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初二物理公式大总结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
1KW=1000W
P=W/t 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1瓦=1焦/秒=1伏•安
符号意义及单位
W—电能—焦耳(J)
W—千瓦*时(kW*h)
t—时间—秒(s)
t— 小时(h)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P—千瓦(kW)
有关电功率的公式还有:P=UI
每个用电器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电压值叫额定电压 P=W/t .因为W=UIt 所以P=UI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2=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 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ρ×(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²/P
⑵电功 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²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²T/R(同上)
⑶电功率 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²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 P=U²/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P=W:T
⑷电热 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 Q=I²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 Q=UIT=W(纯电阻电路)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u)
像的虚实 应 用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第四部分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电路图
3、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第五部分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五、熟记电学中基本量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的计算
物理量 公 式 单位 测量仪器 串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符号) ( 符号)
电功(W) W=UIt 焦耳(J) 电能表 W=W1+W2 W=W1+W2
W1: W2= R1: R2 W1: W2= : R2 : R1
电功率(P) P = W /t 瓦特(W) 电流表 P=P1+P2 P=P1+P2
P=UI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P1: P2= R1: R2 P1: P2= R2 : R1
(伏安法)
电热 Q=I2Rt 焦耳(J) Q=Q1+Q2 Q=Q1+Q2
(Q) Q1: Q2=R1: R2
第六部分 电与磁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它里面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6、地球也是一个磁体,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7、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8、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二、电生磁
1、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2、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螺线管的绕线方向有关。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4、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排水阀门等。
5、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北极。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四、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声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五、磁生电
1、在183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没有使用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会周期性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它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我国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
3、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
4、实际生活中的大型发电机由于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都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而且磁场是用电磁铁代替的。发电机发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
1KW=1000W
P=W/t 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1瓦=1焦/秒=1伏•安
符号意义及单位
W—电能—焦耳(J)
W—千瓦*时(kW*h)
t—时间—秒(s)
t— 小时(h)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P—千瓦(kW)
有关电功率的公式还有:P=UI
每个用电器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电压值叫额定电压 P=W/t .因为W=UIt 所以P=UI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2=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 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ρ×(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²/P
⑵电功 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²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²T/R(同上)
⑶电功率 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²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 P=U²/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P=W:T
⑷电热 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 Q=I²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 Q=UIT=W(纯电阻电路)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u)
像的虚实 应 用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第四部分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电路图
3、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第五部分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五、熟记电学中基本量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的计算
物理量 公 式 单位 测量仪器 串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符号) ( 符号)
电功(W) W=UIt 焦耳(J) 电能表 W=W1+W2 W=W1+W2
W1: W2= R1: R2 W1: W2= : R2 : R1
电功率(P) P = W /t 瓦特(W) 电流表 P=P1+P2 P=P1+P2
P=UI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P1: P2= R1: R2 P1: P2= R2 : R1
(伏安法)
电热 Q=I2Rt 焦耳(J) Q=Q1+Q2 Q=Q1+Q2
(Q) Q1: Q2=R1: R2
第六部分 电与磁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它里面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6、地球也是一个磁体,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7、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8、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二、电生磁
1、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2、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螺线管的绕线方向有关。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4、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排水阀门等。
5、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北极。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四、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声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五、磁生电
1、在183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没有使用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会周期性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它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我国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
3、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
4、实际生活中的大型发电机由于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都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而且磁场是用电磁铁代替的。发电机发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展开全部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公式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 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 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 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补充公式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摩擦力扩充: 滑动摩擦力 1. 定义:当物理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是滑动摩擦力。 2. 产生条件:a.物体间有弹力; b.接触面粗糙; c.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3. 大小:f=μN (f为滑动摩擦力 N为正压力 μ为摩擦因数且无单位) 4.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1. 定义:当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是静摩擦力 2. 产生条件:a.物体间有弹力; b.物体接触面粗糙; c.物体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 3. 大小:0<f≤fmax 4.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 好:1 您已经评价过! 一般:1 您已经评价过! 不好:0 您已经评价过! 原创:1 您已经评价过! 非原创:0 ′浅笑依然 回答采纳率:31.8% 2010-06-11 20:15 满意答案 好评率:60% 密度 定义式ρ=m/V 浮力 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 漂浮和悬浮F浮=G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产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沉底时F浮=G-N 功率(机械) 定义式P=W/t 汽车功率P=Fv 功(机械) 定义式W=Fs 总功W总=W有用+W额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机械效率 定义式η=W有用/W总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 W总=Fs W有用=Gh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g 9.8牛顿/千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P=UI
P=U^2/R
U=P/I
I=P/U
I=U/R
U=IR
R=U/I
Q=I^2Rt
Q=UIt
Q=U^2/R*t
W=Pt
P=W/t
t=W/P
P=U^2/R
U=P/I
I=P/U
I=U/R
U=IR
R=U/I
Q=I^2Rt
Q=UIt
Q=U^2/R*t
W=Pt
P=W/t
t=W/P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