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木府的由来
木氏第七世王阿甲阿得,元末任通安州知州,复升改丽江宣抚司副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招降云南梁王、大理段氏没有成功,就派30万大军,于洪武十五年(1382)攻人昆明、大理,丽江阿甲阿得率众首先归附,总兵官傅友德奏报朝廷,拟设丽江府,让阿甲阿得任知府,朱元璋遂下旨赐阿甲阿得姓“木”。朱元璋赐姓是阿甲阿得朝觐时的事,朱元璋问阿甲阿得想要个什么姓,阿得直率地说:“我要归顺朱明王朝,就跟皇上一样姓朱吧。”旁边的官员连忙向阿得使眼色,阿得急忙改口说,请皇上恩赐。朱元璋也不计较,微微一笑说:“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的骨干,‘水’字加上‘人’字就是‘朱’字,表明你是朱家的人。赐你‘木’姓吧!”
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木氏贵族专有.那老百姓怎么办?木氏仿效朱元障,另给水氏以外的官员和老百姓“赐”了一个姓:“和”。对丽江的土著百姓来说,这“和”姓的含义是:“木”上添一撇,表示戴上木家的草帽;旁边加一“口”,表示背着木家的篮筐,即“和”姓是木家的奴仆。
木府是纳西民族首领木氏的官邸。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木府中的厅堂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所藏书画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后花园雕栏玉树,奇花异草,美不胜收,自古以来“称甲滇西”。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的所在地为大研古镇,即今日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历代均为滇西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元初,忽必烈南征进入丽江,曾在大研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遗迹。元初大研居民已有千余户。明初大研建设和集市贸易初具规模,至明末已呈繁荣景象。大旅行家徐霞客记述大研“居庐骈集,荣坡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大研已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高原集镇。由于大研处于滇川康藏交通要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自清初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大研古镇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周边客商汇集于此,交换各种土特产品及日用品,曾一度成为内地通达印度的重要集镇。因丽江世袭土司为木姓,木字若加框则成“困”字,木府便因忌讳而在大研镇不设城墙
1、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2、“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丽江旅游有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
1、明代以前,丽江纳西族人名实行四个音节的父子连名制。元朝纳西王第二代首领叫牟保阿琮,儿子就叫阿琮阿良。
2、木氏第七世王阿甲阿得,元末任通安州知州,复升改丽江宣抚司副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招降云南梁王、大理段氏没有成功,就派30万大军,于洪武十五年(1382)攻人昆明、大理,丽江阿甲阿得率众首先归附,总兵官傅友德奏报朝廷,拟设丽江府,让阿甲阿得任知府,朱元璋遂下旨赐阿甲阿得姓“木”。
3、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木氏贵族专有.那老百姓怎么办?木氏仿效朱元障,另给水氏以外的官员和老百姓“赐”了一个姓:“和”。对丽江的土著百姓来说,这“和”姓的含义是:“木”上添一撇,表示戴上木家的草帽;旁边加一“口”,表示背着木家的篮筐,即“和”姓是木家的奴仆。
4、木府是纳西民族首领木氏的官邸。
5、木府的所在地为大研古镇,即今日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历代均为滇西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
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汉姓“木”