻,字思远,亮子,行都护卫将军。临阵战死,时年37。
诸葛尚,瞻长子。与父亲一起战死涪城。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均,亮弟,长水校尉。
诸葛乔,字伯松,瑾次子,驸马都尉。
诸葛攀,乔子,行护军翊武将军。
诸葛显,攀子。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前将军,假节钺,壮缪侯。被东吴偷袭兵败被杀。
关兴,字安国,关羽子,侍中、中监军,壮缪侯。
关统,兴子,官至虎贲中郎将,壮缪侯。
关彝,兴庶子,彝壮缪侯。
关平,羽义子。与关羽一起被杀。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桓侯。被部下张达、范强暗杀。
张苞,飞长子,桓侯。
张遵,苞子,尚书。
张绍,飞次子,侍中、尚书仆射,桓侯。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威侯。
马岱,马超弟,平北将军,陈仓侯。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后将军,刚侯。
黄叙,忠子。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镇军将军,顺平侯。
赵统,虎贲中郎,督行领军,顺平侯。
赵广,牙门将。随姜维出征沓中,临阵战死。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军师中郎将,关内侯。围攻雒县,为流矢所中,时年36。
庞宏,字巨师,统子,涪陵太守。
庞林,统弟,荆州治中从事。随黄权投魏。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尚书令、护军将军,翼侯。
法邈,关内侯,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善于评价人,太傅。
许钦,靖子。
许游,钦子,尚书。
陈祗,字奉宗,汝南人,许靖兄外孙,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
陈裕,祗子,黄门侍郎。
吕义,字季阳,南阳人,尚书令。
吕辰,义子,成都令。
吕雅,义次子,有文才,著《格论》十五篇。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安汉将军。
麋威,竺子,虎贲中郎将。
麋照,威子,虎骑监。
麋芳,字子方,东海人,南郡太守。降吴。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从事中郎,秉忠将军。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昭德将军。
伊籍,字伯机,山阳人,昭文将军。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大司农。
夏侯纂,广汉太守。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掌军中郎将。
董允,字休昭,和子,侍中守尚书令。
董宏,允孙,晋巴西太守。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尚书令。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马良眉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其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左将军掾,夷陵之战中阵亡,36岁。
马秉,良子,骑都尉。
马谡,字幼常,良弟,为人言过其实,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街亭之战失误,被斩,39岁。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卫尉,城阳亭侯。
陈济,震子,城阳亭侯。
孟达,字子敬,宜都太守。
彭漾,字永年,广汉人,阳江太守。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长水校尉。被流放汶山郡。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骠骑将军,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因误军机流放梓潼郡。
李丰,严子,朱提太守。
刘琰,字威硕,鲁国人,固陵太守,都乡侯。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孔明死后与杨仪不和被杀。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有才干,丞相参军长史,绥军将军。因不满地位被流放汉嘉郡,自杀。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梓潼太守、裨将军。
霍弋,字绍先,峻子,监军、翊军将军,建宁太守。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王山,连子,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左将军,显明亭侯。
向条,朗子,御史中丞。
向宠,朗兄子,中领军。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阵亡。
向充,宠弟,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辅汉将军,领留府长史。
张毣,裔子,三郡守、监军。
张郁,毣子,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蜀郡太守,越骑校尉,关内侯。
黄元素,汉嘉太守。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谏议大夫。惧罪降魏。
王冲,广汉人,牙门将。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谏议大夫。
五梁,字德山,犍为南安人,习儒学,谏义大夫、五官中郎将。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儒林校尉
曹嵩,字巨高,曹操父,夏侯敦叔父。灵帝时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
曹腾,字季兴,嵩养父,中常侍大长秋。
曹德,操弟。
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琬,昂继子,丰愍王。
曹廉,琬子,丰愍王。
曹安民,操弟子,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铄,操子,相殇王。
曹潜,铄子,相愍王。
曹偃,潜子,相怀王。
曹竦,铄继子,阳都乡公。
曹冲,字仓舒,操子,邓哀王。
曹琮,冲继子,平阳公。
曹据,操子,彭城王。
曹宇,操子,大将军,燕王。
曹奂,字景明,武帝孙,宇子,魏国末代皇帝,禅位给司马炎,废为陈留王,谥曰元皇帝。
曹林,操子,沛穆王。
曹纬,林子,沛穆王。
曹衮,操子,少好学,中山恭王。
曹孚,衮子,中山恭王。
曹玹,操子,怀王。
曹赞,玹继子,怀王。
曹壹,玹继子,怀王。
曹恒,壹子,怀王。
曹峻,字子安,操子,陈留恭王。
曹澳,峻子,陈留恭王。
曹矩,操子,范阳闵王。
曹敏,矩继子,范阳闵王。
曹焜,敏子,范阳原王。
曹干,操子,赵王。
曹上,操子,临邑殇公子。
曹彪,字朱虎,操子,楚王。
曹嘉,彪子,常山真定王。
曹勤,操子,刚殇公子。
曹乘,操子,谷城殇公子。
曹绍,郎中。
曹整,操子,叔父绍继子,郿戴公子。
曹范,整继子,悼公。
曹阐,范弟,叔父整继子,郿公。
曹京,操子,灵殇公子。
曹彬,蓟恭公。
曹均,操子,叔父彬继子,樊安公。
曹抗,均子,屯留公。
曹谌,抗子,屯留公。
曹棘,操子,广宗殇公子。
曹玉,朗陵哀侯。
曹徽,操子,叔父玉继子,东平灵王。
曹翕,徽子,东平灵王。
曹茂,操子,乐陵王。
曹彰,字子文,操子,少善射御,膂力过人,越骑将军,任城威王。
曹楷,彰子,任城王。
曹芳,字兰卿,楷子,继给曹睿,魏国第三代皇帝,被废为齐王。
曹植,操子,陈思王。
曹志,植子,济北王。
曹熊,字子建,操子,萧怀王。
曹炳,熊子,萧哀王。
曹丕,字子桓,曹操太子,文皇帝。
曹睿,字符仲,文帝太子,
曹协,丕子,赞哀王。
曹寻,协子,赞殇王。
曹蕤,丕子,北海悼王。
曹赞,琅邪王子,蕤继子,文安王。
曹鉴,丕子,东武阳怀王。
曹霖,丕子,性粗暴,东海定王。
曹髦,字彦士,文帝孙,霖子,魏国第四代皇帝,后被废为高贵乡公。
曹启,霖子,东海定王。
曹礼,丕子,元城哀王。
曹悌,任城王楷子,礼继子,梁王。
曹邕,邯郸怀王。
曹温,任城王楷子,鲁阳王。
曹贡,清河悼王。
曹俨,广平哀王。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大司马,忠侯。
曹泰,仁子,镇东将军,假节,宁陵侯。
曹初,泰子,宁陵侯。
曹楷,泰弟,列侯。
曹范,泰弟,列侯。
曹纯,仁弟,仪郎参司空军事,高陵亭侯。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骠骑将军,恭侯。
曹馥,洪子,恭侯。
曹震,洪子,列侯。
曹瑜,洪族父,卫将军,列侯。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大司马,都督扬州,壮侯。
曹肇,休子,有当世才度,散骑常侍、屯骑校尉,壮侯。
曹兴,肇子,壮侯。
曹纂,肇弟,殄吴将军,列侯。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迁大将军,给事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邵陵侯。
曹彬,真弟,列侯。
曹爽,字昭伯,真子,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武安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羲,真子,中领军,武卫将军,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训,真子,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则,真子,列侯。
曹彦,真子,散骑常侍,侍讲,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皑,真子,列侯。
曹熙,真族孙,新昌亭侯
曹遵,宗族。
曹肇,屯骑校尉。
曹璠,左丞。
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后代,大将军,高安乡侯。
夏侯充,敦子,忠侯。
夏侯廙,充子,忠侯。
夏侯劭,廙子,忠侯。
夏侯茂,敦子,娶清河公主,历任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列侯。
夏侯廉,敦弟,列侯。
夏侯渊,字妙才,敦族弟,征西将军,愍侯,在阳平关战死。
夏侯衡,渊长子,安宁亭侯。
夏侯绩,衡子,虎贲中郎将,安宁亭侯。。
夏侯褒,绩子,安宁亭侯。
夏侯霸,渊子,讨蜀护军、右将军,博昌亭侯,被司马氏怀疑逃入蜀。
夏侯威,霸弟,渊子,兖州刺史。
夏侯惠,威弟,渊子,乐安太守。
夏侯和,惠弟,渊子,河南尹。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征南大将军,荆州牧,昌陵乡侯。
夏侯奉,尚弟,关内侯。
夏侯玄,字太初,尚子,太常。
夏侯本,尚从孙,昌陵亭侯。
夏侯献,领军将。
夏侯儒。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侍中,尚书令,敬侯。
荀恽,彧长子,娶安阳公主,虎贲中郎将,敬侯。
荀甝,恽子,散骑常侍,广阳乡侯。
荀頵,甝子,广阳乡侯。
荀霬,恽子,中领军,贞侯。
荀恺,霬子,贞侯。
荀俣,恽弟,御史中丞。
荀诜,俣弟,大将军从事中郎。
荀顗,诜弟,司空。
荀衍,彧兄,监军校尉,列侯。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尚书令,陵树亭侯。
荀缉,攸长子,有攸风。
荀适,攸次子,陵树亭侯。
荀彪,攸孙,丘阳亭侯。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太尉,魏寿乡侯。
贾穆,诩长子,驸马都尉,魏寿乡侯。
贾模,穆子,魏寿乡侯。
贾访,诩子,列侯。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侃,涣子,郡守、尚书。
袁霸,涣从弟,大司农。
袁亮,霸子,河南尹、尚书。
袁徽,霸弟,以儒素称。
袁敏,徽弟,有武艺而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河堤谒者。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议郎,参丞相军事。
张陵,范子。
张承,字公先,范弟,丞相参军祭酒,赵郡太守。
张戬,承子。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太子太傅。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太仆。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议郎,关内侯。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奉常。
王忠,修子,东莱太守、散骑常侍。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五官将长史。
张泰,巨鹿人,大鸿胪。
庞迪,扶风人,河南尹。
张阁,东郡人,永宁太仆。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光禄勋。
管邈,宁子,博士。
管贡,宁族人,州吏。
王烈,字彦方,丞相掾。
张臶,字子明,巨鹿人,
胡昭,字孔明,颖川人。
胡纂,昭子,郎中。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中尉,被赐死。
杨训,巨鹿人。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尚书仆射。
毛机,玠子,郎中。
徐奕,字季才,东莞人,谏议大夫。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太仆,成阳亭侯。
何曾,夔子,司徒,靖侯。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关内侯。
刑友,颙子,关内侯。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汉朝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右中郎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大司农。
司马岐,芝子,陈留相。
司马肇,岐子。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三公之一,太傅,平阳乡侯。
钟毓,字稚叔,繇子,青州刺史,后将军,假节,都督荆州,惠侯。
钟骏,毓子,惠侯。
钟会,毓弟,司徒,东武亭候。
钟邕,会兄子。
钟毅,会兄子。
钟峻,会兄子。
钟劭,繇子,列侯。
钟豫,繇孙,列侯。
钟演,繇弟,列侯。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三公之一,司徒,安乐乡侯。
华表,歆子,尚书,安乐乡侯。
华缉,歆弟,列侯。
王郎,字景兴,东海郡人,三公之一,司空,兰陵侯。
王肃,字子雍,郎子,擅长贾、马之学,中领军,加散骑常侍,景侯。
王恽,肃子,景侯。
王恂,肃子,兰陵侯。
王详,郎兄子,列侯。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卫尉,安乡侯。
程武,昱子,安乡侯。
程克,武子,安乡侯。
程良,克子,安乡侯。
程延,昱子,列侯。
程晓,昱孙,汝南太守,列侯。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军祭酒,洧阳亭侯。
郭奕,嘉子,太子文学,洧阳亭侯。
郭深,奕子,洧阳亭侯。
郭猎,深子,洧阳亭侯。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卫尉,千秋亭侯。
董胄,昭子,郡守、九卿。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帝子阜陵王延后代,太中大夫,东亭侯。
刘寓,晔子,东亭侯。
刘陶,晔少子,平原太守。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太尉,都乡侯。
蒋秀,济子,都乡侯。
蒋凯,秀子,封下蔡子。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代,资卫将军,领监,方城侯。
刘正,放子,方城侯。
孙资,秘书郎,骡骑将军,侍中,左乡侯。
孙宏,资子,左乡侯。
秦朗,骁骑将军。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扬州刺史。
刘靖,馥子,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建成乡侯。
刘熙,靖子,建成乡侯。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兖州刺史。
司马遗,朗子,昌武亭侯。
司马洪,遗子,昌武亭侯。
司马孚,朗弟,
赵咨,太常。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并州刺史,大司农,申门亭侯。
梁施,习子,申门亭侯。
王思,济阴人,豫州刺史,列侯。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凉州刺史,西乡侯
张缉,既子,光禄大夫,西乡侯。
张翁,既小子,关内侯。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
温生,恢子,关内侯。
孟建,汝南人,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豫州刺史,建威将军,阳里亭侯。
贾充,逵子,中护军,阳里亭侯。
胡质,东莞太守。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长水校尉,都亭侯。
任先,峻子,都亭侯。
任览,峻子,关内侯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侍中,都亭侯。
苏怡,则子,都亭侯。
苏愉,则弟,尚书,都亭侯。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尚书仆射,统留事,丰乐亭侯,实验楼船淹死。
杜恕,字务伯,畿子,散骑黄门侍郎,幽州刺吏,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丰乐亭侯,被废为庶民。
杜预,恕子,丰乐亭侯。
王才,骑都尉。
程喜,字申伯,征北将军。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大匠。
郑崇,浑子,郎中。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敦煌大守。
吴瓘,陈国人,魏郡太守。
任燠,乐安人,清河太守。
颜斐,济北人,京兆太守。
孔义,鲁国人,济南相。
令狐邵,太原人,弘农太守。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前将军,晋阳侯。
张虎,辽子,偏将军,晋阳侯。
张统,虎子,晋阳侯。
张汛,辽兄,列侯。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以骁果显名,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右将军,威侯。
乐綝,进子,有父风,扬州刺史,愍侯,诸葛诞反叛时被杀。
乐肇,綝子,愍侯。
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最好毅重,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左将军,假节钺,厉侯。
于圭,禁子,益寿亭侯。
张郃,字俊义,河间鄚人,以巧变著称,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征西车骑将军,鄚侯,在木门与孔明军交战,被飞矢击中战死。
张雄,郃子,鄚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魏国五大名将之一,右将军,阳平侯。
徐盖,晃子,阳平侯。
徐霸,盖子,阳平侯。
朱灵,后将军,高唐亭侯。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破虏将军,都亭侯。
李祯,典子,都亭侯。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汝南太守,都亭侯。
李基,通子,奉义中郎将。
李绪,通兄,平虏中郎将。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镇东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良成侯。
臧艾,霸子,青州刺史,少府,恭侯。
臧权,艾子,恭侯。
臧观,霸孙,青州刺史,假节,恭侯,讨伐孙权时阵亡。
臧毓,青州刺史,恭侯。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后将军,新野侯。
文岱,聘子,列侯
文厚,聘从子,关内侯。
文休,聘养子,新野侯。
文武,休子,新野侯。
桓禺,谯郡人,江夏太守。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徐州刺史,威虏将军,万年亭侯。
吕翻,虔子,万年亭侯。
吕桂,翻子,万年亭侯。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勇力绝人,人称虎痴,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牟乡侯。
许仪,褚子,牟乡侯,被钟会所杀。
许综,仪子,牟乡侯。
许定,褚兄,振威将军,都督徼道虎贲。
典韦,陈留己吾人,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校尉,张秀叛乱时战死。
典满,韦子,都尉,关内侯。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被关羽称为白马将军,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被关羽所杀。
庞会,德子,勇烈有父风,中卫将军,列侯。
董衡,将军,欲降关羽被庞德斩杀。
董超,部典将,欲降关羽被庞德斩杀。
成何,督将。
庞淯,字子异,酒泉表氏人,中散大夫,附马都尉,西海太守,淯,关内侯。
庞曾,淯子,关内侯。
阎温,字伯俭,天水西城人,凉州别驾守上邽令,被马超杀死。
张恭,功曹,素有学行,西域戊己校尉,关内侯。
张就,恭子,金城太守。
张华,恭弟。
马艾,敦煌太守。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侍中,关内侯。
徐干,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
陈琳,字孔璋,广陵人,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门下督。
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仓曹掾属。
应玚,字德琏,汝南人,建安七子之一,五官将文学。
应贞,璩子,参相国军事。
应籍,贞子,步兵校尉。
应璩,玚弟,侍中。
刘帧,字公干,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
吴质,济阴人,元城令,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
嵇康,谯郡人,文辞壮丽。
丁仪,沛园人,文人。
丁廙,沛园人,文人。
杨修,弘农人。
荀纬,河内人。
桓威,下邳人,安成令,著《浑舆经》。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尚书,闵乡侯。
卫瓘,觊子,镇西将军。
王象,河内人,散骑常侍。
潘勖,河南人,尚书右丞。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侍中,关内侯。
刘阜,弟子,关内侯。
刘伟,廙弟。
刘助,字孔才,广平邯郸人,尚书郎、散骑侍郎,关内侯。
刘琳,助子,关内侯。
郗虑,御史大夫。
缪袭,东海人,有才学,尚书、光禄勋。
苏林,陈留人,散骑常侍。
韦诞,京兆人,光禄大夫。
孙该,任城人,陈郡太守。
杜挚,河东人,郎中令。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傅介子后代,尚书仆射,阳乡侯。
傅祗,嘏子,泾原子。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侍中,安乐乡侯。
桓纂,阶弟,散骑侍郎,关内侯。
桓嘉,阶子,乐安太守,安乐乡侯,与吴战于东关,阵亡。
桓翊,嘉子,安乐乡侯。
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人,司空,尚书事,颖阴侯。
陈泰,字玄伯,群子,左仆射,颖阴侯。
陈恂,泰子,颖阴侯。
陈温,恂弟,封慎子。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侍中,光禄大夫,司徒,东乡侯。
陈本,矫子,有统御之才,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东乡侯。
陈粲,本子,东乡侯。
陈骞,本弟,车骑将军。
薛悌,东郡人,尚书令。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左仆射,待中光禄大夫,津阳亭侯。
徐钦,宣子,津阳亭侯。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司徒,长垣侯。
卫烈,臻子,光禄勋。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司空,光禄大夫,侍中,容城侯。
卢钦,毓子,尚书。
卢珽,毓子,泰山太守。
卢藩,毓孙,容城侯。
王昶,骠骑将军。
王观,光禄大夫。
王祥,司隶校尉。
和洽,字阳土,汝南西平人,太常,西陵乡侯。
和禽,洽子,西陵乡侯。
和适,禽弟,廷尉、吏部尚书。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光禄大夫,乐阳亭侯。
常旹,林子,泰山太守,乐阳亭侯。。
常静,旹弟,乐阳亭侯。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南阳太守。
杜袭,字子绪,颖川定陵人,太中大夫,大将军军师,平阳乡侯。
杜基,袭兄,关内侯。
杜会,袭子,平阳乡侯。
赵俨,字伯然,颖川阳翟人,骠骑将军,迁司空,都乡侯。
赵亭,俨子,都乡侯。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太尉军师,大司农,清阳亭侯。
裴秀,潜子,尚书仆射,清阳亭侯。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司徒,南乡亭侯。
韩肇,暨子,南乡亭侯。
韩邦,肇子,南乡亭侯。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崔琰族弟,司空,安阳乡侯。
崔述,林子,安阳乡侯。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太尉,安国侯。
高浑,柔子,昌陆子。
刘龟,宜阳典农。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并州刺史,振武将军,使特节,护匈奴中郎将,大利亭侯。
孙元,礼孙,大利亭侯。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司空,阳乡侯。
王悝,观子,胶东子。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卫尉,颖乡侯。
辛敞,毗子,河内太守。
刘放,中书监。
孙资,中书令。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大匠,关内侯。
杨豹,阜孙,关内侯。
杨昆,阜宗族,与马超作战阵亡。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侍中,太史令,关内侯。
高堂琛,隆子,关内侯。
栈潜,任城人,县令。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太尉,景侯。
满伟,宠子,卫尉,景侯。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使持节护匈中郎将军,振威将军,并州刺史,长乐亭侯。
田彭祖,豫子,长乐亭侯。
王雄,幽州刺史。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右中郎将,雁门太守,关内侯。
牵嘉,招子,关内侯。
牵弘,招次子,振威护军。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雍、凉诸军事,阳曲侯。
郭统,淮子,荆州刺史,阳曲侯。
郭正,统子,封汾阳子。
陈泰,雍州刺史。
徐邈,字景山,燕国苏人,司空,都亭侯。
徐武,豫州刺史,都亭侯。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阳陵亭侯。
胡威,刺史,阳陵亭侯。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骠骑将军,司空,持节,武观亭侯。
王浑,昶子,越骑校尉,武观亭侯。
王豹,北海太守。
王基,字伯兴,东莱曲城人,豹子,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武侯。
王徽,基子,东武侯。
王廙,徽子,东武侯。
王淩,字彦云,太原祁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宜城亭侯,欲立楚王被杀。
令狐愚,淩外甥,兖州刺史。
毋丘兴,武威太守,高阳乡侯。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兴子,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安邑侯。
毋丘秀,俭弟。
毋丘重,俭孙。
文钦,杨州刺史,前将军,反叛司马氏失败逃入吴。
文鸯,钦子,将军,关内侯。
文虎,钦子,将军,关内侯。
胡遵,征东将军。
王颀,玄菟太守。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后代,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骡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
陈骞,安东将军。
州泰,兖州刺史。
石苞,监军。
唐咨,利城人,安远将军。
胡奋,大将军司马。
王祚,将领。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征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邓侯。
邓忠,艾子,亭侯。
邓于,艾孙。
邓朗,艾孙,郎中。
师纂,益州刺史。
梯俊,建中校尉。
刘夏,太守。
刘茂,乐浪太守。
弓遵,带方太守。
蔡风,辽东太守。
姚光,玄菟太守。
陈登,字元龙,广陵太守。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太乐令,协律都尉。
陈颃,下邳人,司律中郎将。
张式,将领。
朱建平,沛国人,五官将。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太史。
王弼,山阳,尚书郎。
邵悌,西曹属。
夏侯咸,司马。
胡烈,护军。
句安,将军。
诸葛绪,雍州刺史。
张绣,武威祖厉人,后投降曹操,做了很多贡献,在随从曹操去柳城征讨乌丸,途中去世。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代,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蜀汉昭烈皇帝。
刘禅,字公嗣,后主。自缚投降。
刘永,字公寿,先主子,鲁王。
刘理,字奉孝,后主庶弟,梁王。
刘辑,理子,奉车都尉,封乡侯。
刘胤,理子,哀王。
刘承,胤子,殇王。
刘封,刘备义子,有武艺,气力过人,副军中郎将。被赐死。
甘皇后,沛人。
穆皇后,陈留人。
孙夫人,东吴宗室。
敬哀皇后,张飞长女,后主皇后。
张皇后,敬哀之妹,后主皇后。
王贵人,敬哀张皇后侍人。
刘璇,字文衡,后主太子。死于乱军中。
刘瑶,后主子,安定王。
刘琮,后主子,西河王。
刘瓒,后主子,新平王。
刘谌,后主子,北地王。蜀灭亡时自杀。
刘恂,后主子,新兴王。
刘虔,后主子,上党王。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病死于军中,时年54岁。
诸葛瞻,字思远,亮子,行都护卫将军。临阵战死,时年37。
诸葛尚,瞻长子。与父亲一起战死涪城。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均,亮弟,长水校尉。
诸葛乔,字伯松,瑾次子,驸马都尉。
诸葛攀,乔子,行护军翊武将军。
诸葛显,攀子。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前将军,假节钺,壮缪侯。被东吴偷袭兵败被杀。
关兴,字安国,关羽子,侍中、中监军,壮缪侯。
关统,兴子,官至虎贲中郎将,壮缪侯。
关彝,兴庶子,彝壮缪侯。
关平,羽义子。与关羽一起被杀。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桓侯。被部下张达、范强暗杀。
张苞,飞长子,桓侯。
张遵,苞子,尚书。
张绍,飞次子,侍中、尚书仆射,桓侯。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威侯。
马岱,马超弟,平北将军,陈仓侯。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后将军,刚侯。
黄叙,忠子。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镇军将军,顺平侯。
赵统,虎贲中郎,督行领军,顺平侯。
赵广,牙门将。随姜维出征沓中,临阵战死。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军师中郎将,关内侯。围攻雒县,为流矢所中,时年36。
庞宏,字巨师,统子,涪陵太守。
庞林,统弟,荆州治中从事。随黄权投魏。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尚书令、护军将军,翼侯。
法邈,关内侯,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善于评价人,太傅。
许钦,靖子。
许游,钦子,尚书。
陈祗,字奉宗,汝南人,许靖兄外孙,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
陈裕,祗子,黄门侍郎。
吕义,字季阳,南阳人,尚书令。
吕辰,义子,成都令。
吕雅,义次子,有文才,著《格论》十五篇。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安汉将军。
麋威,竺子,虎贲中郎将。
麋照,威子,虎骑监。
麋芳,字子方,东海人,南郡太守。降吴。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从事中郎,秉忠将军。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昭德将军。
伊籍,字伯机,山阳人,昭文将军。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大司农。
夏侯纂,广汉太守。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掌军中郎将。
董允,字休昭,和子,侍中守尚书令。
董宏,允孙,晋巴西太守。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尚书令。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马良眉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其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左将军掾,夷陵之战中阵亡,36岁。
马秉,良子,骑都尉。
马谡,字幼常,良弟,为人言过其实,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街亭之战失误,被斩,39岁。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卫尉,城阳亭侯。
陈济,震子,城阳亭侯。
孟达,字子敬,宜都太守。
彭漾,字永年,广汉人,阳江太守。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长水校尉。被流放汶山郡。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骠骑将军,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因误军机流放梓潼郡。
李丰,严子,朱提太守。
刘琰,字威硕,鲁国人,固陵太守,都乡侯。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孔明死后与杨仪不和被杀。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有才干,丞相参军长史,绥军将军。因不满地位被流放汉嘉郡,自杀。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梓潼太守、裨将军。
霍弋,字绍先,峻子,监军、翊军将军,建宁太守。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王山,连子,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左将军,显明亭侯。
向条,朗子,御史中丞。
向宠,朗兄子,中领军。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阵亡。
向充,宠弟,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辅汉将军,领留府长史。
张毣,裔子,三郡守、监军。
张郁,毣子,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蜀郡太守,越骑校尉,关内侯。
黄元素,汉嘉太守。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谏议大夫。惧罪降魏。
王冲,广汉人,牙门将。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谏议大夫。
五梁,字德山,犍为南安人,习儒学,谏义大夫、五官中郎将。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儒林校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魏王曹操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权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魏文帝曹丕,魏高祖·曹丕(187-226)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曹睿】(205年-239年),魏明帝,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3年(226年五月丁巳到239年逝世),享年35岁,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
生于汉献帝建安九年,卒于魏景初三年,年三十六岁。生而曹操爱之,常令左右。为人口吃少言,沈毅好断,不好浮华之士。初封武德侯,继为齐公,为平原王。母甄氏,为郭后谗死。丕以郭无子,使养睿。睿因母故,意甚不平。后郭后颇加慈爱,睿亦敬事如常。常从丕猎,丕射杀鹿母,命睿射其子。睿不忍,啼泣而罢。初嗣位,以司马懿拒蜀。孙权攻合肥,睿自领兵击退。公孙渊反辽东,亦命司马懿讨平。曹真等辅政,睿皆处以方任,政自己出,容纳直言,有君人之量。然不久便大营宫馆,耽于内宠。在位十三年,卒。没后,政权归司马氏。睿有爱好文学的遗传性,故著作诗文颇多。有集十卷,(《隋书经籍志注》作七卷,此从《唐书志》)传于世。
【曹芳】(232-----274年),字兰卿。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239~254年在位。为魏明帝曹睿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是魏明帝的义子,但自小在宫中成长的曹芳,出生来历一概不详。《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应该是任城王曹楷之子。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公元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曹芳联合李丰、张缉、夏侯玄等意图罢除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三人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晋国立国后封为邵陵县公,死后谥“厉公”。 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于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李丰、张缉等意图罢黜司马师,改由夏侯玄辅政,事发,三人被灭族。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晋国立国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薨,谥厉公。
【曹仁】(168—223)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曹操从弟。跟随曹操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多,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攻克句阳,生擒吕布将刘何,官渡大战中,在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赤壁兵败后,曹仁镇守江陵与周瑜拖了一年之久,为曹操重整旗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渭南破马超,破反将苏伯、田银、侯音,襄樊魏蜀之战挡住了关羽的进攻,攻破邵。
【曹洪】(?-232)字子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的从弟,三国时曹魏名将。
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曾任曹洪为蕲春长。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后获罪将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时,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逝世,追谥曰恭侯。
【夏侯敦】(?-220),字元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国名将,曹操部下重要将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官至大将军,高安乡侯。谥号忠侯。
少习枪棒,武艺过人。太祖起兵,敦率众来投,自此随之征战。太祖讨吕布,敦为布将曹性射其左目,敦拔矢啖睛,杀性,两军无不骇然。后敦常为先锋,杀敌破阵,冲锋在前,立功无数。太祖病笃,敦往见之,于宫门处遇鬼惊倒,自此染病。及魏文帝践祚,以敦为大将军。旋之,卒。文帝为之挂孝。
【夏侯渊】(?-219)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敦之族弟,八虎骑之一。群雄征讨董卓时随曹操一同起兵,后征战四方,屡立功勋。在平定马超叛乱后负责西北防线的镇守。公元219年刘备攻打汉中,他被刘备大将黄忠所杀。
夏侯敦族弟,与曹操是连襟,勇力过人。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人颇重义气,有一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随曹操而起,并常年转战各地,克昌豨,剿雷绪,攻马超、逐韩遂,灭宋建,平诸羌,当时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战功极多。封为博昌亭侯,征西将军,假节。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倾全部军力攻打汉中,次年于定军山为蜀将刘备夜袭,战死。
【乐进】(?-218)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曹操帐下将领。以胆识英烈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随军多年,南征北战,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乐进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号为名将。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谥曰威侯。
【张辽】(169—222)字文远,汉族,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官至前将军、征东将军、晋阳侯。后人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
聂壹之后,为避灾祸改姓张。三国魏名将,著名的战术家。他使用长枪、金戟,武功高强,又谋略过人,据说他拥有一把玄铁巨剑,重一百七十二斤,为绝世兵器,只是行动不便,多次建立奇功。还有着武将少有的突出的语言才能。 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追击时,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扬天下,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尚不敢与其一战。吴国有小孩哭声不止,其母言:“张辽来了”,孩童即无再啼。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张郃】(?—231)字儁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渡之战时,本为袁绍部将的张郃投降了曹操,并在曹操帐下多立功勋,于曹魏建立后加封为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多次抵御蜀汉诸葛亮的进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伏射死。谥曰壮侯。
【于禁】(?-221)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瓷窑镇西大平村)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左将军,假节钺。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曹操时期外姓第一将。早期随鲍信起兵讨黄巾,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 屡建功勋。 曹操征张绣失利, 大军溃散, 唯独于禁临危不乱, 且战且退. 路遇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诬告于禁叛变,于禁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对于禁坚毅沉稳的作风大加赞赏,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在败吕布,破袁绍等大小战役中,于禁等五子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和后拒,成为曹军将领中的骨干精英。曹操曾经因恼怒朱灵而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曹军中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
官至左将军,假节钺。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率军救援,汉水泛滥,七军被淹,于禁放弃抵抗而被俘, 关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见了皇帝泪流满面。曹丕下旨, 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 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并引用春秋时名将荀林父、孟明视的事例来安慰他。后来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的图画,于禁见到后, 惭愧发病而死。谥为厉侯。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镇守荆北。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曹操接收荆汉后,文聘才往见曹操,曹操问道:“为甚堋来得这般迟呢?”文聘便答:“之前我不能辅弼刘荆州(刘表)一起侍奉国家,如今荆州虽然失去了,但我却常希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境,这样我才生不负于孤弱(指刘琮等),死亦无愧于地下,然而现在所设想的不能实现,还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聘的心里实在悲痛惭愧,没有面目早来进见明公而已。”说罢唏嘘饮泣。曹操为之怆然,说道:“仲业(文聘字),你真是一个忠臣啊。”于是以厚礼招待文聘。又以军队授予文聘,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曹操平定荆州后,因为江夏与东吴接壤,民心不安,于是以文聘为江夏太守,让他典掌曹魏军队,委任他以边防之大事。
后来文聘又与乐进攻讨关羽于寻口,其间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为讨逆将军。在江夏镇守时,文聘曾于汉津攻取关羽军的辎重,又在荆城烧毁其船,建立不少功劳。
【典韦】(?—197),东汉末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人称“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部下猛将)。曹操部下重要将领,同许褚共领虎卫军。
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仇,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的奇力为异。初属张邈手下司马赵宠,后属夏侯敦。曹操讨吕布于濮阳时,典韦奋力勇战,杀退吕布,为曹操所异。因其人忠诚谨重,自此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200余人),最终因寡不敌众战死。
【许褚】(?—232年),字仲康,谯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和典韦一同统率着曹操的亲卫队“虎卫军”。因为他十分勇猛,所以有“虎痴”的绰号。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占领淮、汝,许褚遣众归顺曹操,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许褚为先锋,斩贼首万余,迁校尉。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跟随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谋杀曹操,因许褚总伴随在左右,不敢下手。一直等到许褚休假时,徐他等怀揣利刃来见曹操。当时许褚在家里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入账见到许褚,大惊失色,许褚见状况不会,即刻斩杀徐他等人。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不让他离开身边。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随曹操围邺城,有战功,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于潼关。曹操将要渡河,到了河边,让大军先行,自己和许褚及虎士百余人断后。这时马超率步骑万余,来劫杀曹操,箭矢如雨。许褚对曹操说:“贼兵多,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过河,您也该走了。”于是扶曹操上船,贼兵势不可挡,余下的部队都争着上船,船超重将没。许褚斩杀攀船者,左手举着马鞍来为曹操挡箭,右手推着船渡河。当日,如果没有许褚,曹操就危险了。后来,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单独谈话,左右皆不随行,仅带许褚一人。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想要暗中偷袭曹操,但平日经常听闻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的即是此人。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不敢动。数日后大战,大破马超等,许褚斩杀多人,迁武卫中郎将。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驾崩,许褚痛哭吐血。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待他非常亲近。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睿即位,进牟乡侯,邑七百户,赐子爵一人关内侯。
【李典】(174————209) 字曼成,曹操手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曹操攻击袁谭、袁尚时,李典和程昱负责运军粮,当时走的是水路。袁尚既派高干率军驻守在河上断绝水道。运输队不得过,曹操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让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陆路。高干大概是看到对面的只是曹军的运输队,没有放在眼里,又有地利,防备比较松懈。李典由此看出了敌军有可乘之机,认为敌军自峙地利,防守松懈,装备少,攻之必破。说服程昱及其他将领渡河进击高干,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军主力的水路。按年份算,当时李典也就是二十出头一点,有此胆色,有此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说已是良将之才。
【郭淮】(?-255)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郭淮是三国时期魏名将,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早年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后来一直留在魏国西方负责防守西部边境,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并因功不断被提升,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官位升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经为保护魏明帝曹睿而欲独身搏虎,但明帝因担心孙礼有闪失而阻止了他;后来孙礼在芍陂与吴将全琮交战时亲冒矢石,奋不顾身,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终于击退吴军。后来孙礼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与曹爽意见不合而得罪曹爽,被罢官,不久因众人的请求而重新被起用。曹爽死后孙礼为司隶校尉,在所治理过的七郡五州之内皆有威信,不久被加为司空。公元250年病逝,谥曰景侯。
【曹纯】(?-210)字子和,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武将,曹仁之弟。曹纯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虎豹骑”的统领者之一,因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颇有功绩,被加封为高陵亭侯。死后谥曰威侯。
【曹真】(?-231),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族子。其父为曹操招募人马时被州郡所杀,曹操因怜悯曹真少年丧父而待其如亲子一般,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率领虎豹骑。曹真在镇守曹魏西北边境时表现突出,魏明帝时期屡次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公元231年,曹真病逝,谥曰元侯。
他是曹操的养子,被曹操待若亲子,曾统领虎豹骑,征战有功,封侯,后以偏将军的身份参与汉中之战,因功累迁中坚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曹丕继位后,曹真升任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军事,镇守魏国西方,平定叛乱。曹丕病危时,曹真同陈群、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曹真升任大将军,同张郃一起成功防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平定三郡叛乱。曹真判断出诸葛亮下次必出陈仓,派郝昭等提前修缮城池,于是成功防御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后来,曹真升任大司马,在他的建议下,魏国兵分数路大举攻蜀,因大雨撤还。回到洛阳后不久,曹真病逝。
【曹休】(?-228)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从子。与曹纯、曹真一同统领曹魏的特种部队--“虎豹骑”。
曹操待若亲子。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征伐,曾统领虎豹骑做警卫工作。刘备派将军吴兰屯下辩,曹休随曹洪进兵征讨,名为参军,实为主帅,在他的建议下,大败蜀军。魏文帝时期,曹休升任领军将军,后又任镇南将军,接替夏侯敦驻守魏国东侧,与吴国多次交战,曾于洞浦大破吴将吕范,因功累迁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大司马,一直负责扬州军务。后被吴将周鲂诈降诱曹休深入伐吴,结果曹休被吴将陆逊杀得大败,不久背生恶疽而死。
【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后世将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
曹植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爽】(?—249)字昭伯,小名默,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大司马曹真之子,曹操族孙。
年少时谨慎持重。魏明帝曹睿为东宫太子时,很器重他。明帝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殊宠有加。明帝卧病时,诏入寝宫,拜为大将军并假以节钺,处理军国大事,与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少帝。齐王曹芳即位,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初本谦虚谨慎,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亦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丁谧、毕轨等蛊惑,把曹爽一步步拉向深渊。凭官高权重,任用私人,委诸弟及党羽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以高官,朝廷大权几乎为其垄断。还利用职权,广置田产,窃取宫中禁物,妻妾成群,玩弄先帝嫔妃,车服拟于皇帝,胡作非为,难以列全。并纳邓飏等言,不听太傅司马懿劝谏,出兵伐蜀,结果空劳民伤财,且军马死伤惨重。
司马懿称疾退避,伺机制服曹爽。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少帝谒魏明帝曹睿墓高平陵,曹爽兄弟皆随行。司马懿率其兵马,关闭各城门发动政变。上疏罗列曹爽种种乱法与不臣之状,假皇太后令,免曹爽兄弟全部官职。曹爽不用桓范之计,以为尚可“不失作富家翁”,放弃抵抗。最终,曹爽兄弟及党羽全被处决,并夷三族。
【邓艾】(197-264)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魏王曹操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权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魏文帝曹丕,魏高祖·曹丕(187-226)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曹睿】(205年-239年),魏明帝,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3年(226年五月丁巳到239年逝世),享年35岁,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
生于汉献帝建安九年,卒于魏景初三年,年三十六岁。生而曹操爱之,常令左右。为人口吃少言,沈毅好断,不好浮华之士。初封武德侯,继为齐公,为平原王。母甄氏,为郭后谗死。丕以郭无子,使养睿。睿因母故,意甚不平。后郭后颇加慈爱,睿亦敬事如常。常从丕猎,丕射杀鹿母,命睿射其子。睿不忍,啼泣而罢。初嗣位,以司马懿拒蜀。孙权攻合肥,睿自领兵击退。公孙渊反辽东,亦命司马懿讨平。曹真等辅政,睿皆处以方任,政自己出,容纳直言,有君人之量。然不久便大营宫馆,耽于内宠。在位十三年,卒。没后,政权归司马氏。睿有爱好文学的遗传性,故著作诗文颇多。有集十卷,(《隋书经籍志注》作七卷,此从《唐书志》)传于世。
【曹芳】(232-----274年),字兰卿。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239~254年在位。为魏明帝曹睿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是魏明帝的义子,但自小在宫中成长的曹芳,出生来历一概不详。《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应该是任城王曹楷之子。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公元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曹芳联合李丰、张缉、夏侯玄等意图罢除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三人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晋国立国后封为邵陵县公,死后谥“厉公”。 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于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李丰、张缉等意图罢黜司马师,改由夏侯玄辅政,事发,三人被灭族。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晋国立国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薨,谥厉公。
【曹仁】(168—223)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曹操从弟。跟随曹操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多,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攻克句阳,生擒吕布将刘何,官渡大战中,在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赤壁兵败后,曹仁镇守江陵与周瑜拖了一年之久,为曹操重整旗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渭南破马超,破反将苏伯、田银、侯音,襄樊魏蜀之战挡住了关羽的进攻,攻破邵。
【曹洪】(?-232)字子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的从弟,三国时曹魏名将。
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曾任曹洪为蕲春长。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后获罪将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时,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逝世,追谥曰恭侯。
【夏侯敦】(?-220),字元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国名将,曹操部下重要将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官至大将军,高安乡侯。谥号忠侯。
少习枪棒,武艺过人。太祖起兵,敦率众来投,自此随之征战。太祖讨吕布,敦为布将曹性射其左目,敦拔矢啖睛,杀性,两军无不骇然。后敦常为先锋,杀敌破阵,冲锋在前,立功无数。太祖病笃,敦往见之,于宫门处遇鬼惊倒,自此染病。及魏文帝践祚,以敦为大将军。旋之,卒。文帝为之挂孝。
【夏侯渊】(?-219)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敦之族弟,八虎骑之一。群雄征讨董卓时随曹操一同起兵,后征战四方,屡立功勋。在平定马超叛乱后负责西北防线的镇守。公元219年刘备攻打汉中,他被刘备大将黄忠所杀。
夏侯敦族弟,与曹操是连襟,勇力过人。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人颇重义气,有一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随曹操而起,并常年转战各地,克昌豨,剿雷绪,攻马超、逐韩遂,灭宋建,平诸羌,当时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战功极多。封为博昌亭侯,征西将军,假节。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倾全部军力攻打汉中,次年于定军山为蜀将刘备夜袭,战死。
【乐进】(?-218)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曹操帐下将领。以胆识英烈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随军多年,南征北战,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乐进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号为名将。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谥曰威侯。
【张辽】(169—222)字文远,汉族,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官至前将军、征东将军、晋阳侯。后人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
聂壹之后,为避灾祸改姓张。三国魏名将,著名的战术家。他使用长枪、金戟,武功高强,又谋略过人,据说他拥有一把玄铁巨剑,重一百七十二斤,为绝世兵器,只是行动不便,多次建立奇功。还有着武将少有的突出的语言才能。 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追击时,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扬天下,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尚不敢与其一战。吴国有小孩哭声不止,其母言:“张辽来了”,孩童即无再啼。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张郃】(?—231)字儁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渡之战时,本为袁绍部将的张郃投降了曹操,并在曹操帐下多立功勋,于曹魏建立后加封为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多次抵御蜀汉诸葛亮的进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伏射死。谥曰壮侯。
【于禁】(?-221)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瓷窑镇西大平村)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左将军,假节钺。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曹操时期外姓第一将。早期随鲍信起兵讨黄巾,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 屡建功勋。 曹操征张绣失利, 大军溃散, 唯独于禁临危不乱, 且战且退. 路遇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诬告于禁叛变,于禁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对于禁坚毅沉稳的作风大加赞赏,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在败吕布,破袁绍等大小战役中,于禁等五子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和后拒,成为曹军将领中的骨干精英。曹操曾经因恼怒朱灵而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曹军中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
官至左将军,假节钺。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率军救援,汉水泛滥,七军被淹,于禁放弃抵抗而被俘, 关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见了皇帝泪流满面。曹丕下旨, 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 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并引用春秋时名将荀林父、孟明视的事例来安慰他。后来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的图画,于禁见到后, 惭愧发病而死。谥为厉侯。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镇守荆北。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曹操接收荆汉后,文聘才往见曹操,曹操问道:“为甚堋来得这般迟呢?”文聘便答:“之前我不能辅弼刘荆州(刘表)一起侍奉国家,如今荆州虽然失去了,但我却常希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境,这样我才生不负于孤弱(指刘琮等),死亦无愧于地下,然而现在所设想的不能实现,还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聘的心里实在悲痛惭愧,没有面目早来进见明公而已。”说罢唏嘘饮泣。曹操为之怆然,说道:“仲业(文聘字),你真是一个忠臣啊。”于是以厚礼招待文聘。又以军队授予文聘,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曹操平定荆州后,因为江夏与东吴接壤,民心不安,于是以文聘为江夏太守,让他典掌曹魏军队,委任他以边防之大事。
后来文聘又与乐进攻讨关羽于寻口,其间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为讨逆将军。在江夏镇守时,文聘曾于汉津攻取关羽军的辎重,又在荆城烧毁其船,建立不少功劳。
【典韦】(?—197),东汉末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人称“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部下猛将)。曹操部下重要将领,同许褚共领虎卫军。
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仇,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的奇力为异。初属张邈手下司马赵宠,后属夏侯敦。曹操讨吕布于濮阳时,典韦奋力勇战,杀退吕布,为曹操所异。因其人忠诚谨重,自此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200余人),最终因寡不敌众战死。
【许褚】(?—232年),字仲康,谯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和典韦一同统率着曹操的亲卫队“虎卫军”。因为他十分勇猛,所以有“虎痴”的绰号。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占领淮、汝,许褚遣众归顺曹操,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许褚为先锋,斩贼首万余,迁校尉。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跟随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谋杀曹操,因许褚总伴随在左右,不敢下手。一直等到许褚休假时,徐他等怀揣利刃来见曹操。当时许褚在家里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入账见到许褚,大惊失色,许褚见状况不会,即刻斩杀徐他等人。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不让他离开身边。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随曹操围邺城,有战功,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于潼关。曹操将要渡河,到了河边,让大军先行,自己和许褚及虎士百余人断后。这时马超率步骑万余,来劫杀曹操,箭矢如雨。许褚对曹操说:“贼兵多,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过河,您也该走了。”于是扶曹操上船,贼兵势不可挡,余下的部队都争着上船,船超重将没。许褚斩杀攀船者,左手举着马鞍来为曹操挡箭,右手推着船渡河。当日,如果没有许褚,曹操就危险了。后来,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单独谈话,左右皆不随行,仅带许褚一人。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想要暗中偷袭曹操,但平日经常听闻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的即是此人。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不敢动。数日后大战,大破马超等,许褚斩杀多人,迁武卫中郎将。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驾崩,许褚痛哭吐血。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待他非常亲近。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睿即位,进牟乡侯,邑七百户,赐子爵一人关内侯。
【李典】(174————209) 字曼成,曹操手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曹操攻击袁谭、袁尚时,李典和程昱负责运军粮,当时走的是水路。袁尚既派高干率军驻守在河上断绝水道。运输队不得过,曹操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让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陆路。高干大概是看到对面的只是曹军的运输队,没有放在眼里,又有地利,防备比较松懈。李典由此看出了敌军有可乘之机,认为敌军自峙地利,防守松懈,装备少,攻之必破。说服程昱及其他将领渡河进击高干,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军主力的水路。按年份算,当时李典也就是二十出头一点,有此胆色,有此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说已是良将之才。
【郭淮】(?-255)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郭淮是三国时期魏名将,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早年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后来一直留在魏国西方负责防守西部边境,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并因功不断被提升,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官位升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经为保护魏明帝曹睿而欲独身搏虎,但明帝因担心孙礼有闪失而阻止了他;后来孙礼在芍陂与吴将全琮交战时亲冒矢石,奋不顾身,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终于击退吴军。后来孙礼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与曹爽意见不合而得罪曹爽,被罢官,不久因众人的请求而重新被起用。曹爽死后孙礼为司隶校尉,在所治理过的七郡五州之内皆有威信,不久被加为司空。公元250年病逝,谥曰景侯。
【曹纯】(?-210)字子和,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武将,曹仁之弟。曹纯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虎豹骑”的统领者之一,因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颇有功绩,被加封为高陵亭侯。死后谥曰威侯。
【曹真】(?-231),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族子。其父为曹操招募人马时被州郡所杀,曹操因怜悯曹真少年丧父而待其如亲子一般,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率领虎豹骑。曹真在镇守曹魏西北边境时表现突出,魏明帝时期屡次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公元231年,曹真病逝,谥曰元侯。
他是曹操的养子,被曹操待若亲子,曾统领虎豹骑,征战有功,封侯,后以偏将军的身份参与汉中之战,因功累迁中坚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曹丕继位后,曹真升任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军事,镇守魏国西方,平定叛乱。曹丕病危时,曹真同陈群、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曹真升任大将军,同张郃一起成功防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平定三郡叛乱。曹真判断出诸葛亮下次必出陈仓,派郝昭等提前修缮城池,于是成功防御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后来,曹真升任大司马,在他的建议下,魏国兵分数路大举攻蜀,因大雨撤还。回到洛阳后不久,曹真病逝。
【曹休】(?-228)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从子。与曹纯、曹真一同统领曹魏的特种部队--“虎豹骑”。
曹操待若亲子。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征伐,曾统领虎豹骑做警卫工作。刘备派将军吴兰屯下辩,曹休随曹洪进兵征讨,名为参军,实为主帅,在他的建议下,大败蜀军。魏文帝时期,曹休升任领军将军,后又任镇南将军,接替夏侯敦驻守魏国东侧,与吴国多次交战,曾于洞浦大破吴将吕范,因功累迁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大司马,一直负责扬州军务。后被吴将周鲂诈降诱曹休深入伐吴,结果曹休被吴将陆逊杀得大败,不久背生恶疽而死。
【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后世将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
曹植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爽】(?—249)字昭伯,小名默,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大司马曹真之子,曹操族孙。
年少时谨慎持重。魏明帝曹睿为东宫太子时,很器重他。明帝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殊宠有加。明帝卧病时,诏入寝宫,拜为大将军并假以节钺,处理军国大事,与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少帝。齐王曹芳即位,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初本谦虚谨慎,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亦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丁谧、毕轨等蛊惑,把曹爽一步步拉向深渊。凭官高权重,任用私人,委诸弟及党羽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以高官,朝廷大权几乎为其垄断。还利用职权,广置田产,窃取宫中禁物,妻妾成群,玩弄先帝嫔妃,车服拟于皇帝,胡作非为,难以列全。并纳邓飏等言,不听太傅司马懿劝谏,出兵伐蜀,结果空劳民伤财,且军马死伤惨重。
司马懿称疾退避,伺机制服曹爽。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少帝谒魏明帝曹睿墓高平陵,曹爽兄弟皆随行。司马懿率其兵马,关闭各城门发动政变。上疏罗列曹爽种种乱法与不臣之状,假皇太后令,免曹爽兄弟全部官职。曹爽不用桓范之计,以为尚可“不失作富家翁”,放弃抵抗。最终,曹爽兄弟及党羽全被处决,并夷三族。
【邓艾】(197-264)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6-23
展开全部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父母早死,为避东汉末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叔父死后,在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隐居十年,结交士人,观察天下大势。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赤壁之战前夕,亲往江东联络孙吴,结成抗曹联盟,使曹操败退。又帮助刘备经营荆州,占领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征吴失败后,于临死前在白帝城将自己的孩子及复兴汉室的大业托付给他。从此,诸葛亮担负起蜀国重担,重新与孙吴修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乱,并屡次北伐曹魏,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以致积劳成疾,在公元234年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曹魏的司马懿与他多次交兵后,亦赞叹他是“天下奇才”。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身长约合1.98米,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被历代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称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君、关帝。佛教界一般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民间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是结义兄弟,关羽排行第二,俗称其为关公、关老爷、关二爷、关二哥等等。
关羽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担任刘备的贴身卫士。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国相,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当刘备坐下时,关、张二人更不辞辛劳随身守护。
后刘备领徐州,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术、吕布夹攻,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刘备与曹操一同在下邳围攻吕布;据《蜀记》及《华阳国志》记载,下邳城前,关羽曾向曹操求夺秦宜禄之妻杜氏,曹操答应。到城将破时,关羽又数次向曹操索要秦妻,曹操便想看她是否真的十分美丽。到城破后便先去看看她,见她有美色,便自己留下来,关羽心里不舒服。后来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初时,曹操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元勋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这其间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刘备平定蜀地后,授权关羽掌管荆州地区中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州和从东吴借来的荆州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单刀会”,据理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驻守,关羽得知后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曹操进取汉中的张鲁,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孙权方仇视刘备、关羽君臣。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则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2]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关羽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欲自许迁都避关羽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可联合孙权牵制关羽。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袭击关羽后方。曹操仍不放心,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而孙权也动用员主力部队,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吕蒙、陆逊等遂次第攻陷荆州各地。
张辽等将未至,关羽便被徐晃一战击破。及后知悉后方生变,乃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关羽军队家属多在荆州,得知荆州失陷,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捕,和关平于临沮被斩。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交曹操,而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尸骸下葬。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张飞(167-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曾任别部司马、征虏将军、巴西太守、右将军等,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新亭侯、西乡侯,死后谥为桓侯。
184年,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初战就杀死敌方大将邓茂,崭露头脚。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张飞守下邳,自己则将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月余,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与张飞不和,为张飞所杀,于是城中人人自危,颇为混乱。时袁术给吕布写信,劝其乘机袭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吕布很高兴,率军而至。刘备中郎将许耽开门投降,张飞败走。吕布俘刘备妻小和诸将家属。由于形势所迫,刘备、张飞只好暂时依附吕布,驻军小沛。吕布还刘备妻小。刘备驻小沛,发展较快,不久便聚众万余人,吕布不安,又率来攻,刘备只得携张飞等投奔曹操,并与曹操联合,打败吕布。
197年6月,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出精骑兵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州,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后来刘备入益州,不久与刘璋反目。213年,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蜀增援。到达江州,遇上刘璋大将严颜,严颜被张飞生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被张飞引为上宾。大军继续分定诸郡县,后推进至成都,与刘备会合。刘备成为蜀主,赐张飞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缎千匹。
218年,曹操击败张鲁后,曹营名将张郃率军进入益州东北部,此地虽属益州但向来为张鲁的领地。刘备遂任张飞为巴西太守,出兵争夺,两军对持五十多日。后来,张飞率精兵万多人,邀张郃军交战,因山道狭窄,前后不能相救,张郃大败,弃马与十余人爬山退还南郑,张飞此战不仅拓增刘备方领土,更使保住蜀地门户,使益州转危为安。张飞随即参与攻打汉中的战事。219年,刘备据有汉中,称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不久,关羽被孙权所杀。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后主刘禅时追谥为桓侯。
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张郃(167年-231年),字儁乂(yì),冀州河间国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是中国三国时代曹魏的武将,归顺曹操前是袁绍手下。
黄巾之乱的时候,以韩馥的军司马身份参与镇压叛乱。韩馥为袁绍所败后,效力于袁绍,升到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使张郃、高览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又被同僚郭图诬陷,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
之后对马超和韩遂的讨伐,张郃都立下大功,被委任镇守曹魏西部的大片国土。219年汉中之战中,刘备部下黄忠斩杀魏军都督大将夏侯渊,刘备却说:“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要杀就该杀张郃,夏侯渊算什么)”,可见刘备更在乎的是身为夏侯渊部下的张郃。夏侯渊死后,汉中地区的魏军群龙无首,张郃被推举为临时的主将,亲自赶来增援的曹操此时已经到达了长安,仍然先授张郃节,直至他亲自统兵到达汉中。
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北伐,其中的街亭之战,蜀汉先锋马谡带领的军队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张郃包围马谡于高山上,断其水源大败蜀军。此后也于防卫诸葛亮的北伐取得功绩,据《三国志》记载,对于张郃的军事能力“自诸葛亮皆惮之”。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受命带兵进驻略阳,诸葛亮因担心祁山粮道而带领蜀军回退。张郃在木门道追上蜀军交战,结果右膝中箭,不治而死。据《魏略》记载,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导致张郃身亡,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被改写为张郃自己要求追击蜀军。
张郃料敌如神,可惜并非每次都被采用。张郃在官渡之战时曾建议袁绍:“公虽连胜,然而不要与曹公正面作战,可秘密派遣轻骑兵断绝曹军南方,则曹军自败。”曹操当时大部份的兵力都在官渡,许昌空虚,张郃的计策与许攸不谋而合,若突袭许昌成功,一可挟持皇帝,二可使曹操首尾奔命,然而袁绍没采纳。
后来许攸背叛袁绍,并建议曹操袭击乌巢,张郃说:“曹公士兵精锐,必定会打败乌巢守将淳于琼等;淳于琼等破则大势已去,最好尽快派兵救之。”然而郭图却认为只要攻击曹操本营,曹操必定回军,如此不必支援淳于琼也可以解除危机,张郃反驳:“曹曹本营防守坚固,必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被抓,我们也全会成了俘虏。”最后袁绍采纳郭图的计策,结果如张郃所料,曹操的本营不但攻不下,淳于琼也抵挡不住曹操的攻势。郭图羞惭,进而对袁绍诬陷张郃:“张郃对于军败感到高兴,还出言不逊。”张郃恐惧,于是归顺曹操。
街亭之战大获全胜后,张郃一度被调回到荆州支援司马懿与吴国作战。228年诸葛亮攻陈仓,魏明帝急召张郃回京都,还亲自到河南城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并问:“等将军你到了,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攻下陈仓?”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缺乏粮草,必定不能久攻,便回答:“臣还没到,诸葛亮就已经走了;算来诸葛亮的粮草撑不过十日。”接着连夜赶到南郑,张郃一到,诸葛亮只得退兵,张郃因此被任命为征西车骑将军。
231年诸葛亮复出祁山,司马懿派遣费曜、戴陵以四千兵力留首上邽,其余全部支援祁山,张郃认为应当分兵在雍、郿两县以防诸葛亮袭击后方,然而司马懿却担心无法抵御诸葛亮而否决分兵的提议,结果诸葛亮反而分兵留攻祁山,亲自帅军攻打上邽,不但击破守军还大量收割麦子,并且在撤军时利用地形使回防的司马懿无法交战。张郃说:“敌军远道而来,我军的优势不在作战,而是要以长远之计打败敌军。祁山的守军知道大军就在附近,人心自然会稳定,因此我们应当驻守于此,再以奇兵袭击蜀军后方,不宜前进又不敢作战而坐失民望。”司马懿不听,坚持要找诸葛亮,找到之后又登山掘营,不肯战,因而被部属说“畏蜀如虎”,之后在诸将请命之下才派遣张郃攻王平,自己率军与诸葛亮正面交锋,结果以大败收场。后诸葛亮退兵,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张郃无奈追击,结果死与箭下。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人物,与哥哥马良等四位兄弟并称“马氏五常”。
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
马谡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希太守,由于才华横溢得到诸葛亮的赏识。
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大军在前,与魏将张郃大战于街亭,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还不听部将王平之劝,举动失宜,舍城上山,最终被张郃截断汲水之道后打败,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按军法处死),诸葛亮亦为之流泪。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等人,以其功著,封舞阳侯。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司马懿高祖为司马钧,汉安帝时为征西将军,曾祖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司马防为京兆尹。正如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所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曾一度拒绝他的授予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当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于禁被俘,庞德被斩,曹操欲自许昌迁都避关羽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可联合孙权牵制关羽。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袭击关羽后方。
司马懿于太和五年(231年)、青龙二年(234年)曾两度亲自率兵抗击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司马懿采取据险坚守,蜀军果然粮尽而自退。诸葛亮这两次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后,司马懿成为曹魏政权的中流砥柱,地位日益提高。
司马懿的军事才略还表现在孟达叛魏事件上。孟达原为蜀汉降将,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县)。丕死,达欲叛魏归汉。司马懿知道消息后,一方面写信安抚孟达,一方面潜军进讨,仅用8天行军1200里。孟达给诸葛亮信中认为司马氏来兵需要一个月时间,所以当司马懿提前二十多天赶来时,完全打乱了他的叛乱部署。后来司马懿仅用16天,就破上庸,斩孟达。
另外,司马懿还有破辽东公孙渊的战绩。
司马懿曾向曹操建议屯田制,但曹操采纳后很快就死去了(曹操死前已有屯田制),所以事实上屯田制(尤其是军屯)的推广在曹丕时期。曹魏军屯其主要基地设置在和孙吴、蜀汉对立的地带(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长安、槐里、陈仓等地),而这里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青龙三年(236年),关东饥荒,司马懿调五百万斛粟运往洛阳,足见关中存有大量粮食。青龙元年(233年),司马懿兴修水利,而“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
司马昭(211年-265年八月),字子上,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后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蜀汉,基本上完成了取代曹魏。
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
249年(魏嘉平元年)司马懿杀曹爽,开始专权国政。
251年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父位,为大将军。在世家大族的拥护下,专横暴戾,欺上压下,废魏帝曹芳,立曹髦。
255年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代替他,成为曹魏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官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256年又进为大都督、高都公。 257年,司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反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的反叛,击败了孙吴营救诸葛诞的军队,司马昭被晋升为晋公和相国。司马昭不受。
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并率领宫人三百余人讨伐。有近臣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宫内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贾充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贾充命令成济杀曹髦,成济一剑从曹髦胸部刺穿,曹髦立即死在车上。后来司马昭以罪诛杀成济一族。司马昭立曹奂为曹魏元帝。 263年夏司马昭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等进攻蜀汉成功。刘禅投降。
魏元帝于264年5月2日(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265年司马昭死后葬在崇阳陵,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数月后司马昭被谥为文王。西晋建立后他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庙号“魏太祖”。
曹操是东汉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戎马一生。曹操父亲夏侯嵩(官职太尉)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大魏,追尊曹操为魏武皇帝,庙号太祖。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222年在金陵称王,229年称帝,建立吴国,即东吴,史称孙吴。222年—252年在位。父孙坚,兄孙策。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随父兄征战。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东汉王朝封他为征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从此,他实际上成为江东统治者。
208年,孙权领导的东吴军事集团联合刘备集团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213年正月,曹操再次亲率大军南侵,据《三国志》记载:“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219年10月,击败驻守荆州地区的关羽军团,成功收复被刘备集团占据多年的战略要地,封闭了蜀国的东南出口。222年,在吴蜀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亲自率领的复仇大军,使蜀国的精锐部队受到重创。此战役后,蜀国停止了与东吴争夺东南出口的战斗,两国的边境地区恢复和平。魏国立国后,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受九锡。229年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卫温等航行到达夷州(据说为台湾,但没有直接的根据)。242年,他又派聂友等航行到海南岛,加强了这里和大陆的联系。此外,他还派人到朝鲜、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共100多个国家,扩大了吴国的政治影响。在晚年的孙权“多嫌忌,果于杀戮”,使本已凸显的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化,其身后的吴国最终沦落为党争剧烈、暴政盛行的黑暗王朝。和三国时代的其他第一代君主一样,孙权也很会用人,并且在纳谏方面作的更好,还会认真听取反面意见。同时也很有战略眼光。《三国志》记载大臣对孙权的评价:“提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虽然难免溢美之辞,但概括的还算全面。
孙权接掌领导权之初,“以兄事瑜”,对周瑜信任重用。周瑜死后,对鲁肃、吕蒙、陆逊等将领都信任重用。《三国志》记载孙权曾经说过: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故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但是孙权在立国称帝以后,采取保守的态度,妄想凭借长江天险,与魏、蜀长久分治,对蜀国不断的北伐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三国志》记载孙策曾批评孙权:“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最后他的保守政策导致魏国可以逐个击破,先灭蜀后灭吴。
252年4月,71岁的孙权因患风疾病死于建业宫中,称帝在位23年。葬于建业(今江苏南京)蒋陵,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身长约合1.98米,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被历代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称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君、关帝。佛教界一般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民间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是结义兄弟,关羽排行第二,俗称其为关公、关老爷、关二爷、关二哥等等。
关羽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担任刘备的贴身卫士。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国相,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当刘备坐下时,关、张二人更不辞辛劳随身守护。
后刘备领徐州,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术、吕布夹攻,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刘备与曹操一同在下邳围攻吕布;据《蜀记》及《华阳国志》记载,下邳城前,关羽曾向曹操求夺秦宜禄之妻杜氏,曹操答应。到城将破时,关羽又数次向曹操索要秦妻,曹操便想看她是否真的十分美丽。到城破后便先去看看她,见她有美色,便自己留下来,关羽心里不舒服。后来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初时,曹操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元勋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这其间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刘备平定蜀地后,授权关羽掌管荆州地区中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州和从东吴借来的荆州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单刀会”,据理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驻守,关羽得知后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曹操进取汉中的张鲁,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孙权方仇视刘备、关羽君臣。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则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2]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关羽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欲自许迁都避关羽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可联合孙权牵制关羽。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袭击关羽后方。曹操仍不放心,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而孙权也动用员主力部队,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吕蒙、陆逊等遂次第攻陷荆州各地。
张辽等将未至,关羽便被徐晃一战击破。及后知悉后方生变,乃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关羽军队家属多在荆州,得知荆州失陷,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捕,和关平于临沮被斩。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交曹操,而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尸骸下葬。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张飞(167-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曾任别部司马、征虏将军、巴西太守、右将军等,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新亭侯、西乡侯,死后谥为桓侯。
184年,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初战就杀死敌方大将邓茂,崭露头脚。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张飞守下邳,自己则将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月余,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与张飞不和,为张飞所杀,于是城中人人自危,颇为混乱。时袁术给吕布写信,劝其乘机袭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吕布很高兴,率军而至。刘备中郎将许耽开门投降,张飞败走。吕布俘刘备妻小和诸将家属。由于形势所迫,刘备、张飞只好暂时依附吕布,驻军小沛。吕布还刘备妻小。刘备驻小沛,发展较快,不久便聚众万余人,吕布不安,又率来攻,刘备只得携张飞等投奔曹操,并与曹操联合,打败吕布。
197年6月,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出精骑兵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州,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后来刘备入益州,不久与刘璋反目。213年,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蜀增援。到达江州,遇上刘璋大将严颜,严颜被张飞生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被张飞引为上宾。大军继续分定诸郡县,后推进至成都,与刘备会合。刘备成为蜀主,赐张飞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缎千匹。
218年,曹操击败张鲁后,曹营名将张郃率军进入益州东北部,此地虽属益州但向来为张鲁的领地。刘备遂任张飞为巴西太守,出兵争夺,两军对持五十多日。后来,张飞率精兵万多人,邀张郃军交战,因山道狭窄,前后不能相救,张郃大败,弃马与十余人爬山退还南郑,张飞此战不仅拓增刘备方领土,更使保住蜀地门户,使益州转危为安。张飞随即参与攻打汉中的战事。219年,刘备据有汉中,称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不久,关羽被孙权所杀。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后主刘禅时追谥为桓侯。
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张郃(167年-231年),字儁乂(yì),冀州河间国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是中国三国时代曹魏的武将,归顺曹操前是袁绍手下。
黄巾之乱的时候,以韩馥的军司马身份参与镇压叛乱。韩馥为袁绍所败后,效力于袁绍,升到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使张郃、高览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又被同僚郭图诬陷,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
之后对马超和韩遂的讨伐,张郃都立下大功,被委任镇守曹魏西部的大片国土。219年汉中之战中,刘备部下黄忠斩杀魏军都督大将夏侯渊,刘备却说:“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要杀就该杀张郃,夏侯渊算什么)”,可见刘备更在乎的是身为夏侯渊部下的张郃。夏侯渊死后,汉中地区的魏军群龙无首,张郃被推举为临时的主将,亲自赶来增援的曹操此时已经到达了长安,仍然先授张郃节,直至他亲自统兵到达汉中。
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北伐,其中的街亭之战,蜀汉先锋马谡带领的军队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张郃包围马谡于高山上,断其水源大败蜀军。此后也于防卫诸葛亮的北伐取得功绩,据《三国志》记载,对于张郃的军事能力“自诸葛亮皆惮之”。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受命带兵进驻略阳,诸葛亮因担心祁山粮道而带领蜀军回退。张郃在木门道追上蜀军交战,结果右膝中箭,不治而死。据《魏略》记载,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导致张郃身亡,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被改写为张郃自己要求追击蜀军。
张郃料敌如神,可惜并非每次都被采用。张郃在官渡之战时曾建议袁绍:“公虽连胜,然而不要与曹公正面作战,可秘密派遣轻骑兵断绝曹军南方,则曹军自败。”曹操当时大部份的兵力都在官渡,许昌空虚,张郃的计策与许攸不谋而合,若突袭许昌成功,一可挟持皇帝,二可使曹操首尾奔命,然而袁绍没采纳。
后来许攸背叛袁绍,并建议曹操袭击乌巢,张郃说:“曹公士兵精锐,必定会打败乌巢守将淳于琼等;淳于琼等破则大势已去,最好尽快派兵救之。”然而郭图却认为只要攻击曹操本营,曹操必定回军,如此不必支援淳于琼也可以解除危机,张郃反驳:“曹曹本营防守坚固,必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被抓,我们也全会成了俘虏。”最后袁绍采纳郭图的计策,结果如张郃所料,曹操的本营不但攻不下,淳于琼也抵挡不住曹操的攻势。郭图羞惭,进而对袁绍诬陷张郃:“张郃对于军败感到高兴,还出言不逊。”张郃恐惧,于是归顺曹操。
街亭之战大获全胜后,张郃一度被调回到荆州支援司马懿与吴国作战。228年诸葛亮攻陈仓,魏明帝急召张郃回京都,还亲自到河南城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并问:“等将军你到了,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攻下陈仓?”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缺乏粮草,必定不能久攻,便回答:“臣还没到,诸葛亮就已经走了;算来诸葛亮的粮草撑不过十日。”接着连夜赶到南郑,张郃一到,诸葛亮只得退兵,张郃因此被任命为征西车骑将军。
231年诸葛亮复出祁山,司马懿派遣费曜、戴陵以四千兵力留首上邽,其余全部支援祁山,张郃认为应当分兵在雍、郿两县以防诸葛亮袭击后方,然而司马懿却担心无法抵御诸葛亮而否决分兵的提议,结果诸葛亮反而分兵留攻祁山,亲自帅军攻打上邽,不但击破守军还大量收割麦子,并且在撤军时利用地形使回防的司马懿无法交战。张郃说:“敌军远道而来,我军的优势不在作战,而是要以长远之计打败敌军。祁山的守军知道大军就在附近,人心自然会稳定,因此我们应当驻守于此,再以奇兵袭击蜀军后方,不宜前进又不敢作战而坐失民望。”司马懿不听,坚持要找诸葛亮,找到之后又登山掘营,不肯战,因而被部属说“畏蜀如虎”,之后在诸将请命之下才派遣张郃攻王平,自己率军与诸葛亮正面交锋,结果以大败收场。后诸葛亮退兵,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张郃无奈追击,结果死与箭下。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人物,与哥哥马良等四位兄弟并称“马氏五常”。
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
马谡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希太守,由于才华横溢得到诸葛亮的赏识。
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大军在前,与魏将张郃大战于街亭,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还不听部将王平之劝,举动失宜,舍城上山,最终被张郃截断汲水之道后打败,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按军法处死),诸葛亮亦为之流泪。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等人,以其功著,封舞阳侯。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司马懿高祖为司马钧,汉安帝时为征西将军,曾祖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司马防为京兆尹。正如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所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曾一度拒绝他的授予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当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于禁被俘,庞德被斩,曹操欲自许昌迁都避关羽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可联合孙权牵制关羽。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袭击关羽后方。
司马懿于太和五年(231年)、青龙二年(234年)曾两度亲自率兵抗击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司马懿采取据险坚守,蜀军果然粮尽而自退。诸葛亮这两次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后,司马懿成为曹魏政权的中流砥柱,地位日益提高。
司马懿的军事才略还表现在孟达叛魏事件上。孟达原为蜀汉降将,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县)。丕死,达欲叛魏归汉。司马懿知道消息后,一方面写信安抚孟达,一方面潜军进讨,仅用8天行军1200里。孟达给诸葛亮信中认为司马氏来兵需要一个月时间,所以当司马懿提前二十多天赶来时,完全打乱了他的叛乱部署。后来司马懿仅用16天,就破上庸,斩孟达。
另外,司马懿还有破辽东公孙渊的战绩。
司马懿曾向曹操建议屯田制,但曹操采纳后很快就死去了(曹操死前已有屯田制),所以事实上屯田制(尤其是军屯)的推广在曹丕时期。曹魏军屯其主要基地设置在和孙吴、蜀汉对立的地带(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长安、槐里、陈仓等地),而这里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青龙三年(236年),关东饥荒,司马懿调五百万斛粟运往洛阳,足见关中存有大量粮食。青龙元年(233年),司马懿兴修水利,而“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
司马昭(211年-265年八月),字子上,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后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蜀汉,基本上完成了取代曹魏。
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
249年(魏嘉平元年)司马懿杀曹爽,开始专权国政。
251年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父位,为大将军。在世家大族的拥护下,专横暴戾,欺上压下,废魏帝曹芳,立曹髦。
255年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代替他,成为曹魏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官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256年又进为大都督、高都公。 257年,司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反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的反叛,击败了孙吴营救诸葛诞的军队,司马昭被晋升为晋公和相国。司马昭不受。
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并率领宫人三百余人讨伐。有近臣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宫内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贾充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贾充命令成济杀曹髦,成济一剑从曹髦胸部刺穿,曹髦立即死在车上。后来司马昭以罪诛杀成济一族。司马昭立曹奂为曹魏元帝。 263年夏司马昭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等进攻蜀汉成功。刘禅投降。
魏元帝于264年5月2日(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265年司马昭死后葬在崇阳陵,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数月后司马昭被谥为文王。西晋建立后他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庙号“魏太祖”。
曹操是东汉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戎马一生。曹操父亲夏侯嵩(官职太尉)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大魏,追尊曹操为魏武皇帝,庙号太祖。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222年在金陵称王,229年称帝,建立吴国,即东吴,史称孙吴。222年—252年在位。父孙坚,兄孙策。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随父兄征战。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东汉王朝封他为征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从此,他实际上成为江东统治者。
208年,孙权领导的东吴军事集团联合刘备集团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213年正月,曹操再次亲率大军南侵,据《三国志》记载:“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219年10月,击败驻守荆州地区的关羽军团,成功收复被刘备集团占据多年的战略要地,封闭了蜀国的东南出口。222年,在吴蜀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亲自率领的复仇大军,使蜀国的精锐部队受到重创。此战役后,蜀国停止了与东吴争夺东南出口的战斗,两国的边境地区恢复和平。魏国立国后,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受九锡。229年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卫温等航行到达夷州(据说为台湾,但没有直接的根据)。242年,他又派聂友等航行到海南岛,加强了这里和大陆的联系。此外,他还派人到朝鲜、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共100多个国家,扩大了吴国的政治影响。在晚年的孙权“多嫌忌,果于杀戮”,使本已凸显的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化,其身后的吴国最终沦落为党争剧烈、暴政盛行的黑暗王朝。和三国时代的其他第一代君主一样,孙权也很会用人,并且在纳谏方面作的更好,还会认真听取反面意见。同时也很有战略眼光。《三国志》记载大臣对孙权的评价:“提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虽然难免溢美之辞,但概括的还算全面。
孙权接掌领导权之初,“以兄事瑜”,对周瑜信任重用。周瑜死后,对鲁肃、吕蒙、陆逊等将领都信任重用。《三国志》记载孙权曾经说过: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故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但是孙权在立国称帝以后,采取保守的态度,妄想凭借长江天险,与魏、蜀长久分治,对蜀国不断的北伐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三国志》记载孙策曾批评孙权:“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最后他的保守政策导致魏国可以逐个击破,先灭蜀后灭吴。
252年4月,71岁的孙权因患风疾病死于建业宫中,称帝在位23年。葬于建业(今江苏南京)蒋陵,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李儒:有智谋,辅董卓,为虎伥,害忠良,攀权势,终得报,靠山倒,吊家中。
吕布:三姓奴,弑丁原,认董父,喜名利,好美人,杀董卓,迎美意,目光短,违陈宫,败下邳,小人心,求曹操,刘备明,坚斩布,怜骁战,无心挽,记曾时,射辕门,脱玄德,未料想,遭刘恨。
袁绍:贵族子,家世旺,门生遍,声望高,会诸侯,讨董卓,中干枯,无主命,盟解散,遭败绩,后割据,霸北方,甚么主,为一子,无心事,错时机,壮曹操,再与战,虽占利,却聩庸,不听良,官渡役,败涂地,恨吐血,命即去。
王允:忠汉室,天地鉴,恨董贼,使连环,献貂婵,间董吕,终得愿,挽汉室,老臣心,得安慰,不曾想,李郭怒,要己命,重掌政。
刘禅:苦子龙,千军中,来往突,却不料,是孬种,亡国奴,不思蜀,孔明心,化流水,安乐公,迷声乐,老死晋。
马超:面俊俏,英神武,负父仇,战曹操,大胜之,曹割须,弃盔甲,仓皇逃,骄心起,大战褚,奋骑先,叔投敌,陷绝地,部将虎,护主走,奔张鲁,奉上命,阻玄德,受备赏,计得子,震西凉,威远方,英名播,卒老死,痛哀悼。
孙坚:先锋军,破西凉,宵小妒,拒发梁,士腹饥,无心战,至于溃,走江东,被表袭,身战死。
贾诩:深藏智,为李谋,李催败,事曹氏,献计策,辅曹丕,得重用,卒于位。
甘宁:适战乱,落了草,劫豪强,杀害群,真豪杰,投江东,勇抗曹。
刘备:汉皇叔,相貌异,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首立功,赴北海,救孔融,初战曹,实力悬,败走冀,投袁绍,及其败,依刘表,不料想,蔡夫人,刘表妻,怀敌意,听密语,知夫意,欲将荆,交刘备,狠计出,设鸿门,邀刘用,幸觉察,的卢马,跃檀溪,保命逃,至新野,遇单福,幸喜甚,袭樊城,胜曹魏,又沮丧,元直走,复欢颜,知大才,访隐沦,三顾庐,得奇才,携其手,共卧榻,赤壁战,定三分,占一方,取汉中,自立号,汉中王,败阿瞒,及弟亡,心哀痛,起七军,趋江东,军营壮,七百里,被火烧,惨败北,从此病,不复起,白帝城,托遗孤。
张飞:好大胆,做下级,鞭上级,莽夫汉,却亦细,战吕布,骂曹操,火草庐,起孔明,挑马超,战愈勇,忠肝胆,义胜天,悲哥死,终日饮,笞诸将,惹愤恨,砍其颅,献江东。
关羽:群英逐鹿,青龙偃月丹凤眼,三尺长髯,胸怀忠义过五关;九尺男儿赛过轩辕,七军遭水淹;单刀赴会,侠肝义胆,战场杀伐,金戈铁马,麦城一去,常使心痛泪落湿青衫。
诸葛亮:隆中对,定三分,火烧新野,联军江东,舌战群儒,话激周瑜,草船借箭初献功,智借东风显神通,算华容,释曹操,取荆州,诈益州,攻汉中,受遗命,扶孤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恩泽边远,五丈原,中军帐,身死烛灭。
曹操:谋董贼,故献刀,发矫诏,聚群雄,取董卓;报父仇,取徐州,杀孔融;挟天子,令诸侯;煮酒论英雄,阔谈天下;官渡之战,名留千古;践位称王,建大魏,绞贵妃,杀前臣,;斩黄巾,退吕布,胜公孙赞,杀袁术,败袁绍;头痛风,要其命,性猜疑,可怜华佗搭命。
孙权:碧眼红发,坐领江东,联刘占一分天下;大战张辽,初显威风;姻联刘备,至孝失机;夺京州,败关羽,惹来刘备寻仇,幸得陆逊助,守得江东。
皇叔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孔明是伟大的;治国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专长的。
庞统是可惜的;出场是很少的;长相是挺丑的;死的是很惨的。
云长是红脸的;胡子是很长的;自负是肯定的;倒霉是迟早的。
翼德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细的;嗓门是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子龙是完美的;大家是喜欢的;胜仗是常打的;受伤是没有的。
孟起是英武的;单挑是不怕的;父仇是想报的;最后是病死的。
汉升是挺老的;胡子是很白的;经验是丰富的;射箭是神准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是讨厌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姜维是好样的;文武是全才的;打仗是很行的;失败是可敬的。
阿斗是幸福的;吃喝是不愁的;操心是从不的;强项是玩乐的。
孟获是皮厚的;造反是没完的;被擒是经常的;总算是投降的。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仲达是小心的;耐心是很好的;大器事晚成的;子孙是厉害的。
郭嘉是可叹的;才华是出众的;英年是早逝的;孟德是痛哭的。
杨修是有才的;缺点是多嘴的;风头是爱出的;被杀是难免的。
张辽是厉害的;死党是关公的;有勇是有谋的;小孩是吓到的。
许褚是强悍的;外号是虎痴的;作战是玩命的;绝招是裸奔的。
典韦是大意的;喝醉是不对的;双戟是被偷的;战死是壮烈的。
孙权是中庸的;父业是继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进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战是擅长的;火气是不小的。
鲁肃是老实的;为人是诚实的;荆州是常跑的;结果是徒劳的。
陆逊是斯文的;做人是低调的;本事是不小的;前途是无量的。
甘宁是锦帆的;水贼是做过的;劫营是拿手的;兵多是不必的。
周泰是忠心的;护主是拼命的;伤疤是暴多的;吴侯是称赞的。
二乔是可怜的;运气是不好的;丈夫是早死的;守寡是痛苦的。
吕布是英勇的;画戟是无敌的;人品是不佳的;勒死是可惜的。
董卓是万恶的;诸侯是共讨的;好色是成性的;下场是可悲的。
貂蝉是绝色的;容貌是动人的;风华是绝代的;红颜是薄命的。
袁绍是兵多的;粮草是充足的;实力是雄厚的;用人是不当的。
袁术是不智的;玉玺是骗到的;称帝是冒险的;时机是未到的。
陶谦是客气的;出手是大方的;地盘是不小的;送人是乐意的。
主要三国人物已经够全了,希望采纳
吕布:三姓奴,弑丁原,认董父,喜名利,好美人,杀董卓,迎美意,目光短,违陈宫,败下邳,小人心,求曹操,刘备明,坚斩布,怜骁战,无心挽,记曾时,射辕门,脱玄德,未料想,遭刘恨。
袁绍:贵族子,家世旺,门生遍,声望高,会诸侯,讨董卓,中干枯,无主命,盟解散,遭败绩,后割据,霸北方,甚么主,为一子,无心事,错时机,壮曹操,再与战,虽占利,却聩庸,不听良,官渡役,败涂地,恨吐血,命即去。
王允:忠汉室,天地鉴,恨董贼,使连环,献貂婵,间董吕,终得愿,挽汉室,老臣心,得安慰,不曾想,李郭怒,要己命,重掌政。
刘禅:苦子龙,千军中,来往突,却不料,是孬种,亡国奴,不思蜀,孔明心,化流水,安乐公,迷声乐,老死晋。
马超:面俊俏,英神武,负父仇,战曹操,大胜之,曹割须,弃盔甲,仓皇逃,骄心起,大战褚,奋骑先,叔投敌,陷绝地,部将虎,护主走,奔张鲁,奉上命,阻玄德,受备赏,计得子,震西凉,威远方,英名播,卒老死,痛哀悼。
孙坚:先锋军,破西凉,宵小妒,拒发梁,士腹饥,无心战,至于溃,走江东,被表袭,身战死。
贾诩:深藏智,为李谋,李催败,事曹氏,献计策,辅曹丕,得重用,卒于位。
甘宁:适战乱,落了草,劫豪强,杀害群,真豪杰,投江东,勇抗曹。
刘备:汉皇叔,相貌异,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首立功,赴北海,救孔融,初战曹,实力悬,败走冀,投袁绍,及其败,依刘表,不料想,蔡夫人,刘表妻,怀敌意,听密语,知夫意,欲将荆,交刘备,狠计出,设鸿门,邀刘用,幸觉察,的卢马,跃檀溪,保命逃,至新野,遇单福,幸喜甚,袭樊城,胜曹魏,又沮丧,元直走,复欢颜,知大才,访隐沦,三顾庐,得奇才,携其手,共卧榻,赤壁战,定三分,占一方,取汉中,自立号,汉中王,败阿瞒,及弟亡,心哀痛,起七军,趋江东,军营壮,七百里,被火烧,惨败北,从此病,不复起,白帝城,托遗孤。
张飞:好大胆,做下级,鞭上级,莽夫汉,却亦细,战吕布,骂曹操,火草庐,起孔明,挑马超,战愈勇,忠肝胆,义胜天,悲哥死,终日饮,笞诸将,惹愤恨,砍其颅,献江东。
关羽:群英逐鹿,青龙偃月丹凤眼,三尺长髯,胸怀忠义过五关;九尺男儿赛过轩辕,七军遭水淹;单刀赴会,侠肝义胆,战场杀伐,金戈铁马,麦城一去,常使心痛泪落湿青衫。
诸葛亮:隆中对,定三分,火烧新野,联军江东,舌战群儒,话激周瑜,草船借箭初献功,智借东风显神通,算华容,释曹操,取荆州,诈益州,攻汉中,受遗命,扶孤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恩泽边远,五丈原,中军帐,身死烛灭。
曹操:谋董贼,故献刀,发矫诏,聚群雄,取董卓;报父仇,取徐州,杀孔融;挟天子,令诸侯;煮酒论英雄,阔谈天下;官渡之战,名留千古;践位称王,建大魏,绞贵妃,杀前臣,;斩黄巾,退吕布,胜公孙赞,杀袁术,败袁绍;头痛风,要其命,性猜疑,可怜华佗搭命。
孙权:碧眼红发,坐领江东,联刘占一分天下;大战张辽,初显威风;姻联刘备,至孝失机;夺京州,败关羽,惹来刘备寻仇,幸得陆逊助,守得江东。
皇叔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孔明是伟大的;治国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专长的。
庞统是可惜的;出场是很少的;长相是挺丑的;死的是很惨的。
云长是红脸的;胡子是很长的;自负是肯定的;倒霉是迟早的。
翼德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细的;嗓门是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子龙是完美的;大家是喜欢的;胜仗是常打的;受伤是没有的。
孟起是英武的;单挑是不怕的;父仇是想报的;最后是病死的。
汉升是挺老的;胡子是很白的;经验是丰富的;射箭是神准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是讨厌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姜维是好样的;文武是全才的;打仗是很行的;失败是可敬的。
阿斗是幸福的;吃喝是不愁的;操心是从不的;强项是玩乐的。
孟获是皮厚的;造反是没完的;被擒是经常的;总算是投降的。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仲达是小心的;耐心是很好的;大器事晚成的;子孙是厉害的。
郭嘉是可叹的;才华是出众的;英年是早逝的;孟德是痛哭的。
杨修是有才的;缺点是多嘴的;风头是爱出的;被杀是难免的。
张辽是厉害的;死党是关公的;有勇是有谋的;小孩是吓到的。
许褚是强悍的;外号是虎痴的;作战是玩命的;绝招是裸奔的。
典韦是大意的;喝醉是不对的;双戟是被偷的;战死是壮烈的。
孙权是中庸的;父业是继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进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战是擅长的;火气是不小的。
鲁肃是老实的;为人是诚实的;荆州是常跑的;结果是徒劳的。
陆逊是斯文的;做人是低调的;本事是不小的;前途是无量的。
甘宁是锦帆的;水贼是做过的;劫营是拿手的;兵多是不必的。
周泰是忠心的;护主是拼命的;伤疤是暴多的;吴侯是称赞的。
二乔是可怜的;运气是不好的;丈夫是早死的;守寡是痛苦的。
吕布是英勇的;画戟是无敌的;人品是不佳的;勒死是可惜的。
董卓是万恶的;诸侯是共讨的;好色是成性的;下场是可悲的。
貂蝉是绝色的;容貌是动人的;风华是绝代的;红颜是薄命的。
袁绍是兵多的;粮草是充足的;实力是雄厚的;用人是不当的。
袁术是不智的;玉玺是骗到的;称帝是冒险的;时机是未到的。
陶谦是客气的;出手是大方的;地盘是不小的;送人是乐意的。
主要三国人物已经够全了,希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