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的历史意义
《申报》从发刊到终刊,历时77年,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申报》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促进了报业的顺利发展,史量才主持时期更加明显。史量才等人接办《申报》时,发行量不足万份。到1920年3万份,1922年上升到5万份,1925年到达10万份。1926年飙升到15万份以上,之后每期稳定在15万份以上。1932年上半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销量一度突破20万份。
扩展资料:
1872年英商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
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
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四是经营副业。
①创办文艺杂志。1872年11月11日《申报》发行我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
②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3月30日《申报》创办我国第一份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通俗报纸《民报》;
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瀛寰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
④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2024-07-25 广告
1937年7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上海图书馆为全国《申报》收藏最全的单位,藏有全套原版《申报》。
1983年,上海书店将《申报》影印出版。\
另外可以了解了解
《申报》之始
创办初期,《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八文铜钱。《申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申报》锐意革新,创办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被载入中国新闻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从1876年3月30日开始,《申报》增加出版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两日刊,这是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
二、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回战况报道。这些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三、最早出版的“号外”
1884年8月5日,法国进攻基隆炮台,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传单的形式印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这是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
四、使用电讯传递新闻之始
1881年12月24日,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架设完成,次年1月16日,《申报》最早利用这条线路传送谕旨。这是我国报纸用电讯传递国内新闻之始。
五、“画报”的出现
此外,《申报》还十分重视新闻插图,后来扩展到出版画报。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共五卷,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刊),是中国最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史量才与《申报》
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
“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正如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所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党无偏,不带色彩的独立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党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多数人民利益出发。”“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业务蒸蒸日上。从1912年的发行七千份,五年后(1917年)达到两万份,此后稳步上升,1920年是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经立了近七十年的风雨,它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经过几代新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申报》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保存历史
《申报》是旧中国在上海出版的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
但由于年代久远,仅上海图书馆藏有全份(略有缺失),也因纸质泛黄发脆,不易保存,难以使用。为此50年代至60年代中央和上海市文化宣传部门曾多次想将它影印,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1981年上海市出版局批准由上海书店影印。自1982年开始筹备,至1987年10月全部完成。上海书店为了把《申报》印好,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除得到上海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外,还向北京、南京、桂林、常熟等地图书馆配补齐全,又对原报油迹、污损之处进行修描。为了使影印本能长期保存,又向有关厂商专门订制了优质纸和优质装订材料。
《申报》影印本比原报缩小一半,为8开本,全套400册,正文164824页,合41206印张,每套用纸41.2令,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部纸质出版物。影印本共印550套,实得578套。发行以后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1989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
《申报》是一张历史悠久的老报纸,它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由英国人安纳斯托•查美和三位友人共同筹资出版发行的。当时全名为《申江新报》, “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
创办初期,《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8文铜钱。《申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申报》锐意革新,创办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被载入中国新闻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从1876年3月30日开始,《申报》增加出版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两日刊,这是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
二、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回战况报道。这些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三、最早出版的“号外”
1884年8月5日,法国进攻基隆炮台,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传单的形式印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这是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
四、使用电讯传递新闻之始
1881年12月24日,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架设完成,次年1月16日,《申报》最早利用这条线路传送谕旨。这是我国报纸用电讯传递国内新闻之始。
五、“画报”的出现
此外,《申报》还十分重视新闻插图,后来扩展到出版画报。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共五卷,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刊),是中国最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
“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正如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所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党无偏,不带色彩的独立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党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多数人民利益出发。”“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业务蒸蒸日上。从1912年的发行七千份,五年后(1917年)达到两万份,此后稳步上升,1920年是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经立了近七十年的风雨,它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经过几代新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申报》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创办初期,《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8文铜钱。《申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申报》锐意革新,创办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被载入中国新闻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从1876年3月30日开始,《申报》增加出版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两日刊,这是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
二、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回战况报道。这些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三、最早出版的“号外”
1884年8月5日,法国进攻基隆炮台,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传单的形式印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这是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
四、使用电讯传递新闻之始
1881年12月24日,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架设完成,次年1月16日,《申报》最早利用这条线路传送谕旨。这是我国报纸用电讯传递国内新闻之始。
五、“画报”的出现
此外,《申报》还十分重视新闻插图,后来扩展到出版画报。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共五卷,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刊),是中国最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
“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正如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所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党无偏,不带色彩的独立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党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多数人民利益出发。”“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业务蒸蒸日上。从1912年的发行七千份,五年后(1917年)达到两万份,此后稳步上升,1920年是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经立了近七十年的风雨,它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经过几代新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申报》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