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关于双曲线的公式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定义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二次方程f(x,y)=ax^2+bxy+cy^2+dx+ey+f=0满足以下条件时,其图像为双曲线。
1.a、b、c不都是零.
2. b^2 - 4ac > 0.
3.a^2+b^2=c^2
在高中的解析几何中,学到的是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图像关于x,y轴对称的情形。这时双曲线的方程退化为:x^2/a^2 - y^2/b^2 = 1.
上述的四个定义是等价的,并且根据建好的前后位置判断图像关于x,y轴对称。
2 标准方程编辑本段
1,焦点在X轴上时为:
x^2/a^2 - y^2/b^2 = 1
2,焦点在Y 轴上时为:
y^2/a^2 - x^2/b^2 = 1
3 主要特点编辑本段
3.1 1、轨迹上一点的取值范围:
│x│≥a(焦点在x轴上)或者│y│≥a(焦点在y轴上)。
3.2 2、对称性:
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
3.3 3、顶点:
A(-a,0), A'(a,0)。同时 AA'叫做双曲线的实轴且│AA'│=2a.
B(0,-b), B'(0,b)。同时 BB'叫做双曲线的虚轴且│BB'│=2b.
F1(-c,0)F2(c,0).F1为双曲线的左焦点,F2为双曲线的右焦点且│F1F2│=2c
对实轴、虚轴、焦点有:a^2+b^2=c^2
3.4 4、渐近线:
焦点在x轴:y=±(b/a)x.
焦点在y轴:y=±(a/b)x. 圆锥曲线ρ=ep/1-ecosθ当e>1时,表示双曲线。其中p为焦点到准线距离,θ为弦与x轴夹角。
令1-ecosθ=0可以求出θ,这个就是渐近线的倾角。θ=arccos(1/e)
令θ=0,得出ρ=ep/(1-e),x=ρcosθ=ep/(1-e)
令θ=PI,得出ρ=ep/(1+e),x=ρcosθ=-ep/(1+e)
这两个x是双曲线定点的横坐标。
求出它们的中点的横坐标(双曲线中心横坐标)
x=[(ep/1-e)+(-ep/1+e)]/2
(注意化简一下)
直线ρcosθ=[(ep/1-e)+(-ep/1+e)]/2
是双曲线一条对称轴,注意是不与曲线相交的对称轴。
将这条直线顺时针旋转PI/2-arccos(1/e)角度后就得到渐近线方程,设旋转后的角度是θ’
则θ’=θ-[PI/2-arccos(1/e)]
则θ=θ’+[PI/2-arccos(1/e)]
代入上式:
ρcos{θ’+[PI/2-arccos(1/e)]}=[(ep/1-e)+(-ep/1+e)]/2
即: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在可以用θ取代式中的θ’了
得到方程: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证明双曲线x^2/a^2-y^2/b^2=1 上的点在渐近线中
设M(x,y)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点,则
y=(b/a)√(x^2-a^2) (x>a)
因为x^2-a^2<x^2,所以y=(b/a)√(x^2-a^2)<b/a√x^2=bx/a
即y<bx/a
所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点都在直线y=bx/a下方
根据对称性第二、三、四象限亦如此
3.5 5、离心率:
第一定义:e=c/a 且e∈(1,+∞).
第二定义:双曲线上的一点P到定点F的距离│PF│ 与 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d 的比等于双曲线的离心率e.
d点│PF│/d线(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e
3.6 6、双曲线焦半径公式
(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P(x,y)到焦点距离)
左焦半径:r=│ex+a│
右焦半径:r=│ex-a│
3.7 7、等轴双曲线
一双曲线的实轴与虚轴长相等 即:2a=2b 且 e=√2
这时渐近线方程为:y=±x(无论焦点在x轴还是y轴)
3.8 8、共轭双曲线
双曲线S'的实轴是双曲线S的虚轴 且 双曲线S'的虚轴是双曲线S的实轴时,称双曲线S'与双曲线S为共轭双曲线。
几何表达:S:(x^2/a^2)-(y^2/b^2)=1 S':(y^2/b^2)-(x^2/a^2)=1
特点:(1)共渐近线 ;与渐近线平行得线和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焦距相等
(3)两双曲线的离心率平方后的倒数相加等于1
3.9 9、准线:
焦点在x轴上:x=±a^2/c
焦点在y轴上:y=±a^2/c
3.10 10、通径长:
(圆锥曲线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
d=2b^2/a
11、过焦点的弦长公式:
d=2pe/(1-e^2cos^2θ)
3.11 12、弦长公式:
d = √(1+k^2)|x1-x2| = √(1+k^2)(x1-x2)^2 = √(1+1/k^2)|y1-y2| = √(1+1/k^2)(y1-y2)^2 推导如下:
由 直线的斜率公式:k = (y1 - y2) / (x1 - x2)
得 y1 - y2 = k(x1 - x2) 或 x1 - x2 = (y1 - y2)/k
分别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 √[(x1 - x2)^2; + (y1 - y2)^2; ]
稍加整理即得:
|AB| = |x1 - x2|√(1 + k^2;) 或 |AB| = |y1 - y2|√(1 + 1/k^2;)
·双曲线的标准公式与反比例函数
X^2/a^2 - Y^2/b^2 = 1(a>0,b>0)
而反比例函数的标准型是 xy = c (c ≠ 0)
但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确实是双曲线轨迹经过旋转得到的
因为xy = c的对称轴是 y=x,y=-x 而X^2/a^2 - Y^2/b^2 = 1的对称轴是x轴,y轴
所以应该旋转45度
设旋转的角度为 a (a≠0,顺时针)
(a为双曲线渐进线的倾斜角)
则有
X = xcosa + ysina
Y = - xsina + ycosa
取 a = π/4
则
X^2 - Y^2 = (xcos(π/4) + ysin(π/4))^2 -(xsin(π/4) - ycos(π/4))^2
= (√2/2 x + √2/2 y)^2 -(√2/2 x - √2/2 y)^2
= 4 (√2/2 x) (√2/2 y)
= 2xy.
而xy=c
所以
X^2/(2c) - Y^2/(2c) = 1 (c>0)
Y^2/(-2c) - X^2/(-2c) = 1 (c<0)
由此证得,反比例函数其实就是双曲线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双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另一种摆放形式.
3.12 13.双曲线内、上、外
在双曲线的两侧的区域称为双曲线内,则有x^2/a^2-y^2/b^2>1;
在双曲线的线上称为双曲线上,则有x^2/a^2-y^2/b^2=1;
在双曲线所夹的区域称为双曲线外,则有x^2/a^2-y^2/b^2<1。
1.a、b、c不都是零.
2. b^2 - 4ac > 0.
3.a^2+b^2=c^2
在高中的解析几何中,学到的是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图像关于x,y轴对称的情形。这时双曲线的方程退化为:x^2/a^2 - y^2/b^2 = 1.
上述的四个定义是等价的,并且根据建好的前后位置判断图像关于x,y轴对称。
2 标准方程编辑本段
1,焦点在X轴上时为:
x^2/a^2 - y^2/b^2 = 1
2,焦点在Y 轴上时为:
y^2/a^2 - x^2/b^2 = 1
3 主要特点编辑本段
3.1 1、轨迹上一点的取值范围:
│x│≥a(焦点在x轴上)或者│y│≥a(焦点在y轴上)。
3.2 2、对称性:
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
3.3 3、顶点:
A(-a,0), A'(a,0)。同时 AA'叫做双曲线的实轴且│AA'│=2a.
B(0,-b), B'(0,b)。同时 BB'叫做双曲线的虚轴且│BB'│=2b.
F1(-c,0)F2(c,0).F1为双曲线的左焦点,F2为双曲线的右焦点且│F1F2│=2c
对实轴、虚轴、焦点有:a^2+b^2=c^2
3.4 4、渐近线:
焦点在x轴:y=±(b/a)x.
焦点在y轴:y=±(a/b)x. 圆锥曲线ρ=ep/1-ecosθ当e>1时,表示双曲线。其中p为焦点到准线距离,θ为弦与x轴夹角。
令1-ecosθ=0可以求出θ,这个就是渐近线的倾角。θ=arccos(1/e)
令θ=0,得出ρ=ep/(1-e),x=ρcosθ=ep/(1-e)
令θ=PI,得出ρ=ep/(1+e),x=ρcosθ=-ep/(1+e)
这两个x是双曲线定点的横坐标。
求出它们的中点的横坐标(双曲线中心横坐标)
x=[(ep/1-e)+(-ep/1+e)]/2
(注意化简一下)
直线ρcosθ=[(ep/1-e)+(-ep/1+e)]/2
是双曲线一条对称轴,注意是不与曲线相交的对称轴。
将这条直线顺时针旋转PI/2-arccos(1/e)角度后就得到渐近线方程,设旋转后的角度是θ’
则θ’=θ-[PI/2-arccos(1/e)]
则θ=θ’+[PI/2-arccos(1/e)]
代入上式:
ρcos{θ’+[PI/2-arccos(1/e)]}=[(ep/1-e)+(-ep/1+e)]/2
即: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在可以用θ取代式中的θ’了
得到方程: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证明双曲线x^2/a^2-y^2/b^2=1 上的点在渐近线中
设M(x,y)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点,则
y=(b/a)√(x^2-a^2) (x>a)
因为x^2-a^2<x^2,所以y=(b/a)√(x^2-a^2)<b/a√x^2=bx/a
即y<bx/a
所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点都在直线y=bx/a下方
根据对称性第二、三、四象限亦如此
3.5 5、离心率:
第一定义:e=c/a 且e∈(1,+∞).
第二定义:双曲线上的一点P到定点F的距离│PF│ 与 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d 的比等于双曲线的离心率e.
d点│PF│/d线(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e
3.6 6、双曲线焦半径公式
(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P(x,y)到焦点距离)
左焦半径:r=│ex+a│
右焦半径:r=│ex-a│
3.7 7、等轴双曲线
一双曲线的实轴与虚轴长相等 即:2a=2b 且 e=√2
这时渐近线方程为:y=±x(无论焦点在x轴还是y轴)
3.8 8、共轭双曲线
双曲线S'的实轴是双曲线S的虚轴 且 双曲线S'的虚轴是双曲线S的实轴时,称双曲线S'与双曲线S为共轭双曲线。
几何表达:S:(x^2/a^2)-(y^2/b^2)=1 S':(y^2/b^2)-(x^2/a^2)=1
特点:(1)共渐近线 ;与渐近线平行得线和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焦距相等
(3)两双曲线的离心率平方后的倒数相加等于1
3.9 9、准线:
焦点在x轴上:x=±a^2/c
焦点在y轴上:y=±a^2/c
3.10 10、通径长:
(圆锥曲线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
d=2b^2/a
11、过焦点的弦长公式:
d=2pe/(1-e^2cos^2θ)
3.11 12、弦长公式:
d = √(1+k^2)|x1-x2| = √(1+k^2)(x1-x2)^2 = √(1+1/k^2)|y1-y2| = √(1+1/k^2)(y1-y2)^2 推导如下:
由 直线的斜率公式:k = (y1 - y2) / (x1 - x2)
得 y1 - y2 = k(x1 - x2) 或 x1 - x2 = (y1 - y2)/k
分别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 √[(x1 - x2)^2; + (y1 - y2)^2; ]
稍加整理即得:
|AB| = |x1 - x2|√(1 + k^2;) 或 |AB| = |y1 - y2|√(1 + 1/k^2;)
·双曲线的标准公式与反比例函数
X^2/a^2 - Y^2/b^2 = 1(a>0,b>0)
而反比例函数的标准型是 xy = c (c ≠ 0)
但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确实是双曲线轨迹经过旋转得到的
因为xy = c的对称轴是 y=x,y=-x 而X^2/a^2 - Y^2/b^2 = 1的对称轴是x轴,y轴
所以应该旋转45度
设旋转的角度为 a (a≠0,顺时针)
(a为双曲线渐进线的倾斜角)
则有
X = xcosa + ysina
Y = - xsina + ycosa
取 a = π/4
则
X^2 - Y^2 = (xcos(π/4) + ysin(π/4))^2 -(xsin(π/4) - ycos(π/4))^2
= (√2/2 x + √2/2 y)^2 -(√2/2 x - √2/2 y)^2
= 4 (√2/2 x) (√2/2 y)
= 2xy.
而xy=c
所以
X^2/(2c) - Y^2/(2c) = 1 (c>0)
Y^2/(-2c) - X^2/(-2c) = 1 (c<0)
由此证得,反比例函数其实就是双曲线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双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另一种摆放形式.
3.12 13.双曲线内、上、外
在双曲线的两侧的区域称为双曲线内,则有x^2/a^2-y^2/b^2>1;
在双曲线的线上称为双曲线上,则有x^2/a^2-y^2/b^2=1;
在双曲线所夹的区域称为双曲线外,则有x^2/a^2-y^2/b^2<1。
展开全部
F1(-c,0)、F2(c,0)是双曲线C:x^2/a^2-y^2/b^2=1(a〉0,b〉0,c^2=a^2+b^2)的2焦点
P(x0,y0)为C上的一点,我们称|PF1|、|PF2|为双典线的焦半径,则|PF1|=±(a+ex0),|PF2|=±(ex0-a),(e=c/a为离心率).当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时取“+”.当点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时取“-”.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二次方程h(x,y)=ax^2+bxy+cy^2+dx+ey+f=0满足以下条件时,其图像为双曲线。
1. a,b,c不都是0。
2. b^2 - 4ac > 0。
在高中的解析几何中,学到的是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图像关于x,y轴对称的情形。这时双曲线的方程退化为:x^2/a^2 - y^2/b^2 = 1。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轨迹上一点的取值范围:x≥a,x≤-a(焦点在x轴上)或者y≥a,y≤-a(焦点在y轴上)。 2、对称性: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
3、顶点:A(-a,0), A'(a,0)。同时 AA'叫做双曲线的实轴且∣AA'│=2a. B(0,-b), B'(0,b)。同时 BB'叫做双曲线的虚轴且│BB'│=2b.
4、渐近线:
焦点在x轴:y=±(b/a)x.
焦点在y轴:y=±(a/b)x.
圆锥曲线ρ=ep/1-ecosθ当e>1时,表示双曲线。其中p为焦点到准线距离,θ为弦与X轴夹角 令1-ecosθ=0可以求出θ,这个就是渐近线的倾角。θ=arccos(1/e) 令θ=0,得出ρ=ep/1-e, x=ρcosθ=ep/1-e 令θ=PI,得出ρ=ep/1+e ,x=ρcosθ=-ep/1+e 这两个x是双曲线定点的横坐标。 求出他们的中点的横坐标(双曲线中心横坐标) x=[(ep/1-e)+(-ep/1+e)]/2 (注意化简一下) 直线ρcosθ=[(ep/1-e)+(-ep/1+e)]/2 是双曲线一条对称轴,注意是不与曲线相交的对称轴。 将这条直线顺时针旋转PI/2-arccos(1/e)角度后就得到渐近线方程,设旋转后的角度是θ’ 则θ’=θ-[PI/2-arccos(1/e)] 则θ=θ’+[PI/2-arccos(1/e)] 代入上式: ρcos{θ’+[PI/2-arccos(1/e)]}=[(ep/1-e)+(-ep/1+e)]/2 即: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在可以用θ取代式中的θ’了 得到方程: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证明双曲线x^2/a^2-y^/b^2=1 上的点在渐近线中 设M(x,y)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点,则 y=(b/a)√(x^2-a^2) (x>a) 因为x^2-a^2<x^2,所以y=(b/a)√(x^2-a^2)<b/a√x^2=bx/a 即y<bx/a 所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点都在直线y=bx/a下方 根据对称性第二、三、四象限亦如此 5、离心率: 第一定义: e=c/a 且e∈(1,+∞). 第二定义:双曲线上的一点P到定点F的距离│PF│ 与 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d 的比等于双曲线的离心率e. d点│PF│/d线(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e 6、双曲线焦半径公式(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P(x,y)到焦点距离) 左焦半径:r=│ex+a│ 右焦半径:r=│ex-a│ 7、等轴双曲线 一双曲线的实轴与虚轴长相等 即:2a=2b 且 e=√2 这时渐近线方程为:y=±x(无论焦点在x轴还是y轴) 8、共轭双曲线 双曲线S'的实轴是双曲线S的虚轴 且 双曲线S'的虚轴是双曲线S的实轴时,称双曲线S'与双曲线S为共轭双曲线。 几何表达:S:(x^2/a^2)-(y^2/b^2)=1 S':(y^2/b^2)-(x^2/a^2)=1
特点:(1)共渐近线 (2)焦距相等 (3)两双曲线的离心率平方后的倒数相加等于1 9、准线: 焦点在x轴上:x=±a^2/c 焦点在y轴上:y=±a^2/c 10、通径长:(圆锥曲线(除圆外)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 d=2b^2/a 11、过焦点的弦长公式: d=2pe/(1-e^2cos^2θ) 12、弦长公式: d = √(1+k^2)|x1-x2| = √(1+k^2)(x1-x2)^2 = √(1+1/k^2)|y1-y2| = √(1+1/k^2)(y1-y2)^2 推导如下: 由 直线的斜率公式:k = (y1 - y2) / (x1 - x2) 得 y1 - y2 = k(x1 - x2) 或 x1 - x2 = (y1 - y2)/k 分别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 √[(x1 - x2)² + (y1 - y2)² ] 稍加整理即得: |AB| = |x1 - x2|√(1 + k²) 或 |AB| = |y1 - y2|√(1 + 1/k²) ·双曲线的标准公式与反比例函数 X^2/a^2 - Y^2/b^2 = 1(a>0,b>0) 而反比例函数的标准型是 xy = c (c ≠ 0) 但是反比例函数确实是双曲线函数经过旋转得到的 因为xy = c的对称轴是 y=x, y=-x 而X^2/a^2 - Y^2/b^2 = 1的对称轴是x轴,y轴 所以应该旋转45度 设旋转的角度为 a (a≠0,顺时针) (a为双曲线渐进线的倾斜角) 则有 X = xcosa + ysina Y = - xsina + ycosa 取 a = π/4 则 X^2 - Y^2 = (xcos(π/4) + ysin(π/4))^2 -(xsin(π/4) - ycos(π/4))^2 = (√2/2 x + √2/2 y)^2 -(√2/2 x - √2/2 y)^2 = 4 (√2/2 x) (√2/2 y) = 2xy. 而xy=c 所以 X^2/(2c) - Y^2/(2c) = 1 (c>0) Y^2/(-2c) - X^2/(-2c) = 1 (c<0) 由此证得,反比例函数其实就是双曲线函数.只不过是双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另一种摆放形式.编辑本段·双曲线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
若∠F1PF2=θ, 则S△F1PF2=b^2;·cot(θ/2) ·例: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到x轴的距离为多 少? 解:由双曲线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S△F1PF2=b^2;·cot(θ/2)=1×cot30°, 设P到x轴的距离为h,则S△F1PF2=½×F1F2×h=½2√2×h=√3, h=√6/2
·双曲线参数方程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x=a secθ (正割) y=b tanθ ( a为实半轴长, b为虚半轴长, θ为参数。)
P(x0,y0)为C上的一点,我们称|PF1|、|PF2|为双典线的焦半径,则|PF1|=±(a+ex0),|PF2|=±(ex0-a),(e=c/a为离心率).当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时取“+”.当点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时取“-”.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二次方程h(x,y)=ax^2+bxy+cy^2+dx+ey+f=0满足以下条件时,其图像为双曲线。
1. a,b,c不都是0。
2. b^2 - 4ac > 0。
在高中的解析几何中,学到的是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图像关于x,y轴对称的情形。这时双曲线的方程退化为:x^2/a^2 - y^2/b^2 = 1。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轨迹上一点的取值范围:x≥a,x≤-a(焦点在x轴上)或者y≥a,y≤-a(焦点在y轴上)。 2、对称性: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
3、顶点:A(-a,0), A'(a,0)。同时 AA'叫做双曲线的实轴且∣AA'│=2a. B(0,-b), B'(0,b)。同时 BB'叫做双曲线的虚轴且│BB'│=2b.
4、渐近线:
焦点在x轴:y=±(b/a)x.
焦点在y轴:y=±(a/b)x.
圆锥曲线ρ=ep/1-ecosθ当e>1时,表示双曲线。其中p为焦点到准线距离,θ为弦与X轴夹角 令1-ecosθ=0可以求出θ,这个就是渐近线的倾角。θ=arccos(1/e) 令θ=0,得出ρ=ep/1-e, x=ρcosθ=ep/1-e 令θ=PI,得出ρ=ep/1+e ,x=ρcosθ=-ep/1+e 这两个x是双曲线定点的横坐标。 求出他们的中点的横坐标(双曲线中心横坐标) x=[(ep/1-e)+(-ep/1+e)]/2 (注意化简一下) 直线ρcosθ=[(ep/1-e)+(-ep/1+e)]/2 是双曲线一条对称轴,注意是不与曲线相交的对称轴。 将这条直线顺时针旋转PI/2-arccos(1/e)角度后就得到渐近线方程,设旋转后的角度是θ’ 则θ’=θ-[PI/2-arccos(1/e)] 则θ=θ’+[PI/2-arccos(1/e)] 代入上式: ρcos{θ’+[PI/2-arccos(1/e)]}=[(ep/1-e)+(-ep/1+e)]/2 即: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在可以用θ取代式中的θ’了 得到方程:ρsin[arccos(1/e)-θ]=[(ep/1-e)+(-ep/1+e)]/2 现证明双曲线x^2/a^2-y^/b^2=1 上的点在渐近线中 设M(x,y)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点,则 y=(b/a)√(x^2-a^2) (x>a) 因为x^2-a^2<x^2,所以y=(b/a)√(x^2-a^2)<b/a√x^2=bx/a 即y<bx/a 所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点都在直线y=bx/a下方 根据对称性第二、三、四象限亦如此 5、离心率: 第一定义: e=c/a 且e∈(1,+∞). 第二定义:双曲线上的一点P到定点F的距离│PF│ 与 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d 的比等于双曲线的离心率e. d点│PF│/d线(点P到定直线(相应准线)的距离)=e 6、双曲线焦半径公式(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P(x,y)到焦点距离) 左焦半径:r=│ex+a│ 右焦半径:r=│ex-a│ 7、等轴双曲线 一双曲线的实轴与虚轴长相等 即:2a=2b 且 e=√2 这时渐近线方程为:y=±x(无论焦点在x轴还是y轴) 8、共轭双曲线 双曲线S'的实轴是双曲线S的虚轴 且 双曲线S'的虚轴是双曲线S的实轴时,称双曲线S'与双曲线S为共轭双曲线。 几何表达:S:(x^2/a^2)-(y^2/b^2)=1 S':(y^2/b^2)-(x^2/a^2)=1
特点:(1)共渐近线 (2)焦距相等 (3)两双曲线的离心率平方后的倒数相加等于1 9、准线: 焦点在x轴上:x=±a^2/c 焦点在y轴上:y=±a^2/c 10、通径长:(圆锥曲线(除圆外)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 d=2b^2/a 11、过焦点的弦长公式: d=2pe/(1-e^2cos^2θ) 12、弦长公式: d = √(1+k^2)|x1-x2| = √(1+k^2)(x1-x2)^2 = √(1+1/k^2)|y1-y2| = √(1+1/k^2)(y1-y2)^2 推导如下: 由 直线的斜率公式:k = (y1 - y2) / (x1 - x2) 得 y1 - y2 = k(x1 - x2) 或 x1 - x2 = (y1 - y2)/k 分别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 √[(x1 - x2)² + (y1 - y2)² ] 稍加整理即得: |AB| = |x1 - x2|√(1 + k²) 或 |AB| = |y1 - y2|√(1 + 1/k²) ·双曲线的标准公式与反比例函数 X^2/a^2 - Y^2/b^2 = 1(a>0,b>0) 而反比例函数的标准型是 xy = c (c ≠ 0) 但是反比例函数确实是双曲线函数经过旋转得到的 因为xy = c的对称轴是 y=x, y=-x 而X^2/a^2 - Y^2/b^2 = 1的对称轴是x轴,y轴 所以应该旋转45度 设旋转的角度为 a (a≠0,顺时针) (a为双曲线渐进线的倾斜角) 则有 X = xcosa + ysina Y = - xsina + ycosa 取 a = π/4 则 X^2 - Y^2 = (xcos(π/4) + ysin(π/4))^2 -(xsin(π/4) - ycos(π/4))^2 = (√2/2 x + √2/2 y)^2 -(√2/2 x - √2/2 y)^2 = 4 (√2/2 x) (√2/2 y) = 2xy. 而xy=c 所以 X^2/(2c) - Y^2/(2c) = 1 (c>0) Y^2/(-2c) - X^2/(-2c) = 1 (c<0) 由此证得,反比例函数其实就是双曲线函数.只不过是双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另一种摆放形式.编辑本段·双曲线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
若∠F1PF2=θ, 则S△F1PF2=b^2;·cot(θ/2) ·例: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到x轴的距离为多 少? 解:由双曲线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S△F1PF2=b^2;·cot(θ/2)=1×cot30°, 设P到x轴的距离为h,则S△F1PF2=½×F1F2×h=½2√2×h=√3, h=√6/2
·双曲线参数方程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x=a secθ (正割) y=b tanθ ( a为实半轴长, b为虚半轴长, θ为参数。)
追问
谢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