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45年日本投降的问题。

近日偶然与几个朋友谈起是否买日货问题,话题不知怎么就扯到了日本侵华战争上了。有朋友说当年是中国的抗日军队打退了侵华日军,还有同事说是因为美国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才导致日本... 近日偶然与几个朋友谈起是否买日货问题,话题不知怎么就扯到了日本侵华战争上了。有朋友说当年是中国的抗日军队打退了侵华日军,还有同事说是因为美国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才导致日本的投降。有两个问题在下不明,请赐教:
问题一:在美国扔原子弹之前的侵华日军在华是什么局势,打不下去了还是局势大好?
问题二:使日本投降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抗战”还是“原子弹”,或者说哪个更多一些。

请大家客观公正些,也可以说是大家在一起讨论这段历史吧。。。

万分万分感谢!!!
展开
zengtaopeach
2010-07-02 · TA获得超过14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客观的说两者皆有,因为当时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中国不断取的成功,取得百团大战等成功,而因为美国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败亡,如果不是美国的原子弹可以日本还要在挣扎一段时间。
毛泽东曾经说过:就算在来一次八国联军中国也不怕。这也正说明那时候中国的军势已经达到的高锋。一句话就是说 势如破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北鹰E
2010-07-02 · TA获得超过32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7万
展开全部
整个二战之时,德日同盟的约定与计划本事日本迅速占领中国,所以当时日本喊出了3个月占领中国的诳语。
由于中国抗日军民的顽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妄想破灭,闪电战变成了拉锯战与持久战,这对日本而言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当时日本的国民经济是无法支撑这样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所以当时日本开始了一种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随着战争持续时间的加长,日本方便开始变得愈加被动。而从战争局势上看,由于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目的没有达到,德国与意大利所在的欧洲战场也变得被动了许多。比如当时前苏联的卫国战争,如果当时中国已经全面沦陷的话,则前苏联势必要面对双线作战的窘局,那么他与德国的最终胜败也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二战末期,尤其是当德意相继无条件投降之后,其时的日本实际已经变成了强弩之末,当时中国战场的形势是:
中国抗日武装力量已经由战略防守转为全面反攻,日本的军事压力骤然增大,而国内的经济状况也开始渐次出现问题,前线补给堪忧。而国际方面,反法西斯同盟在欧洲战场上大胜,前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也终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两个事件,对日本真正的影响在于国内政治方面,尤其是美国的原子弹,称为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下台的直接导火索。
应该说,在当时的局势下,侵华战争的胜利者已经可以肯定是非中国莫属了,这里面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但更多的是中国抗日武装力量顽强抵抗的结果,而美苏的相继宣战与出兵,其实际意义只是加快了日本的投降进程,而并不是导致日本投降的本质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ujingsheng92
2010-07-01 · TA获得超过12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同盟国与战略反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日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变为美国。翌日,美国对日本宣国军在鄂西三峡地区行军战,并呼吁世界各国对日本实施贸易制裁。12月9日,中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不久之后,除了先前与日本签立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以外,英国等同盟国也对日本宣战。从此中国不再独立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美国加入二战后以租借法案的名义通过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从缅甸、印度向中国运送作战物资支持中华民国继续抗战。 世界各国的介入主要是因为英美出于本身利益而希望中国拖住日本陆军主力。因此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并与英美等国签订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令重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上升。 香港时间12月8日早上8时,即珍珠港事件后仅数小时,由酒井隆指挥的日本军队从深圳向香港发起进攻,香港保卫战于此开始。12月25日,港督杨慕琦率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同时,日本在国内进一步征兵动员,将战场扩大至荷属婆罗门(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英、荷、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夺取当地产量丰富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并派兵向英国远东军进攻,接连攻克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并在暹罗湾发动主力决战,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击沉,标志着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已无人能敌。 日本方面不满足于控制东南亚的油气资源,同时注意到滇缅公路对中国战场的意义,转而出兵缅甸,意图切断滇缅公路孤立中国。此时英国在远东的军队已无力抵抗日本的进攻,转而向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求援。于是罗斯福与蒋中正磋商组建了盟军中缅战区,由蒋中正兼任司令,中国派代理司令长官杜聿明率10万名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与日本作战。原本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与日军会战,但是日军先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使得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退兵,于是日军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破局成为各自溃退的惨剧,远征军第5军残部被迫自野人山回国或撤往印度,第66军撤退回国。这次战斗中,200师师长戴安澜战死。最终缅甸被日本占领,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而杜聿明被召回,美军兼任中缅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和新38师师长孙立人、廖耀湘则留下继续负责在印度编练军队。 1943年11月,中国蒋中正委员长及夫人宋美龄,美国罗斯福总统,英国丘吉尔首相三国元首在埃及开罗开会,发表新闻公报《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形势恶化,兵力不足与运输船队遭美国猎杀使得战争物资紧缺:橡胶、钢铁被列为国家资源,禁止向民间出售;华北地区的资源生产遭到当地民兵与八路军连续不断的袭扰,绝大多数地区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取得东南亚地区的物资,必需打通中国沿岸的航线,于是日本发起了豫湘桂会战。日本华北方面军轻易击溃汤恩伯在河南省的大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阵亡,结果日军打通了平汉线之河南至武汉段。之后,华中日军乘胜追击,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击败薛岳,一路追击至湖南南部重镇衡阳。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率部顽强抵抗47天,最终城破,方先觉自杀未遂,后被俘。华中日军与华南日军又联手发起桂柳战役,一路占领广西,打通湘桂铁路,最后打到贵州独山,震动重庆;另一路则从衡阳南下与广州北上的日军打通了粤汉铁路。全国舆论哗然,各界痛斥。此役日军事先精心准备,兵力也经过大大补充;中国守军一方面因为长期的相持局面而放松了警惕,另一方面精锐部队被史迪威调往西南战场,导致豫湘桂会战的大溃败。日军最终控制了华南交通动脉粤汉铁路,将“大陆交通线”完全打通。日军侵华的一号作战计划,则因潘汉年即早侦知情报,让延安几乎未受日军攻击。 豫湘桂溃败的同时,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动了滇西缅北大反攻。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抢通雷多公路。
参见:终战诏书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1945年2月,英、美、苏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应对日宣战。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由于美英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如承认外蒙古独立),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的条件,也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 1945年2月以后,盟军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于是为了消灭美军在中国的飞机场以维持大陆交通线的开罗会议三巨头通畅并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以集中全力于本土防卫,1945年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在河南,日本军于3月下旬从豫中会战之后的防线以东向西发动攻击,其前锋一直冲到西峡口。在湖北,3月日本军向西北部发动攻击,于4月8日攻陷老河口;不过之后国民政府军随即发动反攻,收复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在湖南,日军以空军基地芷江为目标,于4月向湖南西部发动攻击,但是在中国军队抵抗之下,日军遭受大挫败而退回原阵地。之后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向广西地区发动反攻,于5月27日收复南宁,6月29日收复柳州,7月27日收复桂林,8月收复广西全境。此外,中国军队原本预定于8月收复广州以打通中国对外运输要道,因为日本投降而无须实行。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由于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已试验成功,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对于苏联的参战并不抱太大兴趣,所以未邀请苏联协商或署名,造成苏联颇为不满。 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塔密约》,随即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并立刻于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于是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 中国全权代表在侵华日军投降书上签字同时,由于美国的核武打击与苏联军队的参与,中国内部开始有人感觉到抗日战争终结之日即将到来。共产党由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将原本分散的抗日根据地一一连通。国民党方面也在美军空运、海运帮助下,迅速占领各大城市,接受日本投降。共产党军队则接收经营许久的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但是在苏军协助下也收复了一个省会城市张家口。而且八路军、新四军因为长期敌后发展的缘故,控制了大量铁路干线,增加了远在西南方面对敌正方的国民政府军接收日占领区的难度。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直到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正式结束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c7ff60
2010-06-27 · TA获得超过33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9万
展开全部
日本自1944年塞班岛失陷就意识到这个战争已经彻底失败了。于是有东条内阁垮台。但是认识到失败对接受失败无条件投降有一个相当长的距离。以后日本的战略方针是尽可能坚持抵抗,拖延时间。争取适当的“和平”条件。起码不是投降。
日本的办法就是争取当时在日美之间保持“中立”的苏联调停。苏联的对策就是虚与应酬。使得日本一直对苏联“调停”抱有幻想。
进入1945年以后,美国收紧了对日本的包围,攻克了硫磺岛和冲绳岛屿,对日本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德国战败以后,预示日本也必须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仍然坚持抵抗。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必然迅速彻底毁灭”,就是暗示将使用核武器。但是日本首相当即发表谈话,予以坚决拒绝。
美国在8月6日和8月9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后,日本天皇才召开御前会议,讨论结束战争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首相、外相、陆相、海相、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共六人。会上形成两派意见。首相、外相、海相赞成接受“波茨坦公告”,唯一保留是不能危害天皇的地位,就是维护国体。陆相、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的意见是拒绝“波茨坦公告”,将战争进行到底。可见日本总的说来还是不接受的。特别是军方。最后由天皇“圣断”,采取了首相、外相、海相的意见。
由于苏联于8月8日宣布对日宣战,日本也断绝了企图由苏联调停的幻想,而且面临着被美苏瓜分彻底亡国前景。
战争发展到最后关头,日本如果继续抵抗,将势必继续遭受原子弹轰炸。虽然当时美国已经用完所有的原子弹,但是美国仍然可以制造。美军将在日本登陆。日本原来的后方根据地我国的东北,已经被苏军占领。日本的海军已经基本全部打光。日本陆军虽然没有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它的战略总预备队关东军已经被歼灭。留在国内的所谓“国内军”基本全是老弱妇孺。所以日本根本没有继续战争的能力了。
当然当时日本还有700万军队和广大的占领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