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 我来答
爱生活的CC老师
推荐于2016-04-14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21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230万
展开全部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那么,对于这一门二十一世纪的领先学科,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它,学好它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让学生对生物学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将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只是自然现象的文字再现,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种自然知识硬性地放到课堂上解决,不仅是学生,即使是我们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的。比如,在讲解完全花的结构时,我们常以桃花为例,往往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可是学生不知所云。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把这节课搬到室外,让学生一边观察,老师一边讲解,那么,我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自然界才是学生真正的生物课堂。生物学知识,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生物现象的一种文字概括。生物学教师只有把我们的生物课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充满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当然,自然现象是具有季节性的,春花秋实,四季轮回,每一季节都有各自特有的生物现象.而各地的气候又略有差异.所有这些常常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不同步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季节同步.比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扦插,嫁接,压条等方式,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是秋季,而植物的扦插,嫁接,压条活动多在春季,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移到春季进行,教师示范,学生实践,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特别紧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营养成分,健康地生活,利用微生物制作泡菜和酸奶等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不过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去加以体验的话,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后,课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学生一定会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当中去的,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在活动中我们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再如,可以结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向同学们介绍仿生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学多启迪。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非典”到“禽流感”“口足手病”,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为了猎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如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教师只须提到即可,不需要作深入的讲解,因为初中生还没有达到如此的水平。
三、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一些高新科技与生物知识有关,生物科学是现代的前沿科学之一,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的许多行业,特别是医学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比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仿生学的应用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生物技术研究的领域中来,以他们的热情与创新精神正在拨开生物界的层层神秘面纱。所以,课堂上适当引入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物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
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竹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竹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一定感到很新奇,并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一种纤维蛋白原,它是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学生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学,如将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引入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两栖类动物的学习兴趣;可以自编小品“多莉找妈妈”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强烈的探求欲望;可以将《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与“条件反射”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既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气氛,诗化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精彩活泼的教学活动方式,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来,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将课堂教学与生物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课内外结合和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生物活动以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教师不能为了组织活动而强行学生加入。课外活动小组要有自己完整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最好还要有相关的活动教材。教材应由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将课堂教学与谚语俗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谚语和俗语来调动学生。
所谓谚语俗语是指那些具有哲理性的地方语言,它们是一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谚语俗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和俗语设计精彩而艺术的“开场白”,这样既能够给学生以新异亲切的感受,还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如生物的遗传可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入;条件反射可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引入。
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可以巧妙地运用谚语和俗语。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引出食物链。还有的如“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不劳而获”——寄生、“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等等。
当然,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是短暂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此时教师必须设法使学生的兴趣从“有趣”发展为“情趣”,使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体验而对生物课学习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促使一部分学生的“情趣”发展为“志趣”,使这部分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短暂兴趣成为稳定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学的趣味,应该高雅别致,而不是低级庸俗。不要让学生把“有趣”变成“好玩”。课堂不是娱乐的舞台,它具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知识的传授。
(3)注意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以自己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机智、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练习等,要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手机用户14083
推荐于2016-12-01 · 超过6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论文摘要]在生物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好问题情景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视、VCD、因特网、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做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活动中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述膝跳反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用实践来检验了理论的知识。有如在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经过此活动后,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马上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创设好问题的情景    (一)利用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利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从思考。在提问前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材料作为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身体的感触与体验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新的知识发生矛盾。此时,学生会惊讶万分,形成强烈的期待感,急于探究,寻求矛盾的症结,给予解决。例如:人体的免疫一节中的“免疫”。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但都为传统概念,即“免疫是人体对某种传染病所具有的抵抗力,且对人体都有利。”而且能举出实例:患过天花病愈后不再患此病;猩红热病患者愈后不再患此病;注射某种预防针不患其病;流行型感冒时,某人不患,说明此人免疫力强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不直接讲授“免疫”的现代概念,而是设问:免疫力愈强对人体愈好吗?(学生是肯定的)。然后举花粉过敏例(实际为免疫症),这些人对花粉的免疫力比一般人强,而实际生理现象如何?有利吗?花粉过敏症是传染病吗?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矛盾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巧用诗词、成语、俗语,提高兴趣   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这样学生释然,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设疑要有趣方为巧问,设疑要有度方为善问。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最能提高学习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例如,体育课长跑时,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结合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等这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特别关注,另外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教学活动,故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创造学生实验的资源和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对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    以前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是用来激励受挫者的名言。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经常的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的损伤的。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学上应用“成功乃成功之母”。对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将会激励学生去尝试获得更大的成功。例如我在课堂上给一个平时不太专心听讲的学生的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发觉上一节课他认真听讲),他起来答对了。我非常高兴的表扬了他,结果该生以后听课一直很认真,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外,激发学生兴趣还应注意学生的情感迁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尊重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打打打不溜
2018-04-19 · TA获得超过3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万
展开全部
  1. 用“目的和意义”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生物知识的目的和意义,举出实例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今天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了解生物,了解生物圈,了解生物与环境、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乃至了解人自身结构和生理,以及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进而掌握生物知识,利用生物知识,认识、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而参与到人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使自己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端正了学习态度的心理定势,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利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科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让他们了解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逐步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认知、解释生活中生物现象以其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又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让学生扮演病人和医生,“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同学们踊跃参加,课堂气氛非常好。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3. 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

    教师将富有哲理和情趣幽默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能深深的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生物知识原来也那么生动有趣、所学的生物知识原来也隐含有如此丰富的人生哲理,从而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使沉重烦闷的教学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将繁杂的生物知识化为简洁,使单薄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

学习生物的方法及要求: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 。

3.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懂先生leslieacd
2018-12-06 · TA获得超过12.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万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6169万
展开全部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满足感。掌握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学习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兴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

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通过训练,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提高。同时极大的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平时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很多。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倍左右,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阅读、学习效率和兴趣。

2、学习要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培养自学兴趣 。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学习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

3、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实施和完成计划,养成学习习惯。

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主动地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样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地养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