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下一句是什么?
断肠人在天涯。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拓展资料
出处:《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首句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用三个二字词把凄凉哀怨的曲调渲染得淋漓尽致,恰与游子悲凉的心境相吻合。】
小桥流水人家,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第二句的画面转为明净。这样生意盎然、充满人间温情的家的景象,会激起游子怎样的情感呢?那故乡的此刻,也该是如此的温馨吧。他内心充盈的是向往吧,但向往过后更添悲凉——因为他只是过客,这一切不属于他,家乡的气息恍然让他更添憔悴。】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踟蹰而行。
【第三句这幅悲凉的画面,让读者可以想见马上的游子凄苦的神情。那风定然是凛冽而无情的,那马是否也因久经诀别的故乡而黯然神伤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第四句 收束中有景生情,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一气呵成。夕阳更生离愁,三个字“断肠人”总结全诗,直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出自《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全诗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描述了天涯漂泊的相思之苦。
全诗:枯藤老树昏鸦
偿窢稗喝织估半台报郡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搞笑版:断肠人在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