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个好家长读后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读了《我要做个好家长》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从30年社会条件的改变,提出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成为一个“懂教育、负责任”的智慧型家长的重要,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文中通过一个游戏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这个对人的培养必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反思自我,在平时对于孩子的教育中有时操之过急,甚至过于功利。如何做个好家长,我对书中的建议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会爱才是真爱
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生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作者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双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把责任还给孩子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因为对孩子期望高,要求高,就怕孩子犯错误,当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去想孩子为什么犯错误,不是去想怎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是第一时间说出孩子错误,并纠结在错误上;不是给孩子将道理告诉孩子这样是错的,而是批评孩子严厉警告孩子下次不能这样做,更有甚者怕孩子记不住而惩罚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当中埋下了:“犯错不好,不能犯错”的惧怕犯错的心理;“犯了错误爸爸妈妈不开心,是我惹得他们不开心”的负罪心理;“犯错爸爸妈妈会批评我,难道他们不爱我了吗”的怀疑心理;“犯错爸爸妈妈可能还会惩罚我,我们很害怕”的焦虑心理。
这些都是家长对待孩子犯错“不宽容”的表现,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推卸责任,怪罪家长,时间长了,就形成了遇到事情推卸责任的习惯。其实,是家长偷走了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犯错误很正常,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我们要对待孩子犯错宽容,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引导孩子去改正。这样,就把“担当”还给了孩子,就是把“抗挫折能力”还给了孩子,也就把责任还给了孩子。
当前,我们很多的 家长和 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 任 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现在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要从要求孩子摆放桌椅、收拾碗筷、饭后擦桌洗碗、检查作业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开始,尽早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孩子改正。“学”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习”出效果却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相信你会坚持下去,当你看到孩子的改变时,你会得到极大的快乐。
一、会爱才是真爱
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生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作者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双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把责任还给孩子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因为对孩子期望高,要求高,就怕孩子犯错误,当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去想孩子为什么犯错误,不是去想怎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是第一时间说出孩子错误,并纠结在错误上;不是给孩子将道理告诉孩子这样是错的,而是批评孩子严厉警告孩子下次不能这样做,更有甚者怕孩子记不住而惩罚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当中埋下了:“犯错不好,不能犯错”的惧怕犯错的心理;“犯了错误爸爸妈妈不开心,是我惹得他们不开心”的负罪心理;“犯错爸爸妈妈会批评我,难道他们不爱我了吗”的怀疑心理;“犯错爸爸妈妈可能还会惩罚我,我们很害怕”的焦虑心理。
这些都是家长对待孩子犯错“不宽容”的表现,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推卸责任,怪罪家长,时间长了,就形成了遇到事情推卸责任的习惯。其实,是家长偷走了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犯错误很正常,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我们要对待孩子犯错宽容,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引导孩子去改正。这样,就把“担当”还给了孩子,就是把“抗挫折能力”还给了孩子,也就把责任还给了孩子。
当前,我们很多的 家长和 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 任 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现在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要从要求孩子摆放桌椅、收拾碗筷、饭后擦桌洗碗、检查作业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开始,尽早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孩子改正。“学”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习”出效果却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相信你会坚持下去,当你看到孩子的改变时,你会得到极大的快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