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如下:
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可治急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吐血、痈疖疮疡等症。 根茎含小檗碱(berberine)5.56%~7.25%,黄连碱(coptis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
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木兰花减(ma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黄柏酮(obakunone),黄柏内酯(obakulactone)。
黄连,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扩展资料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真菌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抗阿米巴作用
5、抗炎、抗腹泻作用
6、对心血管作用
7、解热作用
8、降血糖作用
9、降血脂作用
10、抗氧化作用
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2、抗溃疡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莲
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8%,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及木兰花碱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须根含小檗碱可达5%;黄连叶含小檗碱1.4%~2.9%。
黄连,中药名。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300px。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扩展资料:
生理特性:
黄连喜冷凉、湿润、荫蔽,忌高温、干旱。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
根浅,分布于5-250px的土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pH5.5-6.5,为微酸性。生海拔1500-2300米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野生或有时栽培。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泻肝火,去心窍恶血,止惊悸。”
2、《本草备要》:“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浓肠胃,消心瘀,止盗汗。”
3、《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4、《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