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义
2020年11月24日,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步拉开序幕。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嫦娥五号执行此次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根据规划嫦娥五号任务将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技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中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扩展资料:
发射规划
2004年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月球探测工程经立项,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三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是探月三期工程的一部分,任务核心是要完成无人月球表面采样返回。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嫦娥五号立项,探测器启动研制工作。
2012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方案完成阶段研制总结评审,转入初样研制阶段。2013年,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胡浩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计划于2018年发射。
2014年10月,中国跳跃式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成功,为探月三期工程验证了相关技术,获取了有效的试验数据。2015年7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全面进入正样研制阶段。
2017年6月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首次公布了探月三期工程的总体方案,并计划当年11月采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同年4月用于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在天津大火箭基地进行总装。
同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八号卫星失利,当年底嫦娥五号任务被迫推迟,嫦娥五号进入存储状态并计划采用长征五号遥五火箭于2019年发射。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长征五号成功复飞,困扰这款火箭的发动机问题基本获得解决。2020年3月,承担嫦娥五号任务的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在天津大火箭基地进行总装。
2020年7月,嫦娥五号探测器空运抵达发射场,此后开展了将近5个月的发射场工作。2020年9月下旬,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由远望运输船队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并通过公路运输方式分段运送至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此后,火箭按照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11月17日上午,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完成垂直转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嫦娥五号
首先是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影响力。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探索太空宇宙秘密的根源,飞得越高,也意味着人类可以走的更远。而带着任务的嫦娥5号成功发射,无疑会提高中国的影响力以及国际地位,为人类共同探索宇宙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次任务的复杂程度较高,也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作为它的支撑。嫦娥5号成功完成任务,意味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得到了发展。
扩展资料:
嫦娥五号任务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为工程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探测器系统。
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组织实施发射、测控与回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抓总研制地面应用系统,负责科学数据和样品的接收、处理、存储管理等工作。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义是:
嫦娥五号成功返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步拉开序幕。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这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扩展资料:
嫦娥五号返回的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约15千米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相对月球速度从约1.7千米/秒降为零。
期间,嫦娥五号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表。此后进行障碍自动检测,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