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600字
3个回答
2014-02-25
展开全部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 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送礼
送礼是向亲戚朋友表示敬意与爱意的表现,根据华人尊老敬贤的传统,幼辈应送礼物给年长者。比如女婿在春节前一周送礼给岳父岳母,为了表示吉利,礼品都是双数的,在传统礼节上,受礼人都要回礼,以表示谢意。这种互赠礼物的习俗,正是华人“礼尚往来”的处事态度。
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祭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迎春
根据华人的计时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点钟开始,因此传统的迎春时间多在晚上11时正。不过,在新加坡,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正迎春。
一般华人仍有迎接财神爷的习俗,人们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
拜年
传统上,拜年的习俗是晚辈向长辈跪拜、祝福。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来说,跪拜是令人感到别扭的,他们都不再遵循这种习俗,今天普遍的做法是,双手捧着一对柑向长辈祝福。
送柑是中国南方人的过年习俗,由于广东话“柑”与“金”谐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运。而华人有“好事成双”的观念,因此当人们提着一袋袋柑向亲友拜年时,袋里装着的柑不是两粒就是四粒。
为了对长辈表示尊敬,送柑须用双手奉上。按照习俗,当客人告别时,主人也得以柑回礼,以示互祝好运。
红包(压岁钱)
除了送柑,派“红包”也是华人新年的另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元宵
春节的传统庆祝仪式长达15天,人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向亲戚朋友拜年。在庆祝元宵节之后,春节就告结束。
元宵这一天,佛教徒与道教徒一般上是到庙里许愿。元宵是月圆之夜,使人联想到爱情,这个节日对恋爱中的情侣特具意义。
元宵也称为“灯节”,中国古代自唐代以来就有观花灯的习俗,新加坡人可在这一天举办灯笼制作比赛及花灯展览。猜“灯谜”也是古代“元宵”节活动之一,谜语有猜字、短句、历史人物等等,种类繁多,包罗万象。这种古老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华文的理解能力,应加以提倡和推广。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 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送礼
送礼是向亲戚朋友表示敬意与爱意的表现,根据华人尊老敬贤的传统,幼辈应送礼物给年长者。比如女婿在春节前一周送礼给岳父岳母,为了表示吉利,礼品都是双数的,在传统礼节上,受礼人都要回礼,以表示谢意。这种互赠礼物的习俗,正是华人“礼尚往来”的处事态度。
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祭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迎春
根据华人的计时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点钟开始,因此传统的迎春时间多在晚上11时正。不过,在新加坡,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正迎春。
一般华人仍有迎接财神爷的习俗,人们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
拜年
传统上,拜年的习俗是晚辈向长辈跪拜、祝福。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来说,跪拜是令人感到别扭的,他们都不再遵循这种习俗,今天普遍的做法是,双手捧着一对柑向长辈祝福。
送柑是中国南方人的过年习俗,由于广东话“柑”与“金”谐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运。而华人有“好事成双”的观念,因此当人们提着一袋袋柑向亲友拜年时,袋里装着的柑不是两粒就是四粒。
为了对长辈表示尊敬,送柑须用双手奉上。按照习俗,当客人告别时,主人也得以柑回礼,以示互祝好运。
红包(压岁钱)
除了送柑,派“红包”也是华人新年的另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元宵
春节的传统庆祝仪式长达15天,人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向亲戚朋友拜年。在庆祝元宵节之后,春节就告结束。
元宵这一天,佛教徒与道教徒一般上是到庙里许愿。元宵是月圆之夜,使人联想到爱情,这个节日对恋爱中的情侣特具意义。
元宵也称为“灯节”,中国古代自唐代以来就有观花灯的习俗,新加坡人可在这一天举办灯笼制作比赛及花灯展览。猜“灯谜”也是古代“元宵”节活动之一,谜语有猜字、短句、历史人物等等,种类繁多,包罗万象。这种古老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华文的理解能力,应加以提倡和推广。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