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古筝时出现杂音怎么办?
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
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
扩展资料
依照弦序找出第八根有颜色的弦,运用标准发音器,小字一组a1音作为标准音,通过扳手和弦轴把音调准,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
也可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使音升高,筝码向相反方向移动使音降低来调准弦音。但移位时,琴码要避免直接与面板磨擦,否则会造成码脚不稳,反而影响音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筝
推荐于2017-09-18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1.支撑筝弦的码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时发出嘶哑之声。应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发出沙沙的噪音。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
3.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暂时克服的办法: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4.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拨弦后,引起此部位的杂音。克服的办法有二:第一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栓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用此办法增加弦对的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第二是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避免杂音。
5.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应修理或调换假指甲。
6.拨弦后,码外弦段(即码子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这时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码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筝接触琴桌的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因定筝的两个角于琴桌上,亦可用螺丝拧上,消除筝的晃动。
8.琴桌接触地面的四个角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在琴桌右侧的两条腿底部做一横条,并在靠近身体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时用脚踏横条或踏板,以求平稳。
在筝上还会出现其它杂音,应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加以消除。
如发现某一弦的筝码在用力弹弦后有柱底打面的声音,俗称“跳码”,这说明弦的张力不够或有效弦长太短,或筝码高度不够、底边不平等。先检查一下是否按编号排码的,如果排列没有问题,可将这只码子向左移动一些再上紧琴弦即可,如果没有任何改善,请检查筝码底边与面板接触是否有缝隙,如果有可用锉或砂纸将筝码底部略作调整。
如发现某一弦有沙音,俗称“狼音”, 可能是琴柱上端牙骨的缺口将弦夹住影响了震动,只要用三角锉将缺口的两侧扩大一些就可避免。如发现某弦不发音或发出沙音,用手捻一下此弦的外缠尼龙,如果捻的动,说明尼龙未缠紧,阻碍了弦的震动,则这根弦是次品,必须更换。
如果发现古筝底板和筝架之间出现杂音,应检查筝体本身是否平整,如果把古筝放在平地上发现琴体晃动,那说明古筝自身存在很大问题,可能是出厂前就已形成,也可能是由于搬运、磕碰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另外检查一下筝架摆放的地面是否平整,设法把筝架放平,如筝架腿有长短不一则用锯子锯掉长出的部分即可;如使用的是组合架,可在筝体与组合架有空隙的地方钉上一块厚度相当的橡皮就可将筝放平了。
如拨动琴弦时筝头处发出嗡嗡的声音,请检查一下筝头琴盒盖是否关紧,如盒盖密合不好的话是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再者察看一下筝头琴盒内的物品是否排放的不平或是触碰到盒内的琴钉,还有筝盒内不要放置太多的东西,如果放的东西较多或不平的话在弹琴的时候会引起盒内物品的共振,从而产生噪音。
古筝杂音的形成归咎于两大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在古筝出厂设置时就形成了,指与琴体构成密切相关的要素:面板、筝码、琴弦、琴盖等因其材质问题所产生的杂音;
筝码角度设计不合理,产生杂音
避免这些客观因素杂音,你在选古筝的时候就要留条心,关于古筝材质挑选。
主观因素是我们弹筝者由于错误的手型、指法等导致的杂音。今天我们重点解析杂音的主观原因,结合具体的指法,对古筝演奏中产生杂音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做一探讨。
弹奏类指法杂音
即基础指法“勾抹托”和其组合指法,点指、四点、小撮大撮等。解决弹奏类指法杂音,就是要解决单指运指的杂音,其他组合组合指法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引刃而解了。
避免杂音第一步,手型要准确
手成半握拳状,小、中、大三关节自然弯曲,大指虎门打开,手腕与手臂成一条线,肩膀自然放松下垂。
以中指“勾”的动作示意图为例,弹弦时,应以小关节运动为主,向掌心方向弯曲弹奏,弹完后要放松手指并回原位。
各指指关节和掌关节手腕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犹如水管水被堵塞一样,你说难不难受?
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适当的放松,保持手指的独立性。
第二步,手指平面触弦,减少杂音
避免义甲触弦角度太小,这会导致手指动作过大而接触到相邻的弦,出现双音的效果;或者是胶布碰到琴弦产生杂音。正确的触弦角度应为90度,也就是义甲正面触弦,这样出来的声音才会比较圆润。
第三步,触弦速度切忌太慢
触弦速度是指弹奏过程中,弹片经过琴弦时停留时间。由于弦身较长且粗,弹片经过筝弦时,筝弦的振幅较大,振时较长,当弹片第二次撞击琴弦时,如果触弦速度很慢,会发出明显的“吱吱”声。
很多筝友义甲拨完琴弦后,手指又放回弦上,这是错的。因为刚拨完弦后,弦仍在振动过程中,此时弹片放回去,立刻会产生摩擦杂音。当连续拨动同一根琴弦时,弹片不要提前放在琴弦上,弹奏之前弹片应离开琴弦,在最短的时间内叩击发音。
第四步,触弦深度
当义甲与琴弦接触过深时,义甲受到的阻力相对就会增大,这时候我们想要义甲经过弦身,必然会加大指尖关节发力,从而出现音量过大,超过了弦本身所能负担的能量,杂音也就加大。
我们的手指带上义甲以后,从指甲尖到胶布靠近指尖的那一条边来算,触弦最合适的深度就是二分之一到到三分之一的位置。这样能有效减少琴弦对弹片的阻力,同时可以缩短触弦时间,减少弹片与琴弦摩擦的几率。
摇奏类指法杂音
摇指是古筝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是在同一根弦上快速、密集、粒度均匀地同音拨弹。
在弹奏摇指时,要求食指顶住大拇指,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力度,不可过分用力,也不可过分放松。过分用力易造成手腕僵硬,大臂酸痛,耐力不足,使音不连贯;过分放松,导致触弦力度不够,弦对手指有反作用力,而产生碰弦的杂音。
在换弦时特别容易产生杂音,我们要注意身体重心与手臂随着音的变化要主动移位,避免换弦时重心不到位而碰及相邻琴弦,产生杂音。
刮奏类指法杂音
刮奏是古筝最动听的指法之一,很多人在刮奏时,产生的音乐效果不是非常明亮,且伴有碰弦的杂音。
解决办法是使手掌心要有适当的控制,刮奏的时候手要自然弯曲,触弦的角度成45度,特别是小关节不能塌陷、松懈,避免指甲因手指无力而击打在琴弦上所产生的声音;
指甲的触弦深浅这里要严格控制,不宜太深和太浅,以深度5mm左右。
按划类指法杂音
由于演奏者左手的准确性和控制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左手按弦及离弦容易与琴弦摩擦产生杂音。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按弦时左手的手形要求成半握拳状,在按弦的过程中,肩膀要放松,肘自然弯曲,手臂与手腕平行,食指、中指自然弯曲放于弦上,用指尖肉垫按压琴弦,力点落到指尖上。此外,左手按弦位置应在距琴码左侧约16公分处,按弦固定在一个点上,而不是在弦上滑动按弦,这样极易摩擦产生杂音。
最后,别让杂音成为我们学习古筝道路上的绊脚石。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杂音,我们一定要规范自己的指法,从而提高演奏质量,真正做的弹琴悦己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