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叫什么?作者?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卡罗琳‧霍华德小姐 ﹝Lady Caroline Howard﹞
1778 年 油彩‧画布,143 x 113 公分 国家艺廊,华盛顿﹝Washington DC﹞,美国
说明:
雷诺兹在表现贵族的肖像画中很能表现人物的威严气度,但是在处理有关童年主题时有时太多愁善感;不过一但捕捉到童稚的清新气息时,画面又极其动人。以这幅《卡罗琳‧霍华德小姐》肖像画为例,少女的纯真气息在玫瑰花丛的对照之下虽略带凄凉,但其含蓄的表现却深扣人心。
作者是雷诺兹
十八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死后埋葬在圣保罗大教堂,是继范戴克之后的第一人。1740 年他在伦敦随当时最有名的肖像画家哈德逊﹝Thomas Hudson﹞学艺。到了 1750 年他到意大利,在两年之内连续访问了佛罗伦萨、帕尔马、波隆那和威尼斯,因此在肖像画的风格上受到意大利画家深刻的影响。他勉励学生要纯熟地运用「堂皇风格」﹝the Grand Style﹞作画。
雷诺兹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坚信若不深入学习过去大师的杰作便不能成为一名伟大画家。因此在意大利游历中很少作画,而是不断搜集各种材料,对拉斐尔的形式美、米开朗基罗的「可怕」倍加赞扬;热切地分析对比林布兰、鲁本斯、提香和丁多列托的作品,并认真思考关于威尼斯大师们的精细评论。雷诺兹写道认为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作品,是由于「作品的四分之一有光,另外四分之一尽可能地深暗,其余的一半着色。在林布兰的作品中,暗的部分和亮的部分的比例是八比一。」
176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立,雷诺兹担任第一任院长;1769 年被封为爵士,并得到牛津大学的民事法博士,对早先的艺术家而言,这是项难以企及的成就。从 1781 年之后,他的作品风格转为较不重视古典,而是以较多的热情及感觉来作画。但是他的画常常因处理及保存过程不良而使画中人的脸孔呈现死灰色,因为他所使用的洋红颜料到最后都会退色。
英国18世纪伟大的学院派肖像画家。1723年7月16日生于德文郡的普林普顿,1792年2月23日卒于伦敦。自幼喜欢绘画,1744年进入圣马丁的莱恩学院,两年后画了他的第一幅重要作品《约翰·汉密尔顿上尉像》。5年后到了罗马,同时访问了佛罗伦萨、威尼斯,认真地学习拉斐尔、科雷乔、提香和米开朗琪罗的绘画风格,后创建皇家学院并担任了院长,特别推崇米开朗基罗的画风。1769年被封为爵士。作品庄严并具有历史画性质。1768年,皇家美术学院成立时,他任首任院长。雷诺兹推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意大利的美术,在一系列讲演中宣扬"纯正"的趣味和法则,大力倡导"宏伟风格"。根据古典传统,用庄重风格表现严肃题材是美术的崇高任务,历史画便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最佳方式,这一直是雷诺兹的梦想。可现实的情况使他无法以历史画谋生,他只得用大部分精力绘制社会需要的肖像画。
代表作《罗宾涅塔》、《塞缪尔·琼森博士》、《罗勃特·奥姆上尉》、《希斯菲尔德勋爵》、《伊利莎白·德尔美夫人和她的孩子》、《悲戏剧之间的加里克》、《塔尔列顿上校》、《卡罗琳·霍华德小姐》、《马尔伯勒公爵一家》等,分别收藏在伦敦国家画廊、牛津基督教礼拜堂等处,更多的被私人收藏。他的15次演讲被认为是宏伟风格的理论基础,许多观点是英国18世纪美学原理最典型的体现。
1778 年 油彩‧画布,143 x 113 公分 国家艺廊,华盛顿﹝Washington DC﹞,美国
说明:
雷诺兹在表现贵族的肖像画中很能表现人物的威严气度,但是在处理有关童年主题时有时太多愁善感;不过一但捕捉到童稚的清新气息时,画面又极其动人。以这幅《卡罗琳‧霍华德小姐》肖像画为例,少女的纯真气息在玫瑰花丛的对照之下虽略带凄凉,但其含蓄的表现却深扣人心。
作者是雷诺兹
十八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死后埋葬在圣保罗大教堂,是继范戴克之后的第一人。1740 年他在伦敦随当时最有名的肖像画家哈德逊﹝Thomas Hudson﹞学艺。到了 1750 年他到意大利,在两年之内连续访问了佛罗伦萨、帕尔马、波隆那和威尼斯,因此在肖像画的风格上受到意大利画家深刻的影响。他勉励学生要纯熟地运用「堂皇风格」﹝the Grand Style﹞作画。
雷诺兹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坚信若不深入学习过去大师的杰作便不能成为一名伟大画家。因此在意大利游历中很少作画,而是不断搜集各种材料,对拉斐尔的形式美、米开朗基罗的「可怕」倍加赞扬;热切地分析对比林布兰、鲁本斯、提香和丁多列托的作品,并认真思考关于威尼斯大师们的精细评论。雷诺兹写道认为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作品,是由于「作品的四分之一有光,另外四分之一尽可能地深暗,其余的一半着色。在林布兰的作品中,暗的部分和亮的部分的比例是八比一。」
176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立,雷诺兹担任第一任院长;1769 年被封为爵士,并得到牛津大学的民事法博士,对早先的艺术家而言,这是项难以企及的成就。从 1781 年之后,他的作品风格转为较不重视古典,而是以较多的热情及感觉来作画。但是他的画常常因处理及保存过程不良而使画中人的脸孔呈现死灰色,因为他所使用的洋红颜料到最后都会退色。
英国18世纪伟大的学院派肖像画家。1723年7月16日生于德文郡的普林普顿,1792年2月23日卒于伦敦。自幼喜欢绘画,1744年进入圣马丁的莱恩学院,两年后画了他的第一幅重要作品《约翰·汉密尔顿上尉像》。5年后到了罗马,同时访问了佛罗伦萨、威尼斯,认真地学习拉斐尔、科雷乔、提香和米开朗琪罗的绘画风格,后创建皇家学院并担任了院长,特别推崇米开朗基罗的画风。1769年被封为爵士。作品庄严并具有历史画性质。1768年,皇家美术学院成立时,他任首任院长。雷诺兹推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意大利的美术,在一系列讲演中宣扬"纯正"的趣味和法则,大力倡导"宏伟风格"。根据古典传统,用庄重风格表现严肃题材是美术的崇高任务,历史画便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最佳方式,这一直是雷诺兹的梦想。可现实的情况使他无法以历史画谋生,他只得用大部分精力绘制社会需要的肖像画。
代表作《罗宾涅塔》、《塞缪尔·琼森博士》、《罗勃特·奥姆上尉》、《希斯菲尔德勋爵》、《伊利莎白·德尔美夫人和她的孩子》、《悲戏剧之间的加里克》、《塔尔列顿上校》、《卡罗琳·霍华德小姐》、《马尔伯勒公爵一家》等,分别收藏在伦敦国家画廊、牛津基督教礼拜堂等处,更多的被私人收藏。他的15次演讲被认为是宏伟风格的理论基础,许多观点是英国18世纪美学原理最典型的体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