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思考
引语:
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
提纲: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生理症状
1、长期疲劳
2、肌肉紧张
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
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
5、决策技能的降低
6、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7、时间知觉失调
8、劳逸控制失调
社会症状
1、对工作敷衍了事
2、社会退缩、人际关系敏感
3、抱怨与玩世不恭
4、降低效能
5、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
心理症状
1、否认或责备
2、愤怒与压抑
3、偏执性、强迫症状
4、自我贬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4、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一个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目前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
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再加上周围许多教师的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业的无奈。
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
将教师的压力源归纳为六类:
工作压力,占44.06%
家庭压力,占23.11%
学校压力,占16.63%
需求压力,占7.56%
人际压力,占5.4%
社会压力,占3.24%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W.Mc.Guire)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并预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学生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倦怠的产生,教师会从感情上远离学生,从心理上疏远学生,对学生冷漠、厌倦,实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和行为等来对待学生。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若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当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经常有朋友交往,具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空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育锻炼要有规律和持之以恒,以适量和娱乐性为原则。过量或竞争性强的运动不但不会减轻压力,其本身也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7、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和你顶嘴,或因学校某些不公平的事让你愤愤不平时,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想想别人的好处,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人生旅途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利,没有挫折就失去了奋斗。你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不妨对自己大喊一声:生命太短暂了,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还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便会豁然猛醒,悟透人生。
8、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应当更新评价机制。
社会、学校在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有必要对教师的要求与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结合起来,为教师排忧解难,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是作为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只有使教师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和可能。
• 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要想抛开压力,就要自我寻找成功感,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又何谈倦怠呢!
——让我们共勉
导致职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成就感。教师自己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都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同时社会舆论一直宣传的是教师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切常常迫使教师有意无意地压抑和否认自我的正常欲求来满足职业需要。独生子女群的出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教师寄以厚望,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人心中保持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需要,因此教师不得不力求完美。但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却很难获得这样的殊荣:职业中学的办学方针就是“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我们职业中学,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加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从一进校门那天起就已经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教育起来难度较大。这样,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我校2005年在对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感觉当老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有65.25%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36.42%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烦恼,更多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学生难管理。职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不只是学习成绩差生,还是纪律差生,他们生性好动,耐不住寂寞,上课安静不下来,不是自己摆弄些什么,就是硬和同学讲话,甚至在课堂上故意和老师捣蛋,他们比起一般普高学生更难管理。有的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与老师关系紧张、拒绝合作,不参加班级工作,看问题绝对化、不思后果;有的学生甚至还有明显的攻击他人或教师的行为,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经过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加之,当前社会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教育成果。大多数教师长期默默地付出却没有回报,缺少职业成就感、满足感,这一切,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次奋斗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这样很容易产生了职业厌倦感。
3、工作负荷较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职业中学教师的工作负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负担,二是思想负担。职业中学教师备课不同于普通中学,普通中学大部分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硬着头皮不得不学,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的,但在职业中学就不同了,即使老师把课上好了,认真学习的也很难占到百分之三十,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进校成绩参差不齐,所以教师除了要上好正常的课程外,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补缺补差,加之职业中学的“问题生”较多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一个问题的处理就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老师在没有课情况下,也时时担心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职业中学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普通中学和其他一般职业。职业中学的教师平均每天要把时间的85%—90%花在教学或与教学有关的事务上,几乎没时间参与其它的活动或做自己想作的事情。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样,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员,还要是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时代楷模等,他的一言一行总处于社会大众有形或无形的监视中。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追求完美的责任容易导致教师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上级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制订的繁多的教学计划、组织的各种考核评比、频繁的论文评比、竞赛、教研活动、公开课等让教师应接不暇,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于高负荷运转中,无形之中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教师将其工作付出与回报进行比较时却出现不平衡的结果,在职业中学工作的教师比普通中学的教师更缺乏经常的欣赏与支持性反馈,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很少被欣赏。这样容易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无归宿感,导致倦怠的产生。
4、教师工作的重复性。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事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劳动,即使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循环也只不过是把循环周期延长罢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同一种劳动,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或思想松懈。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同一门学科的同样的教材,有限的缺少刺激的情境很容易磨蚀教师的激情,使教师产生倦怠。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年轻教师,初出校门时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激情澎湃,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对他们已失去最初的意义。他们平时少了感动,上课少了激情,教书成了职业,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成为实实在在的、流于平庸的“教书匠”。
引语:
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
提纲: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生理症状
1、长期疲劳
2、肌肉紧张
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
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
5、决策技能的降低
6、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7、时间知觉失调
8、劳逸控制失调
社会症状
1、对工作敷衍了事
2、社会退缩、人际关系敏感
3、抱怨与玩世不恭
4、降低效能
5、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
心理症状
1、否认或责备
2、愤怒与压抑
3、偏执性、强迫症状
4、自我贬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4、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一个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目前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
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再加上周围许多教师的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业的无奈。
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
将教师的压力源归纳为六类:
工作压力,占44.06%
家庭压力,占23.11%
学校压力,占16.63%
需求压力,占7.56%
人际压力,占5.4%
社会压力,占3.24%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W.Mc.Guire)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并预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学生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倦怠的产生,教师会从感情上远离学生,从心理上疏远学生,对学生冷漠、厌倦,实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和行为等来对待学生。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若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当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经常有朋友交往,具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空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育锻炼要有规律和持之以恒,以适量和娱乐性为原则。过量或竞争性强的运动不但不会减轻压力,其本身也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7、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和你顶嘴,或因学校某些不公平的事让你愤愤不平时,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想想别人的好处,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人生旅途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利,没有挫折就失去了奋斗。你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不妨对自己大喊一声:生命太短暂了,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还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便会豁然猛醒,悟透人生。
8、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应当更新评价机制。
社会、学校在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有必要对教师的要求与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结合起来,为教师排忧解难,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是作为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只有使教师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和可能。
• 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要想抛开压力,就要自我寻找成功感,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又何谈倦怠呢!
——让我们共勉
导致职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成就感。教师自己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都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同时社会舆论一直宣传的是教师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切常常迫使教师有意无意地压抑和否认自我的正常欲求来满足职业需要。独生子女群的出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教师寄以厚望,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人心中保持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需要,因此教师不得不力求完美。但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却很难获得这样的殊荣:职业中学的办学方针就是“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我们职业中学,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加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从一进校门那天起就已经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教育起来难度较大。这样,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我校2005年在对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感觉当老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有65.25%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36.42%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烦恼,更多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学生难管理。职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不只是学习成绩差生,还是纪律差生,他们生性好动,耐不住寂寞,上课安静不下来,不是自己摆弄些什么,就是硬和同学讲话,甚至在课堂上故意和老师捣蛋,他们比起一般普高学生更难管理。有的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与老师关系紧张、拒绝合作,不参加班级工作,看问题绝对化、不思后果;有的学生甚至还有明显的攻击他人或教师的行为,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经过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加之,当前社会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教育成果。大多数教师长期默默地付出却没有回报,缺少职业成就感、满足感,这一切,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次奋斗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这样很容易产生了职业厌倦感。
3、工作负荷较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职业中学教师的工作负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负担,二是思想负担。职业中学教师备课不同于普通中学,普通中学大部分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硬着头皮不得不学,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的,但在职业中学就不同了,即使老师把课上好了,认真学习的也很难占到百分之三十,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进校成绩参差不齐,所以教师除了要上好正常的课程外,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补缺补差,加之职业中学的“问题生”较多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一个问题的处理就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老师在没有课情况下,也时时担心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职业中学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普通中学和其他一般职业。职业中学的教师平均每天要把时间的85%—90%花在教学或与教学有关的事务上,几乎没时间参与其它的活动或做自己想作的事情。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样,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员,还要是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时代楷模等,他的一言一行总处于社会大众有形或无形的监视中。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追求完美的责任容易导致教师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上级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制订的繁多的教学计划、组织的各种考核评比、频繁的论文评比、竞赛、教研活动、公开课等让教师应接不暇,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于高负荷运转中,无形之中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教师将其工作付出与回报进行比较时却出现不平衡的结果,在职业中学工作的教师比普通中学的教师更缺乏经常的欣赏与支持性反馈,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很少被欣赏。这样容易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无归宿感,导致倦怠的产生。
4、教师工作的重复性。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事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劳动,即使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循环也只不过是把循环周期延长罢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同一种劳动,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或思想松懈。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同一门学科的同样的教材,有限的缺少刺激的情境很容易磨蚀教师的激情,使教师产生倦怠。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年轻教师,初出校门时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激情澎湃,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对他们已失去最初的意义。他们平时少了感动,上课少了激情,教书成了职业,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成为实实在在的、流于平庸的“教书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