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的参考文献

 我来答
991977033
2012-05-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3万
展开全部
可以到中国知网看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军军爱宁宁z6
2010-06-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中华全国道教会缘起
陈撄宁
粤自崆峒演经,轩辕执弟子之仪;柱下传经,仲尼兴“犹龙”之叹。道教渊源,由来久矣。盖以天无道则不运,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道岂可须臾离乎?
夫道有入世,必有出世;有通别,亦有旁支。
若彼磻溪垂钓,吕尚扶周;圯桥授书,子房佐汉。三分排八阵之图,名成诸葛;一统定中原之鼎,策仗青田。此入世之道也。
又若积精累气,《黄庭经》显示真修;抽坎填离,《参同契》隐藏口诀。勾漏丹砂,谈稚川之韵事;松风庭院,羡宏景之闲情。此出世之道也。
况复由道而通于政,则由洪范九畴,周官六部;由道而通于兵,则有《阴符》韬略,孙武权谋;由道而通于儒,则有仲舒扬雄,濂溪康节;由道而通于法,则有商鞅李悝,申子韩非;由道而通于医,则有《素问》、《零枢》、《千金》、《肘后》。由道而通于术,则有五行八卦,太乙九宫。此道家之通别也。
以言炼养,则南方五祖,北地七真,双延绪脉;以言醮菉,则句容茅山。江西龙虎,咸擅威仪,此道教之支派也。
至于小道之巫医,则辰洲祝由,救急屡惊奇效;卫道之拳技,则武当太极,功夫授自明师。诚可谓道海汪洋,莫测高深之量。道功神秘,难觅玄妙之门矣!
再论及《道藏》全书,阅四千余年之历史,拥五千余卷之缥渺。三洞四辅之归宗,一十二部之释例,尊之者,称为云篆天章,赤书紫字;美之者,比喻琅函琼札,玉版金绳。姑勿辩其是非,要可据为考证,历代夫亡典籍,犹多附此而存。岂惟道教门庭之光辉,亦是中华文化之遗产。虽嫌杂而多端,小儒咋舌,所幸博而能约,志士关怀。
请慢嗤迷信,须知乃昔贤抵抗外教侵略之前锋;切莫笑空谈,应恃作今日团结民族精神之工具。
嗟夫!世变已亟,来日大难。强敌狼吞,群夷鸱顾。此何时耶?
倡本位文化救国说者,固一致推崇孔教矣。然孔教始于儒家,儒家出于道家,有道家遂有道教。试以历史眼光,观察上下五千年本位文化,则知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竟其全功。儒教善于守成,道教长于应变。事实具在,毋庸自谦。
故尝谓吾国,一日无黄帝之教,则民族无中心;一日无老子之教,则国家无远虑。先武功,后文治,雄飞奋励,乃古圣创业之宏规;以柔弱,胜刚强,雌守待时,亦大智争存之手段。积极与消极,道原一贯,而用在知机;出世与入世,道本不同,但士各有志。
他教每厌弃世间,妄希身后福报,遂令国家事业,尽堕悲观。道教倡唯生学说,首贵肉体健康,可使现实人生,相当安慰。他教侈讲大同,然弱国与强国同教,后患伊于胡底?道教基于民族,苟民族肯埋头建设,眼前即是天堂。
呜呼!管百家之总钥,济儒术之穷途,揽国家之结晶,正新潮之思想,舍吾道教,其谁堪负此使命哉?

(后略)

中华道教大辞典·前言:道家与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柢,是诸子百家学术的总汇,是接引外来文化的桥梁,与中国的社会变革、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它的兴衰,联系著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道家与道教文化,融汇百家,包罗万象,上自哲学思想、自然规律、宗教信仰、治国用兵之道,中有经世权谋、人生经验、养生之道、医药、健身、修炼诸方技,下至民俗、祭祀、音乐、绘画、宫观、名胜、星命、占验等术数,是一个亟待开发和研究的庞杂文化体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