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战获胜的几率比二战大吧,具体该怎么操作
展开全部
是这样的。
一战的时候德国经过几十年的备战,准备充分,实力强大;而二战时期德国实际上才准备了6年,实际上还是在吃俾斯麦时期的底子,而且之前一战战败后被制裁得很惨,实力被削弱得很惨。如果不是一战的惨烈使英法等国产生了强烈的绥靖主义倾向,加上苏联的崛起使英法企图祸水东引纵容了纳粹德国的实力增长,纳粹德国是没有机会的。
一战时期,德国胜利的关键就是施里芬计划,这可以说是德国灭亡法国的唯一可能性,而一旦灭亡了法国,德国就将在欧洲大陆取得决定性的优势,再辅助一些手段,迫使英国不得不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即使不承认,德国也将拥有与英国抗衡的基础)。
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是西线右翼,即将主要兵力集中于西线右翼,最大化的集中兵力,最快的速度击溃法国。但施里芬计划存在相当大的空想性,而且其制定的年代过早,也不完全适应一战时期的军事现实,所以在一战时德军统帅小毛奇对计划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小毛奇违背了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思想,不仅加强了东线兵力抵御俄国,而且屈从于德国皇太子的压力加强了西线左翼兵力,而这一切都是以削弱担任攻击主力的右翼兵力为代价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军右翼攻击力不足,在马恩河被法军击退,战争进入了长期持久的堑壕战和消耗战,德国虚弱的国力基础就在此后的四年间被消磨干净了。事实上,马恩河战役一失败,小毛奇就像德皇威廉二世报告称:“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如果是我的话,从事后诸葛亮的立场,我认为小毛奇可以对施里芬计划有所损益,但不能违背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思想,应当最大限度的加强右翼。而面对左翼和东线的问题,应当分别对待。面对左翼皇太子的压力,可以向威廉二世力陈利害,请德皇出面安抚皇太子,让他正确认识他的作用。面对东线俄国问题,可以尽早联系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以及任何俄国内部的反对派,以金钱支持他们在俄国内部发动叛乱和政变,牵制俄军。这样,就可以最大化地加强德军西线右翼兵力,一举灭掉法国。
扶持布尔什维克势力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养寇自重”。以德国的实力,即使消灭了法国,想击败英国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最佳方案还是在消灭法国后与英国和解;而让英国接受德国的欧洲霸权,除了通过两国皇室的姻亲关系努力外,为英国树立一个比德国更可怕的对手是十分必要的。扶持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取得革命胜利,就可以将德国包装成抵御布尔什维克扩散至整个欧洲的堡垒,为德国巩固其在欧洲的霸权创造合理性。二战前夕,纳粹的扩张就是这么干的。
一战的时候德国经过几十年的备战,准备充分,实力强大;而二战时期德国实际上才准备了6年,实际上还是在吃俾斯麦时期的底子,而且之前一战战败后被制裁得很惨,实力被削弱得很惨。如果不是一战的惨烈使英法等国产生了强烈的绥靖主义倾向,加上苏联的崛起使英法企图祸水东引纵容了纳粹德国的实力增长,纳粹德国是没有机会的。
一战时期,德国胜利的关键就是施里芬计划,这可以说是德国灭亡法国的唯一可能性,而一旦灭亡了法国,德国就将在欧洲大陆取得决定性的优势,再辅助一些手段,迫使英国不得不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即使不承认,德国也将拥有与英国抗衡的基础)。
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是西线右翼,即将主要兵力集中于西线右翼,最大化的集中兵力,最快的速度击溃法国。但施里芬计划存在相当大的空想性,而且其制定的年代过早,也不完全适应一战时期的军事现实,所以在一战时德军统帅小毛奇对计划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小毛奇违背了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思想,不仅加强了东线兵力抵御俄国,而且屈从于德国皇太子的压力加强了西线左翼兵力,而这一切都是以削弱担任攻击主力的右翼兵力为代价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军右翼攻击力不足,在马恩河被法军击退,战争进入了长期持久的堑壕战和消耗战,德国虚弱的国力基础就在此后的四年间被消磨干净了。事实上,马恩河战役一失败,小毛奇就像德皇威廉二世报告称:“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如果是我的话,从事后诸葛亮的立场,我认为小毛奇可以对施里芬计划有所损益,但不能违背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思想,应当最大限度的加强右翼。而面对左翼和东线的问题,应当分别对待。面对左翼皇太子的压力,可以向威廉二世力陈利害,请德皇出面安抚皇太子,让他正确认识他的作用。面对东线俄国问题,可以尽早联系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以及任何俄国内部的反对派,以金钱支持他们在俄国内部发动叛乱和政变,牵制俄军。这样,就可以最大化地加强德军西线右翼兵力,一举灭掉法国。
扶持布尔什维克势力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养寇自重”。以德国的实力,即使消灭了法国,想击败英国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最佳方案还是在消灭法国后与英国和解;而让英国接受德国的欧洲霸权,除了通过两国皇室的姻亲关系努力外,为英国树立一个比德国更可怕的对手是十分必要的。扶持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取得革命胜利,就可以将德国包装成抵御布尔什维克扩散至整个欧洲的堡垒,为德国巩固其在欧洲的霸权创造合理性。二战前夕,纳粹的扩张就是这么干的。
展开全部
其实就实际战略态势而言,如果我们把比较的时间点都放在两次战争的开战前,德国在二战获胜的可能性会更大。如果仔细审视一战前的态势就可以发现,德军需要在战局一开始就面临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攻势:西边是英法联军,东边是沙俄的军队。虽然理论上还有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军队作为支援,但是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实在是不值得一提,基本是德国独立支撑。原本施利芬计划是德军能够扭转颓势的唯一路径,但是德军统帅小毛奇对计划所做的改动使得德军一击击败法兰西的梦想化为泡影。从“马恩河奇迹”上演之后,德国的失败就几乎是注定的了,后面只不过是拖延时间而已。
而二战开战前,希特勒其实已经做好了外交上的铺垫,东边和苏联达成了互不侵犯条约,周边的小国家不是德国的附属,就是已经被德国吞并,此时的德国可谓是踌躇满志,实力也是德意志历史上的三个帝国中最为强大的。再加上德军极为出色的战略战术指挥,1940年横扫法兰西,迫使法国投降并成为德国通知下的傀儡国。德军在二战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对不列颠作战的失败,以及希特勒急切地对苏联宣战。如果希特勒的战略眼光能够更长远一些,德军其实在二战有无数次机会走向胜利。
而二战开战前,希特勒其实已经做好了外交上的铺垫,东边和苏联达成了互不侵犯条约,周边的小国家不是德国的附属,就是已经被德国吞并,此时的德国可谓是踌躇满志,实力也是德意志历史上的三个帝国中最为强大的。再加上德军极为出色的战略战术指挥,1940年横扫法兰西,迫使法国投降并成为德国通知下的傀儡国。德军在二战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对不列颠作战的失败,以及希特勒急切地对苏联宣战。如果希特勒的战略眼光能够更长远一些,德军其实在二战有无数次机会走向胜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二战的俄国和苏联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德军43年开始就不可能再打赢战争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